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8节

      混好的陶土还得晾一晾才能用。因为现在里面水分太多。
    把竹筛子盖在木箱上,提到阴凉又通风的地方放一天,再不时搅一搅。直到难以搅动了,就晾好了。
    搅泥过筛,全是体力活儿。
    易弦满头大汗,从早上一直做到快中午,才搅好了一箱土。期间他跑回屋子喝水休息,看到何田在做果酱趁机吃了几勺,又跑回来继续搅土了。
    另一边,何田在炖鸡的锅上放上蒸笼,蒸了两盒米饭。
    米饭放在铺了桑叶的竹盒子里,加上两粒泡发的栗子和一小勺蜜红豆,半个小时后就蒸的香喷喷的。
    她蒸饭的空档又去种了一茬胡萝卜,查看了菜地的情况。
    白菜地一角的篱笆被什么小动物咬了一个洞,昨天还给啃烂了两颗大白菜。
    看菜叶上的痕迹,像是兔子。
    何田到窝棚里拿出一个木笼子,里面挂着许多细铁丝。她要做一个捕兔子的线圈陷阱。
    铁丝窝成一个比拳头略大的圈,一头缠在上面,另一头固定在一块木块上,线圈挂在篱笆被咬破的那个洞上,木头藏在篱笆后面。只要今晚兔子再来,从这里钻进菜地时,头就会卡在线圈里,它这时一定会向后退或是挣扎,可是只要一动,线圈就会越收越紧。
    除了线圈陷阱,何田还在篱笆外面放了几个竹笼陷阱,里面放上一小块菜叶和一块鸡骨头。只要兔子走进来,踩到笼子里的薄木片,笼门就会掉下来,把它关在里面。
    小麦平时是不允许进菜地的,因为它这个年纪最喜欢刨坑。这时它蹲在篱笆外面,狗鼻子从缝隙伸进来,好奇地看着何田在干什么。
    何田设好陷阱,拍拍它的狗鼻子,“去叫易弦吃饭吧。”
    它汪呜一声,就朝着水池边跑去。
    雉鸡汤鲜美香浓,汤里除了鸡,只放了胡萝卜和盐,胡萝卜的甜味进到了汤里,所以汤更加鲜甜了。
    在米饭上浇上一勺,再配一块鸡肉,让人满足地叹息。
    午休之后,小米已经泡好了。何田把小米和一起泡好的四粒栗子一起放进手动搅拌机磨碎,又加了四颗蛋黄,搅成绵密的淡黄色的糊糊。
    炼乳罐头也打开了,闻起来就很香甜,但是何田不知道怎么吃,她想了想,加了两大勺在小米糊糊里。
    易弦把蛋白和砂糖搅成蛋白霜后,倒进小米糊,用竹铲翻搅拌匀,放进铝制的圆模里,搁在蒸笼上蒸上。
    十几分钟后,一股奇异的香甜味道随着蒸汽充满了屋子。
    蒸好的小米糕暄软虚蓬,切面上是细腻的气孔,入口时,仿佛含了一块浅黄色的白云,嚼了两下就不见了,只留下满口的浓香和甜蜜。
    炼乳,真是个好东西啊。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祝大家用餐愉快。
    第56章 麻辣兔丁拌时蔬
    不知不觉七月就来了。
    树林中的蝉鸣依然悠长, 河边林间的绿意不减, 可是何田知道,她得加快准备过冬的步伐了。如果这时悠哉悠哉地享受阳光和温暖, 到了冬天就可能挨饿受冻。
    每天早上,她和易弦洒扫除草后,就会带着大米小麦划船出门, 到河滩草地上收割野草。
    他们到达时, 往往是太阳升起,草叶上的露珠都晒干了的时候。
    这时的草在尽力吸收阳光,因此草叶中的水分最多, 甜度也最高。看大米甩开腮帮大嚼的样子就知道了。
    到了八月下旬,各种草都会开花结籽,那时的草营养就没这么丰富了。
    她不知道家中的兔子鸭子要消耗多少干草才能度过漫长的冬季,所以只能尽量准备, 越多越好。
    收回家的草扎成一束一束挂在竹竿上晒干,这个过程需要大约三天,如果天气一直晴好的话。
    如果下雨了, 那就需要更久。要是没能及时收好干草,被淋湿的草还可能发霉。
    晒干的草放进大小相同的木箱里, 盖上一块比箱子略小的木板,再压上大石头压上一天, 就由虚蓬变得紧实,体积缩小了很多,然后才捆成一块一块的大方砖。
    储存干草的窝棚地板上放上一层十厘米高的板架, 把干草挨着墙一块一块堆好,直到堆到房顶。
    野生的驯鹿冬季就靠啃食树皮树根和小树枝为生,但大米一个冬季通常需要一窝棚的干草作为补充食物。
    和住在野外的同类相反,冬季才是它最繁忙的季节。它得拉水,拉爬犁,奔跑,所以除了树枝还需要更多食物才能为它提供足够的能量,有时何田还会犒劳它一些黄豆和杂粮,烂掉的白菜叶等等。
    当初捉鸭子的时候何田和易弦都觉得逮回家的鸭子能养活一半就很不错,没想到他们胡乱养着,鸭子却都活下来了,这十几只鸭子(还有三只野鹅一只大雁)越长越大,每天也要消耗不少食物。
    它们现在每天早上就会主动摇摇摆摆地去池塘游泳觅食了,可是到了冬天,山涧冻上,池塘也会冻上,那时又不可能每天有新鲜的鱼或者其他猎物,也就没有什么动物内脏给它们吃,应该吃的草比现在更多。此外,还得准备些蛋白质类的食物给它们。这么一想,何田觉得他们还得再种些黄豆。
    至于兔子嘛,何田打算就留下一对兔子,剩下的入冬后就杀掉。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就得准备起来。
    上次带回家的芦苇已经晒干了,春天河水开冻时拉回家的浮木也都晒干了,那就可以盖窝棚了。
    何田打算贴着原先堆干草的窝棚一面墙再盖一间尺寸相同的窝棚,四米长四米宽,三米高。
    盖窝棚和盖木屋一样,先在平整的地上放上四根圆木,每根圆木靠近两端的地方都挖出凹槽,凹槽的大小形状一致,两根平行,两根垂直,凹槽相对扣紧后就成了一个四边形,用锤子敲平,这个四边形就锁紧了。
    在四角钉上柱子,再钉上四根用同样方法锁紧的圆木,就形成一个立方结构,然后在墙面的木框上下均匀地钉和圆木粗细相同的木板,把这面墙分成平均的竖格,再沿着竖格从下到上钉上一层木板,一面墙就封好了,在墙面留出门窗的话,把竖格锯断钉上窗框门框。
    房顶的做法大致类似,这时如果有人帮忙,就轻松许多。
    一个人站在木框顶上,另一个人把木材托起,举高,递给他,在木屋框架上钉上厚木板,这就是房顶的框架,再竖起房梁,做出斜面,钉上木板,就行了。
    木屋房顶封好之后,就可以做地板了,和做墙面一样,钉上间距相等的厚木板,再平铺一层木板。如果想要在屋子里做的小地窖,就和做窗口一样,将做底框的木板锯断,钉上横框,挖一个四方深坑,坑底坑面铺好木板,就是一个天然的冷柜了。
    小地窖上面做一个盖子,钉上一块皮革当把手。
    地板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内部装饰了。
    为了保暖和美观,内墙可以再钉一层木板。当然,如果所有墙体都是用圆木盖的,这一步就可以省略,只要用混好木屑干苔藓的泥巴密封外墙上的缝隙即可。
    窝棚比起木屋要简陋得多,它毕竟只是个窝棚嘛。
    所以何田和易弦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把窝棚建好了。
    放干草的窝棚没有窗口,房顶和四面墙壁也没铺木板,用的是晒干的芦苇。
    芦苇去掉枝叶,晒干后由绿色变成棕黄色,铺在地上用草绳像编草帘子一样编成所需的尺寸,修齐两边,就可以用来做墙面做房顶了。
    芦苇比木材轻了很多,编成帘子后可以卷成一大卷,两人很轻松地就能抬到窝棚边。
    把它贴着墙竖起来,用六七厘米宽、一厘米厚的木条钉在墙面上就行了,里外各钉一层层之后,这个墙面用来放干草是足够了。
    房顶也是这么做的。
    房顶和两面侧墙之间的三角形,也用芦苇钉上,这时只要把编好的芦苇帘子修剪成三角形就行了。
    芦苇窝棚透气通风又能抵挡风雪,做储物空间是非常合适的。
    窝棚都建好了,当然没有让它空着一半的道理。何田打算把新窝棚也装上满满的干草。
    常言道,有备无患。可是在森林里,好像永远没人能做好万全的准备。
    要是今年的冬季来得特别早,第一场雪之后,所有的草都会变成烂泥。
    冬天可能来得早,春天可能迟到。六月还在下雪的年头也并不罕见。
    趁着天气一直晴好,也可以开始做陶器了。
    何田和易弦用一个四轮小板车把装着陶土的木箱拉到一个窝棚边。
    这个窝棚的设计和其他的不太一样,它比一般窝棚大了很多,门两侧的两面墙可以完全地打开。
    这两面墙的墙体是用劈成片的芦苇编成的席子做的。苇席的四边钉上两指宽的竹片,再从中间竖直钉一条竹片,这两块再分别钉一个x,这样,本来不算太结实的苇席就被牢牢固定住了。
    墙体两侧和下方的竹片都打了孔,穿上绳子就可以固定在两侧的木框上,要打开墙时,解开绳子,用竹竿撑起墙面,窝棚立刻就变成了一个亮堂的大棚子。
    做陶器的那些工具全都摆在这里。这里,其实是陶器工坊。
    由于多年未用,工具上面盖着草帘子,工坊里到处是灰尘蛛网,角落里的一个捕鼠笼里还有只不知什么时候惨死的干瘪松鼠。
    打扫一番后,易弦取来两桶水,倒进墙角的两个水缸里。
    装陶土的木箱也搬进窝棚里,在一只擦净的空水缸上放上一个孔洞只比小米大一点的筛子,取出一些陶土,再次淘洗。
    这时的黏土已经由刚挖出来时的棕黑色变成了土黄色,十分细腻。
    在一个竹匾上放一块粗布,把淘好的陶土倒在上面,挤压出水分,放进一个小木桶里备用。
    何田家的大部分陶器是用模件做的。
    模件是烧制好的陶做成的,用草绳捆着堆成一堆。有用来做盘子的,也有做碗和水杯水盆的。每种模件都有好多个。
    陶锅也可以用做水盆的模件做,只要倒好模后再在盆子两侧加两个耳朵,那就是锅子了,锅盖就更简单了,把陶盘翻过来,底上粘一个手柄就行了。
    看起来很容易,但操作起来并非如此。
    比如做陶碗,模件有三块,底部一块是个倒扣的碗状,有三个足,中间有个小孔,然后是两个对称的模件,和起来像是一个从中切成两半的碗,合拢之后中间是一大一小两个圆孔,倒扣在底部模件上,要从底部的三足之间各穿一条皮绳,在顶部系紧,模件才扣越严,泥浆倒入之后,成形的碗才会完整。
    和好的泥浆也要稀稠合适,太稀了,泥浆很快全都流走了,陶坯无法成型,如果太稠了,又流不到最底部就变干了。
    工坊中有几张特别长又特别细的木板凳,是用来放做好的陶坯的。
    模件绑紧之后,在两条板凳间放上一个平平的木板,把模件摆在上面,木板中间有几道凹槽,便于多余的泥浆流出来。
    装泥浆的小木桶一侧安了一个v型的竹嘴,泥浆从这里倒出来,倒进模件上方较大的那个孔,倒的时候速度要均匀,不然会产生很多气泡,这样的陶坯一烧就会裂。
    等泥浆从模件上方的另一个小孔冒出来时,就说明模件内部的空间被填满了。这时就可以接着倒一个模件了。
    倒好的陶坯,通常等上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解开模件取出来了。
    只要陶坯完整,没有哪里缺一块,或是有大气泡,就算倒模成功了。
    用泥浆倒模做出的陶坯通常会在模件连接的缝隙处留下一条棱,这个,和其他的小瑕疵都可以慢慢修改,因为陶坯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干透,等它们稍微干一些,不会因为轻轻一捏就变形了,就可以竹子削成的各种工具刮、削、磨、切,甚至大刀阔斧地修改,想雕刻出花纹也行,想在上面黏上一些陶土做的装饰物也行。
    何田小时候,最喜欢把树叶、花朵拓在陶坯上。
    在陶坯还很柔软的时候,你还可以稍微改变它的形状。易弦被救回来,他刚醒来时看到那个瓶口扭曲的花瓶,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除了利用模件倒模,何田家也有拉坯器。可以完全用手工制作一件陶器,当然,比起倒模就费时得多。
    拉坯器像一个坐在圆柱台上的大圆盘,圆盘和圆柱台之间安着转轴和转轮,坐在拉坯器边上,用脚不停踢动圆柱台,大圆盘就转起来。
    用拉坯器做陶器时,把做好的陶坯放在圆盘上,匀速踢动转台,竹刀放在陶坯外壳上,缓缓由上到下移动,就能把陶坯修得更光滑,或者做出波浪式的凹槽花纹。
    倒好了五个碗四个盘子后,最先淘好的陶土也变得比较干了,把它取出来像揉面那样揉匀,就可以放在拉坯器上了。
    易弦知道手工陶器是怎么做出来的,也知道拉坯器是什么,但是从来没上手玩过,很是跃跃欲试。
    何田给他示范,“先踢得快一点,让转台和圆盘转起来,然后保持这个速度,两只手一起把泥胚托起来,太干了就在手上加点水!不过你不想它太湿,太湿了,很容易就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