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426

      宋时深感他们求学的志诚,点了点头:“既是你们一定要学,我便问这石油厂借几套玻璃仪器,教你们如何裂化石油。”
    工厂分馏石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没必要再从试验室分馏技术教起,这回就直接从还没正式推广的石油裂化技术入手,带他们做实验。
    这群学生是幸运的。
    当年朝廷命官做的石油分馏实验都只是八年级的实验,而他们一入学就可以学做高二化学实验了!
    第265章
    宋时借着帮府谷县兴工业、教学生的名头,便在本地学庙设了衙门,定居下来。其间也常常致书给周王和府中诸官员,处理汉中事务,但却舍不得立即离开。
    这里离山西只有一道黄河,离内蒙更只隔一道大边,再往回走就没有离得这么近的地方了。
    桓凌他们也不知如今到了哪一旗,出使得顺不顺利,遇没遇上鸿门宴。若是那些部族不肯受招抚,甚至暗中设伏偷袭,他们在茫茫草原上可跑得过人家吗?
    顺义侯那几个儿子靠得住吗?
    他夜有所思,白天便免不了多跑几趟黄河。本地军人百姓——学生都关起来了——见了他这行事,暗地里不免也要叹一声鲽鹣情深。甚至还有胆大的人趁他在黄河岸边逡巡时上前劝他:“桓大人吉人自有天相,又有那些精壮军士护卫,必不会有事。如今寒气越重,大人也要顾惜身体。”
    万一桓大人回来,宋大人倒病了,喜事都要染上悲意了。
    宋大人紧抿双唇,想说一声“我没有”,又怕越描越黑。忍了又忍,只清咳一声:“本官在此是为考察黄河上游治沙治水之事,非为看别的。”
    府谷到神木、榆林一带多风沙,他只是研究如何防风治砂,从源头减少黄河含砂量,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望夫石什么的!
    为了向全县人民证实他是务实的官员而不是整天想着对象的情圣,宋大人严抓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之余,就从黄河左岸开始规划防风固沙工程——
    如今正值冬天歇农的日子,他正好征发徭役,带人开挖粘土矿、用麦杆、干苇杆扎草方格,打进流动半流动的沙丘里做沙障。
    既然开始做防风障,正好榆林、神木等县也都在风沙带上,索性趁着农闲时往各县征发民夫,多做一些防沙障,将移动沙丘稍微固定住。
    今年先打下这些沙障,明春便可开始种草了。
    如今的沙漠化问题应当没有几百年后严重,若能从现在起便开始整治,等到他们那年代,或许水土流失问题就能治理好呢?
    他为了避嫌,没再绕去黄河边观风,而是在沙漠侵蚀最严重的一带巡查。
    各县都在他分守道老爷的提调下,安排衙差带卷尺、绳索量度沙障位置,督促各地甲首依他给的宽窄筑沙堤,如今已颇见成效:凡他查验到的地方,沙丘上不是半露出粘土堆的土条,就是被扎成一排的苇杆圈得结结实实,仿佛已不怎么流动了。
    不知是否有错觉,起风时空中吹起的沙砾都似乎少了些。
    陪在他身边的元县令看着那连片芦杆围成,扎得密茬茬地紧锢着风沙的草墙,也是满面唏嘘:“不知大人是如何想出这等固风沙的法子的,竟真把沙子定住了!”
    “原先咱们榆林这一片刮起风来都是遮天蔽日的黄风,一座座砂丘都跟着风跑。神木县那边城墙都曾被沙埋过半截,听说前几年虏寇骑着马直接从沙丘上跳进城里……”
    他到此地就任其实也不久,没见过当年虏寇纵横九边、如入无人之境的样子,但本县县尉以下官员都是本地人,给他讲过许多当年的惨状。好在近些年朝廷的兵力强了、军械多了,又有周王殿下坐镇九边,不许吃空饷、私卖军械,又清退了许多庸常无用的守官,早年间被虏寇破城烧杀的事也没再听过了。
    如今齐王殿下更是打出了草原,他们桓大人又要去恩抚蛮部,以后再将风沙治平,府谷县、不,这榆林镇一带岂不也和内地一样了?说起来,如今他们府谷的学生也听着宋大人办的讲学课程,学了物理,也不必比汉中差多少呢。
    他想起将来的自己要建的事功,见到沙丘枯草时的慷慨悲凉之意渐渐消退,便不再提旧日虏寇之灾,改口夸桓凌:“来日桓大人劝得各部归降,咱们陕西也将沙地改成良田,岂不也能接纳虏部了?到时候桓大人也可时常回来与大人团聚。”
    宋时笑道:“借元大令吉言。”
    最好倒不是时常回来,而是彻底解决招抚工作,再不出差了。
    可惜这话只有圣上说的算,他说的不算。宋时望着茫茫沙漠,心底想的却是那片一眼便能望到尽头,他却不能渡过的河面,淡淡说道:“明年开春便弄些草籽来,在这扎好的沙障内种上草保固水土。”
    其实黄河岸边也该多种些草,少放些会啃噬草根的山羊,冲入黄河的泥砂自然就少了。
    元县令重重应了声“是”,看破不说破,只在旁边劝道:“大人可要再去看看黄河地势么?”
    不,不看了。
    他是公众人物,走到哪里都容易被认出来,人民群众自发创作他们同人的热情也不减才子文人……还不能跟对付学生一样关起来补习。
    他要对着黄河景色怀旧也不会在府谷县,得往下游走走,换个没那么多人知道他如何送别桓凌的地方。
    然而他低估了桓凌跟他的国民度。
    他从府谷县一路巡察到宜川县,带着各州县领导规划这片黄土高原的农牧业和石油、煤炭工业发展计划期间,每每在黄河边上观河景,都能听到《宋守道望河思故人》的故事在百姓间并不隐秘地流传着。就连那些官员有时也用一种略带同情的眼神瞧着他,瞧得他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