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20节

      毫无征兆地,老头儿开始说战史了,话至此处,瞅见那在门边立了有一会儿的中年汉子,叱道:“愣这儿作甚,都什么钟点儿了,还不去干活,你婆姨,娃儿不要吃要喝?赶紧滚,滚!”
    那中年汉子挨了骂,不怒反喜,涎脸道:“我再听哈子,再听哈子,这些,你平时咋都不跟我们讲嘛,好带劲儿喔,对了,娃叔,这后生是……”
    “嗨,我说你小子还没完了,滚,赶紧滚,今儿不把田里的行沟给农好喽,看你娃儿敢回来!”
    老头儿斥骂一句,蹭的扔过个木头棍子,那中年汉子连连告饶,话音未落,就蹿了个没影儿。
    老头儿头也不回,续上方才的故事,:“一仗打完,一个连的精干战士,剩了不到一个班,其实,那一仗,压根儿就是必死的仗,我们这一个班能活下来,是老天爷帮忙,天太冷了,干了大半夜,老子们冻死了许多穿单衣的弟兄,底下穿军大衣的小鬼子也是爹生娘养的,也扛不住了,只好撤退,小鬼子是走了,可老子们也动活不了了,个个儿眉眼挂霜,都冻得不知道冷了,反倒浑身发热了,我老头子挨过冻,知道这是要玩完儿的征兆。”
    “以为这条命就要在这儿交代了,不成想救命的来了,几个一早入山砍柴的老乡发现了咱们,扒了咱衣服,在雪地里,拿雪好一阵搓揉,搓得皮肤发了红,又灌了烧刀子,这条命才算保下来,后来,又被老乡接到家里将养,哪知道还没熬过一天,出了大事儿,汉奸告密,伪军在维持会长的带领下,搜捕上门,当时,老子们就被藏在粪坑下的窖子里,老乡们只要开了口,就能活下去,可那些乡亲们死咬了牙不松口,一个个全被刺死在了木桩子上,开膛破肚,肠子都流了一地,唉,多好的乡亲们啊,我王二娃欠他们的,这辈子都还不了了,看来下辈子,还得做牛做马才行……”
    战史军史,身为军人后代的薛老三自然听得不少,可多是听得如何打仗,以及我军威风八面横扫千军的经典战役,可是像这般连级战役,不,战斗,却是不曾耳闻。可就是这般平平淡淡,几乎不见起承转合的故事,却听得他浑身直打冷颤。
    忽地,薛老三全明白了,蓦然道:“您不愿出山助我,只怕是和这个故事有关吧。”
    老头儿愣住了,伸手塞进膛间的半把柴火,放进去一半,粗糙的大手死死捉住另外一半,僵在当场。
    不知愣了多聚,直到噼剥,噼剥,握在手里的柴火烧出灶膛外,老头儿才猝然惊醒。
    老头儿的反映,自然全落在薛老三眼中,显然,自己猜对了。
    说来薛老三能窥破此中隐情,还正是得自于方才中年汉子那句“弄不好今年抢鱼,我大爷都不让我去”。
    关键是在“抢鱼”二字,激发了薛老三的灵感!
    试想,这些年,为了云锦湖水利,渔产,云锦村民和政府闹腾出了多少乱子。
    在这些乱子里,老头儿扮演着什么角色?或者说,老头儿对抢鱼持什么态度?
    初始,薛老三认为以老头儿的党性原则,自然是站在政府一边,对这种违法犯罪行为,必然十分不满。
    正因有着这个推断,不,近乎约定束成的道理,薛老三才会陷入迷茫。
    他始终参不透,一个有能力且乐于助人为善的老党员,缘何不帮助自己这个一心为民的干部。
    现在想来,这哪里是迷茫,分明又是思维定势造成了认知上的偏差。
    此刻的薛老三已然有些明悟了:原来先前所想,太过一厢情愿,就拿最核心的问题说,老头儿和他薛某人的为民谋福利的认识或许一样,可看法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在他薛某人看来,和政府闹事儿,要条件,是作乱,是非法,可在老头儿眼里,真的如此么?恐怕不尽然。
    先前中年汉子说到“抢鱼”那紧张而又愉悦的语气,哪里把“抢鱼”作了违法犯罪活动,分明就是当作年关的过年份儿啊。
    中年汉子得鱼,在薛老三看来,就是犯罪,可在老头儿看来,恐怕是老百姓自己想法子谋福得利。
    认知上出了这么大的偏差,老头儿和薛某人又怎么可能达成共识。
    偏生这思维定势,最难破除,也就难怪薛老三左右推理不通。
    而听了中年汉子的无心之言,薛老三只是得了灵感,猜到自己可能又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
    待到老头儿这个故事讲完,满满地全是还债和愧疚心里,薛老三已然找准了老头儿缘何在云锦村民闹腾之事上,倾向老百姓的心理根源。
    再到此刻,他薛老三一句“您不愿出山助我,只怕和这个故事有关”出口,老头儿惊得险些被烧着的柴火灼了手,至此,他已然完全印证了心中所想。
    “老伯,唉,您真是用心良苦,可您想过没,光靠他们这样闹腾,啥时候才是头,噢,每次闹完了,要么分两条鱼,要么分三块钱,可这三块钱,两条鱼济得甚事儿?”
    说话儿,薛老三站起身来,揭开烟气蒸腾的锅盖,拿了只剩半截木柄的铲子,在锅里翻了翻,一锅红薯稀饭,已经熬得有七八分熟了,干实实,黄莹莹,甜香扑鼻。
    铛,铛……
    老头儿从腰间抽出旱烟袋,用力在灶沿上一阵猛敲,嘿道:“你薛书记肯定是官家娃儿出身,三块钱,两条鱼在你哪里是济不得啥子事,但在老百姓这儿,就是天大的事儿,两条鱼,一家人能开心吃上半个月,三块钱够一个娃儿一年的报名费,这是小事?”
    老头儿不接茬儿,薛老三还没办法,可这一接茬儿,他这儿全活了,伸手将锅盖盖了,在一边的小板凳上坐了,笑着道:“您老可别强词夺理,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可没说两条鱼,三块钱不重要。”
    第三百零三章说服
    “我的意思是,对,咱还拿你的比喻来说,您方才说了,两条鱼能让一家人高兴吃上半拉月,三块钱够一个娃娃一年的报名费,可您老想过没,这两条鱼再省着吃,也就半拉月,可半拉月以后呢,不该苦还得苦,该馋还得馋么?至于,那三块钱的事儿,充其量也就够个报名费,可娃娃们要上学,不是只要报名费就成了的,笔本墨水,水包文具,哪个不要钱,就咱们云锦的老百姓,承担得起么?
    老头儿哑然,闷了头抽烟,他没念过书,一点文化也是加入部队后学的,跟文字打过最多交道的还是主席语录,这样的水平,自然不可能是薛老三的对手。
    老头儿闷头抽烟,汩汩的烟气快撵上锅里的动静儿,半晌,梗着脖子道:“我不听别的,你们当官的要是有能耐,云锦的群众就不会受穷,不受穷就不会闹腾,你是云锦的书记,我问问你,云锦普通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基本开支是多少,农田产量是多少,人均提留是多少……”
    薛向默然,他不是不知道这些数据,而是实在说不出口,因为真实的数据,实在有些吓人。
    且按那个数据看,政府非但不是在利民,反倒有横征暴敛的嫌疑。
    “说啊,你怎么不说?”
    老头儿用力敲着烟锅,瞪着薛向道:“我就跟你摊开了说,这些年,云锦的老百姓不靠着闹腾,混些补助,这日子早都过不下去喽,你当老百姓都不怕死,不要命,当兵的都端着枪来了,还扑扑往上冲?不是!但凡有丁点儿活路,谁愿意不要命,实在是穷得没办法喽。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嘛……”
    薛老三算是看出来了,眼前的老头儿哪里只是完全符合党章上那夸张要求的党员,分明就是领袖说的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看透此点,薛老三就看透了老头儿的底牌,看透了底牌,这局自然就没有输得道理。
    却说,此刻,老头儿神情激动,义愤难平,薛老三知晓。这当口。跟老头儿说什么都白搭。干脆不理会老头儿,抄起灶沿上的土碗,径自揭开锅盖,也不用锅铲。伸碗就进锅里舀了满满当当一碗,拣过筷子,就稀里呼噜地往嘴里扒拉起来,边扒拉,还边嚷嚷着不错,评价起这红薯稀饭的成色。
    老头儿正瞧得木木瞪瞪,薛老三第二碗已然下肚,又伸碗入锅。
    这下,老头儿急了。从灶边的水缸抢起把秃了皮的木瓢,学了薛老三模样,入锅舀起半瓢,这才松了气儿,“你小子饿死鬼投胎?这可是我老头子一天的口粮。叫你小子一搅合,中午饭都没地儿寻摸。”
    说话儿,弯腰从坛子里,拣出个炭黑的酱萝卜,拿水冲了冲,对半切了,抛一半进薛老三碗里,“行了,吃晚饭,赶紧走人,你这大肚汉,我老头子可养不起。”
    薛老三小心的咬下小块儿酱萝卜,扒拉一大口稀饭,含糊道:“您老这也太抠门了,我好歹也是堂堂一区委书记,您拿这稀饭咸菜招待我,我都没嫌您,您反倒嫌起我来!”
    老头儿瞪眼道,“怎么?瞧不起稀饭、咸菜?云锦的老百姓要是顿顿都吃得起红薯稀饭配酱萝卜,你小子就用不着来缠我老头子了,那时,你就想人家闹腾,也没人愿意闹腾了。”
    “您这话说得可过了,我哪有瞧不起,瞧不起,我能吃这样?您老太敏感了。“
    薛老三连连摇头,三两下扒完,丢了碗筷,“实话实说,让云锦的老百姓顿顿吃得起红薯稀饭配酱萝卜,在我看来,根本就是芝麻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