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民国之文豪_分节阅读_103

      傅蕴安看了看穆琼的大包小包,微微笑了笑,然后就道:“等下你跟我一组,坐一辆马车吧。”说完,又给穆琼介绍跟他说话的洋人:“这位是爱德华先生,他是一位传教士,英国人,会跟我们一起走。”
    “爱德华先生你好。”穆琼用英语跟对方打招呼。
    “你好。”这位爱德华先生笑着对穆琼打交道:“愿上帝保佑你。”
    这次的义诊,公济医院这边是分成三个组的,每个组十二个人,而这十二人中,分别有一个传教士,两个医生,两个助手,外加七个志愿者。
    当然了,队伍里的某些医生同时也是传教士,比如他们组,除了爱德华是一位传教士以外,另一个医生玛丽女士,她也是个传教士。
    穆琼进傅医生的组里,就是占了一个志愿者的名额,而除他以外的志愿者,全都是大学生,并且多是学医的大学生。
    他们分成两辆马车出发,其中一辆载着医疗设备、药物,还有传教士以及医生、医生的助手一起走,另一辆则载着七个志愿者一起走。
    穆琼和自己这一组的志愿者一起上了马车,将自己带来的包裹放在马车座位下,然后就听这些学生是兴奋地说起了这次义诊。
    这些学生对即将到来的义诊都非常期待,想要在这次的义诊中大展身手。
    说起来,民国时期做慈善的人一直很多。
    有些纯粹就是自己有钱,看到穷人可怜就施舍一点,但也有很多是心怀天下,想要为百姓做点什么……在这个时期,甚至有人倾家荡产地办学校。
    不过,公济医院和另外的医院联合起来做义诊,是为了传教。
    这个时期,从欧美等国家来国内的传教士非常之多,光上海就有上千人,而这些人除了传教士的身份以外,一般还有其他身份,比如医生、教师、学者什么的,他们来到上海之后,除了传教,还开办了医院、学校、报社等等。
    这时上海最大的大学震旦大学,就是传教士创办的,另外上海此时所有的大医院,基本上都是传教士创办的,公济医院也不例外。
    这些医院会定期给贫苦百姓义诊,传播上帝的福音,不过以前是从未招收过志愿者的,这还是第一次。
    “我已经学医一年多了,还是第一次有机会给人治病!”
    “不知道义诊是怎么样的。”
    “跟我们一个组的玛丽医生和傅医生都很厉害,尤其是傅医生,听说他给人做手术,做得又快又好,那些洋人要动手术都不找洋人医生,就找他。”
    ……
    这些学生都是相熟的,聊得热火朝天,聊了一会儿,总算有人注意到穆琼:“我看到傅医生跟你说话了,你是傅医生的佣人?”
    “不是。”穆琼道:“我是跟着来学习的。”
    “哦……”那人又问,来了点兴致:“你是哪所大学的?怎么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你?”
    穆琼笑笑:“我没有读过大学。”
    “你还在读中学?你在哪所中学念书?”那人又问。
    “我在苏州读过两年中学,现在没有在读书。”
    这人顿时就对穆琼没了兴趣,转过头去再不找穆琼说话了。
    他们之后聊的,穆琼也插不上话,就只管看着沿路的风景。
    离了上海之后,一眼望去全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江南的秋天,也是生机勃勃的。
    但穆琼的心情并不好,因为沿途遇到的人,大多面有菜色,脸上满是麻木,其中还不乏背部高高隆起,再也站不直的老农。
    马车一路离开上海,约莫两小时后,停了一次,让人上厕所。
    这个上厕所,当然是没有公厕可以上的,男生还好,女生……他们这组的志愿者里有两个女生,都没有下车。
    马车又往前走了两个小时,然后第二次停了下来,这次除了上厕所,还会给大家时间吃饭。
    两个女志愿者结伴去上厕所了,一个男志愿者却有点懵:“饭呢?”
    “你们没有带?”负责赶马车的人问道。
    这些志愿者面面相觑……他们都没有带,他们并不知道还要自带食物。
    “我们去的地方比较远,第一天都在路上,这天的食物是要自带的,估计是通知你们的人忘记说了。”傅蕴安过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话,当即道。
    这年头可不是现代,有啥活动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能说清楚了,最后拉个微信群,大家还能问问诸如“吹风机要不要带”这种问题。
    此时有点事情,组织起来挺麻烦,而组织的人,也不会关心你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