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392

      只能说,水受电后,原本含阴电而须与阳电相合的这种气得了阳电而后阴阳圆满,化气而飞。含阳电的那股气也是一样。而这水中得阳电而生的气两倍于得阴电而生的气,于是可知水是由这两股气以如此比例结合而成。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个汉化的化学公式,初次将化学合成的概念引入了这个时代。
    天色渐暗,四壁电线座上安的小电珠的灯光在桓凌指挥下次第亮起。电珠外套了羊角灯罩,将光拢向下方。光晕是暖融融的黄,比烛火远为稳定,也更明亮,光晕笼着坐在其下读书的学子,勾起他们对这引出越来越多新格物之说的“电”更多的向往。
    阴阳二气化成电,而电中阴阳补足某物阴阳之后又会将其拆成不相干的另外两样东西,其中本质又是什么?
    若在当初读书时,他们知道“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也就够了。如今既猜到“阴阳接”如何能使“变化起”,就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天地合时,万物是如何生的。
    纯阴纯阳之气,怎样合成物的?
    以手摇电机起电时,阴电阳流时时变化,也未见有什么不同。电又是阴阳二气爆裂而成,那天地初生时的阴阳二气怎会结成石块的?
    用电也能解化石块么?
    这个宋老师就不敢保证了。他倒是知道电解铝和电解硅,只是他们的小手摇电机电力不足,暂时只能解水,或者加了料的水。
    他们先从简单的电解水、盐水下手,剩下的就要靠诸学子、先生立志成此,投入数十百年后,他们便知道这天下的本来面目了。
    还有几十上百年……
    可也差不多该要几十上百年。
    年长的只恨自己生得太早,怕将来看不到这世间本源一一破解;年少的听着这时光,也觉着自己不够年轻,只怕将来还要靠儿子“家祭无望告乃翁。”
    唯有桓凌拿着宋时亲手抄的初、高中教辅,提前知道了原子的概念,正负电荷之说。
    甚至在卢巡抚感叹天道无穷,如何追寻时,还有心开个玩笑:“这有何难,自经义书中便可看出。或以四书中每段开头的圆圈破题,便有人‘圣人未言之先,浑然一太极也’。宇宙诞生之先亦一太极,那么万物之本自然也该如一太极,通体浑圆、内抱阴阳之电,却又能因得电、失电改性……”
    卢弦摸不清他说的是真的还是玩笑,细想之下却分明又觉得这有些道理。
    他不由得往深处想,却听旁边的桓御史含着向往之色缓缓说道:“我倒更想看见,数十年后,我大郑满天电灯,建着高入云霄的楼台,处处地面平展如冰,路上走的都是绝不颠簸人的大车,无论男女皆可读书做事,百姓人人富庶的模样。”
    在他还不太年迈的时候,让他看见宋时出身的那个未来的影子,然后他就可以假装自己也到过宋时的世界,还他半辈子“现代”生活。
    第244章
    天色将晚,宋校长的物理课也讲到一段落。
    因有女学生在,他不肯讲得太晚,便收拾了手中讲义,从桌上拿起一摞纸,叫学生们往后传:“今晚的课业在此,回去做图计算,下次上课前交上来。上次随堂考的试卷我与你们桓老师也判完了,待会儿荣廪生把成绩贴在廊下,自行查看。”
    下课。
    女学生就去后院等,待会儿坐校车回家,男学生自己走吧。
    社会就是这么不公平,府尊就是这么不讲理,学生们要好好读书,努力赚钱,早日买车马。
    他将女学生的名字一一念到,叫那几个人留着最后走。男学生或有知道内情的;有不知究底,以为那些学生家里有关系,特别得宋老师爱重的;也都不敢说什么,默默离开。
    倒是卢大人讲究公平,低声问桓凌这些人为何有优待,桓凌便也压低嗓子答了。
    卢弦到此时才知道有女学生,惊讶得双目瞪开几分,只是当着众人不能说,等到学生都退出去才问道:“这岂不是男女杂坐,有悖圣人之训了?方才你也说男女都能读书做事,难不成也是这样读书做事?”
    他还以为是平常男外女内,家中主妇教育后辈女儿洒扫缝纫、翰墨女红、祭饲中馈之类,竟然、竟然是和男儿一般出门读书!
    那做事做的是什么事?难道女子也要像男子一般科举入仕,或做工业、做生意了?
    他激动得几乎要拍桌子:“男女怎可一概而视之?君子独不闻晦翁之说?妇人以无非无仪为善,无所事哲,哲则适以覆国而已……”
    桓凌淡定地劝道:“大人惟不念紫阳先生昔作《小学》时,亦欲为女子作书教导?其中尚欲立一篇《讲学》。可这世间女子又不是个个能读书,则如何教导后辈儿孙,为之讲经书学问之道?故其祖上必有知学问经义之人,方可惠及后辈。”
    朱熹自己为贤女立的传中,还有一位江夫人在丈夫死后亲授经训,教出贤子孙来,可见他也是支持女子读书的。
    不然怎会以江夫人为贤?
    世间娶妇,皆为求其主持中馈,教督子孙,“堂上这些女子正是有贤孝之心,为后世子孙计,不惜抛头露面出来读书。”
    唯有富贵读书人家才养得出这样的女子,百姓往往娶不来这样的大家女。而哪怕是书香门第,若这家中母亲早逝,子女便也不得好的教育——男子尚得在外上学,女子若失教诫,便不只是一家之憾了。
    他们宋大人体贴百姓,愿教导女子,这些女子也甘为家人牺牲,实是可堪称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