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266

      宋时拉都拉不住。
    幸好他们读书人只有蒙师、经师、座师三师最要紧,他这种半途指点几年的只算是普通老师,不至于受人一礼就得给他们当老父亲,从学业保驾到官场上。
    宋时有点无奈地随他们礼拜,桓凌却悠然站在他身边,微笑着说:“这些学生既然诚心要行拜师礼,你们受了吧,早晚不还是要行礼?我也陪你在此受礼,与你一同下收下这些弟子。”
    时官儿这些年与他办公事也是一同办,做试验也是一同做,写文章也是一同写,养儿育女也要一同养……
    如今收徒自然也要一同收,哪有单叫这么一群年轻书生拜在时官儿门下的道理?
    他拉着宋时同受了这些学生三拜,以老师的身份教训他们:“今日既行了拜师礼,以后便要恪守做学生的规矩,虚心向学、知行合一,践行老师的教导,做个能经世济民的人材。”
    众学生和家长虽然原本不是奔着他来的,可拜一个三元老师能赠一个佥都御史,实在是意外之喜,连忙跟他保证,将来宋教什么就学什么,绝不敢有违师命!
    桓凌在前头应对家长,宋时却还站在原地,握着手回味了一会儿。
    方才桓师兄是隔着衣袖拉着他的手,与他手臂紧紧相贴着站在一起的。
    他们俩都穿着正红色的官袍。
    他们面前有那么多学生和家长行礼、围观,再远处坐着府里的同事、本府的乡绅大户……
    这不就跟办结婚典礼似的么?
    之前他们两次办事都只是家里人小范围地办一办,这回的却有同事、朋友、学生,是光明正大地在户外、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办起这场热闹的典礼。
    他越想越心热,握着手走到场边,让乐队改奏更欢快的曲子,命人送上石碑、铲子,备好结着花球的大红彩带。
    “天色将热上来了,咱们还是早些奠土,完成剪彩仪式,其余的事回府再说。”
    他满面春风地邀请众人走向划定好的园区大门所在。
    奠基石碑就计划立在那处,石碑早已备着,立碑处的土地已提前几天叫人刨开浅坑,上头松松地堆了泥土,方便诸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大人、投资商铲土埋碑。
    而他自己则从托盘里拿出那个硕大的红花托到桓凌面前,叫他执起另一半花和绸带。
    他们两人合托着这朵该别家新郎系在胸前的红花,余下长长的飘带由马同知、苑通判、程经历、朱县令及本县捐款大户一左一右地托着,延伸出十余米远。
    充作礼仪先生的衙役们献上小巧的剪刀,众人在司仪引导下同时举剪,剪断了与身边人中间的那断绸带。
    唯有他跟桓凌中间那朵花不会剪断,剪彩结束后仍被他们俩托在手中,指尖在硕大的绸花下交叠,身边也不再有多余的人与他们共托这一条绸缎了。
    宋时看了看花,又看了桓凌一眼,目光流转,嘴角噙着轻浅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就是他们新时代建设者的浪漫。
    第161章
    汉中经济园的奠基大典一结束,宋时便迫不及待地安排人在圈好的厂址上打地基、筑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板。他亲自提拔的石灰厂侯管事则在稍远些的地方带着人筑灰窑,他百里迢迢下凤翔请来的炼煤师父也在后方指点工人筑烧煤的煤窑……
    虽是四面开花、一齐动工,但南郑县查访出的流民足有四五百人之多,多半没有正经生理,或打短工、或做帮闲、或在布坊与人踹布、或在城外拉纤……甚至有不少乞食为生。朱县令挑着精壮的弄来给大人建园子,健妇来做饭、洗衣,剩下那些老人、稚子、身有残病不能干活的,便送进养济院、慈幼庄暂养。
    只是那养济院一年拨款也不多,猛然多添了这些人进去,衣食柴炭都有些供应不上。
    朱充听着本县养济院管事的为难,思前想后,决定去寻了宋大人想法子——
    他可听说马同知筹善款那回,底下的大户富商捐得如金山银海一般。后来宋大人在经济园奠基典礼上当场收徒,眼见的那些家长又恨不得把建书院的银子当场捐出来,想来府里存银正多……
    县里财政艰难,这些流民又不能不管,他这县令没办法,只得向大人哭一回穷吧!
    他下了决心,收拾了养济院的帐目,带上那管事去府衙求见宋大人,请他给养济院拨款子:依如今养济院的标准,成人每个每月应予三斗米,薪三十斤,冬夏布各一匹,小儿给三分之二。他们如今将流民也纳入救济目标,够得上收入养济院标准的足足添了近百人,原先拨的银子远远不够了。
    朱县令也才做了不满两任知县,之前梳理流民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再叫他筹银子,实在不是他能做到的了。
    他真的拉下脸来苦求这位比他年轻十几岁的大人:“望府尊大人看在下官与桓佥宪同年中第的份上,支给这笔银子。”
    宋时含笑安抚他:“朱兄放心,这是本府叫你收拢的流民,岂会只要县里担着开支?本府明日便批条子,你叫南郑县户房来支银便是。”
    他提笔在会议记录本上记下这档事,叫门子把新的花名册送往户房,叫书办重做养济院档案,算出该拨柴、米、布料、棉花数量。
    他安排好这档事,又问朱县令:“朱兄可问过这回收入院中的流民中,残废者、重病不能自理者、七十以上老人与十六以下幼童各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