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节

      萧十娘明知自己该一口拒绝,可目光不由自主落在那尊东汉瓷罐上,她原打算将这只瓷罐交给他阿兄,让他献给祖父,可方才为什么要贪心不足呢?萧十娘凄然一笑,她的清高又值什么呢?
    她默不作声地拿起摇木杯,转动已经有些酸痛的手腕,心里不住默念“卢”,然后往枰上一撒,三黑两稚,是个稚采,她长出了一口气,腿一软,几乎支撑不住瘫倒在地。
    常山公主神色复杂地看着姜二娘,虽然私心里希望她能赢,可就算是她六叔也不可能每掷得卢,她的赢面实在是微乎其微,罢了,若是她哭鼻子,大不了自己再出回血,开了库挑几样好顽的东西送她罢。
    那姜二娘却丝毫不见惧色,若是忽略她那肥短的身躯,那摇杯的模样几乎算得上风流飘逸。
    只见她举重若轻地将那木杯一转,倏地一倾,四块樗木落下,赫然是四个黑,还有一块落到枰上犹在转个不住。
    第52章
    牛车在公主庄园外栈桥上缓缓前行,惹动了桥上数百只金铃,此起彼伏的细密铃声仿佛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娘子嘻笑拌嘴。
    姜三娘坐在车厢里,两腿前伸,膝上照例摊着一本书,可目光却在嫡姊的脸上盘桓,铃声渐悄时,她总算鼓足了勇气,问道:“阿姊,你是不是一早知道能赢?”
    钟荟软绵绵地靠在隐囊上,以手掩口打了个呵欠,又擦了擦眼角不由自主涌出的眼泪,懒懒地道:“那我哪知道,你阿姊又不是神仙。”
    三娘子憋了一夜,忍到牛车离了庄园才道出了心中疑问,一听她这敷衍了事的回答又惊又怒:“不知道你还将姑姑赏的簪子去赌?!”
    “这不是赢了么,别这么一惊一乍的,”钟荟笑嘻嘻地吓唬她,“小心惊了牛把咱们摔下山去。”
    “那若是输了呢?”三娘子觉得她这胆大包天的草包阿姊真是不可理喻,“你如何敢!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珍宝押上,就赌萧十娘赔个礼道个歉,就算赢了又如何,她又不是心甘情愿的......赢来那些也就罢了,你将姑姑赐的和老太太给的首饰也拿去赌,输了怎么办?”
    昨夜萧十娘与她下跪叩首赔罪时,她心里有些快意,可更多是张皇无措,还有些没来由的失落和伤心,心里仿佛有什么轰然倒塌,个中滋味之纷繁复杂,不是年仅六岁的她能分辨清楚的。
    钟荟有些怀念来时路上那个对她不理不睬的三娘子了。
    昨日玩到深夜,散席时她特地向卫十二娘借了她高祖钟尚书的手书回去摹写,直到更漏将尽时分才合了会儿眼,一大早又起来与公主辞别,眼下困得睁眼都能睡着,偏偏她这妹妹不依不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打发的。
    她只得打叠起精神,收起一脸玩世不恭,正色对她道:“这场博戏输赢本无所谓,萧十娘答应与我赌就已是输了,她已经告诉所有人,她萧家人的脸面就值这些,至于是否真心实意,想那么多作甚?再不甘愿她也只得向你下跪磕头,往后若是再相逢,见了我们即便不绕道走,也没脸再含沙射影地挑衅,不单是她,全京城的世家小娘子在惹我们姜家人......”
    “我们姜家人”几个字脱口而出时,她不由自主顿了顿,愣怔了片刻,她已经不自觉地将自己视为姜家人了?是从何时开始的?
    “他们惹是生非之前都得掂量掂量,”她接着说道,“至于这些财货,不过一堆死宝罢了,我们家如今最不差的就是钱,拿钱挣脸多上算啊,这回就算赌输了阿婆和姑姑也不会怪罪的。”
    姜三娘听了一耳朵的歪理邪说,低着头摆弄着衣摆沉思了许久,终于还是别扭地道:“我原想着只要自己肯下苦功,便能叫那些世家娘子们刮目相看,可来了才知自己不过是只井底之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恐怕一辈子都难与他们比肩了......”她心里空落落的难受,可又不愿将这软弱示人,尤其是她向来瞧不起的姜明月。
    钟荟点点头赞同道:“没错,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世家几代人的积淀,若是叫人轻而易举便赶上,那岂不是成了笑话么。”
    姜明淅不由气结,她说这自暴自弃的话并非真心自觉不如人,不过是想得些安慰罢了,没想到这草包姜明月如此不上道。
    “若你读书只是为了叫人对你另眼相待,那还是省些力气,少费点事吧,”那可恶的姜二娘又冷冷道,“就算你读出个花来,在他们眼里也还是屠户家的小娘子,人心长在人家腔子里,爱如何想你便如何想你,难不成你还能掏出来拿笔写上你的好?”
    姜三娘自知事以来,曾氏便竭尽所能教她诗书礼仪,为的是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展翅高飞,飞出姜家这草窝。曾氏虽未向女儿坦露过自己心底的想法,可姜明淅隐约能感到她阿娘的期盼,那期盼中隐含了太多的不甘和遗憾。如今有个人明明白白地告诉她此路不通,她一时之间觉得难以取舍,仿佛行到了一片浓雾笼罩的地界。
    然而曾氏的那一套毕竟根深蒂固地长进了她的血肉心脉中,她在雾中徘徊了片刻,终于还是回到了阿娘为她描绘的那条光明开阔的坦途上。
    钟荟难得正经说几句话,见她低着头沉默不语,也不知她听进去不曾:“别给自己找不痛快,做些自己真心喜爱的事,莫负了这大好年华,若真喜欢读书便放下急功近利之心......”说着说着语声渐低,终于支撑不住睡了过去。
    ***
    回了姜府,钟荟先将庄园中带回的鲜果等分了分给各房送了去,然后带上自己赢回来的珊瑚树去给老太太请安。
    姜老太太因上回孙女送给三老太太的那根玳瑁簪子耿耿于怀了许久,没事便要小心眼地拿出来酸几句,如今才算顺了意,坐在胡床上捧着那株珊瑚树看了又看,摸摸这根枝桠,又屈指弹弹那根,口是心非地道:“人平安回来就好了,带这劳什子做什么,你阿婆又不是没见过珊瑚树。”
    “阿婆不稀罕我可就拿回去咯。”钟荟撇了撇嘴,作势要去拿。
    姜老太太赶紧把那宝贝往怀里一搂,在孙女脑袋上削了一记:“哪个说不要了,小气吧啦的臭丫头,哪有与了人的东西往回要的!”
    三老太太对姜老太太笑道:“孙女儿想着你,回了府连气还没喘上一口,就巴巴地来给你送东西,还拿什么乔呢!”她也得了二娘子两匹宫缎,更不吝于投桃报李说些好话,揶揄完老太太又正色对二娘子道:“小娘子,别看你阿婆嘴上不说,自打你们走了之后,一天到晚拽着我来回道:‘这两个小丫头第一回出远门,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可怎么办’,一会儿又说‘阿婴好性子,万一叫人欺负了去可咋办’,晚上翻来翻去跟车轱辘似的,三更半夜哎哎地叹气。”
    钟荟仔细一看,老太太眼下青影果然有些重,眼神也有些疲累憔悴,心里一阵暖,又有些心疼,上前握住老太太的手:“都怪孙女不孝,只顾着自己玩,叫阿婆担心。”说着将公主庄园里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姜老太太听。
    祖孙俩加上一个凑趣的三老太太,说了会儿话便到了晚膳时分,姜老太太早吩咐她院子里的小厨房备了丰盛的饭食留她用晚膳。一边从自己食案上取了她素日爱吃的肴馔往她案上堆,一边埋怨道:“才去了两三日便瘦了一圈,脸色也黄了,在公主家里饿着了么?这哪是去玩,竟是去遭罪。”
    “哪有这回事,阿婆是心疼才觉着我瘦了,”钟荟笑道,“公主家的饭食可好吃了,特别是貊炙,比咱们家新来的厨子做的还好,我特地讨了方子,下回亲手做给阿婆吃。”
    姜老太太叫她哄得极是熨贴,比平日多用了小半碗粱米饭。
    两个小娘子路途劳顿,曾氏便免了他们第二日的课。钟荟补了半日的觉,终于将耗费的精神养回来一些,用过午膳靠在榻上看了会儿杂书,估摸着该下学了,便将那日熬夜临的帖子用柏木匣子装好,去寻庶兄姜悔。
    姜悔原本以为翌日上学才能见到二妹,一回自己院子便见她在此等候,已是意外之喜,不自觉地微笑起来,旋即想起自己这逼仄的小院里也没个能待客的地方,只得吩咐小僮从自己屋里搬出仅有的一张杂木坐榻来置于屋前廊下,请嫡妹坐,自己则站在一旁。
    钟荟打开匣子,献宝似地将书帖取出来给她庶兄:“卫家十二娘收藏了前朝钟尚书的书帖,这是伺候公主殿下笔墨的女官摹写的,有七八分形似,然而女子的腕力终有不逮......我听那些小娘子说钟氏书体沉浑厚实,想到阿兄正在习书,便向公主讨了一幅来。”
    她这具身体才八岁,虽然这些日子勤加练习,可腕力最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下死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那幅字终究是少了几分雄浑,多了几分圆滑和机巧,她自己不甚满意,可目前也只能达到如此境地了。
    姜悔一见那书帖神魂都叫吸了进去,连妹妹的话都未听清,将双手在衣摆上揩了又揩,诚惶诚恐地接过来,如获至宝地捧在手上,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钟荟见了直想笑:“这又不是真迹,阿兄尽管拿来拓写,沾上墨迹也无妨,若是因过于爱惜而束之高阁,反倒成了无用之物了。”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姜家姊妹俩在公主庄园中的所作所为避不开有心人的耳目,不出几日,全洛京的世家都知道了姜家二娘这一号人物,据说这年仅八岁的小娘子非但和武元乡公主干仗,将她打回了家,还一掷千金地与人赌博,逼迫萧家十娘子下跪认错。
    钟荟没有料错,没过几日姜婕妤的赏赐就下来了,连个由头都不寻,甚至不屑等到端午,大剌剌地叫宫人抬了几箱子时新料子和器玩,一路招摇过市地送到姜府,摆明了是夸她那嚣张的侄女做得好。
    姜婕妤初进宫时惹出一场轩然大波,后来又有兄长姜大郎出仕时的马失前蹄,近几年来倒是一直不露圭角,几乎让人忘了她这呼风唤雨的祸国妖妃出身。
    朝中风平浪静了许久,言官们闲得都快打瞌睡了,正愁没人给他们燥脾胃,姜婕妤此举简直正好撞在他们笔尖上,弹劾的折子顿时飞了满天。
    这一弹劾不打紧,天子又大张旗鼓地赐了两箱珍玩下来,指明赏给“贞静娴淑”的姜家女眷。
    赏赐到姜府的那一日,姜家大娘子,姜明月的双生姊姊姜明霜,也悄然从济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洛京。
    第53章
    钟荟第一次见到她此生的双生姊姊时,只觉得那是个让人一见之下便心生欢喜的小娘子。她院里的芦花母鸡阿花比主人有眼光,在停止下蛋两个多月后,破天荒地在这一日破晓时分下了个硕大无匹的双黄蛋。
    大娘子姜明霜抵达时,钟荟正站在老太太院子里的大槐树下,手里捧着个细竹筐,仰头看阿枣摘槐花,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便看到引路的仆妇身后跟着一行四人,一个身着酱色布衣的中年妇人手挽着个肤色黝黑的小娘子,右手边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郎,身后还跟着个仆妇装束的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