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影帝的诞生[美娱]_分节阅读_518

      但是很快的,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针对《米尔克》的刷分行动就开始了——之所以肯定这些行为有组织有预谋,是因为一些保守派团体和名人真的站出来这么号召了,而且电影的评分也随后遭遇到了断崖式的下跌。
    最先跳出来的是北美知名媒体人马特·德鲁奇,他因最先爆料克林顿丑闻而声名鹊起,创办的德鲁奇报道网站是美国当下互联网浏览量最高的新闻网站,作为一名网络名人,德鲁奇深谙如何获取关注,他经常在自己的博客专栏里“直言不讳”,就好比《米尔克》上映前夕,德鲁奇就在博客里写道:“一部违反了《圣经》和联邦宪法的搞基电影连一分钟都不值得你花。”
    FOX新闻台的主持人约翰·吉布森称这是一部关于怪胎的电影,而且会制造出更多的怪胎,传统的社会秩序会被摧毁。
    NBC晨间节目《今日秀》请了一位影评人吉尼·沙利特点评近期上映的电影,吉尼·沙利特却在节目中不停地拿《米尔克》里的演员开恶意玩笑,比如说他形容詹姆斯·弗兰克扮演的斯科特·史密斯是“性爱狂人”,还故意将托比·马奎尔叫成蜘蛛基佬(SpiderGayMan)。
    但这些已经是相对温和派了,更多的保守派政客与媒体,在各种采访与脱口秀节目中,散播出了更为恶毒的诅咒,他们还召集一些极端人士集体去IMDb等网站给《米尔克》疯狂刷一分,造成了电影评分的急剧下滑。
    例如在烂番茄网站上,电影在短短时间内突然收到了超过两万条评价,而且这些评价大多是差评,于是也形成了一个奇景,那就是影片的新鲜度(北美影评人及媒体评分)明明还维持在97%以上,爆米花指数(用户评分)却跌到了43%,这意味着有57%的观众不喜欢这部电影。
    如果这个指数是真的,那么就将刷新威廉与斯皮尔伯格的职业生涯记录,还要加上莱昂纳多——身为有口皆碑的,很有选片眼光的导演、演员,他们还从未有哪部作品,在烂番茄指数上低到了如此地步。
    但是《米尔克》也不是没有支持者,包括罗杰·艾伯特在内的众多北美知名影评人都给了电影高度的赞誉,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LGBT电影,甚至是最好的传记电影。《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的影评专栏都在为《米尔克》站台。
    奥普拉·温芙瑞、大卫·莱特曼、艾伦·德杰尼勒斯、柯南·奥布赖恩等脱口秀主持人也在自己的节目里谈及非常喜欢《米尔克》,艾伦·德杰尼勒斯还谈到了针对影片的抵制活动,她说《米尔克》这类电影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就算今年没有,未来也早晚有人会拍,这是现实的需求,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电影。一些人抵制《米尔克》,也不仅仅是针对这一部电影,而是感受到了这股风潮,恐惧这一类型电影的崛起,害怕LGBT群体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声权,才拼命的诋毁抵制。
    更有无数年轻影迷在互联网上指出《米尔克》很可能被人恶意狙击,黑客高手查出了的电影被大量虚假账户刷差评的证据,相关的话题讨论热度非常高,点击率也十分惊人——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等社交网络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还被不少电视新闻与报纸关注,使许多不爱在网络上发表影评的影迷,主动上网给电影打高分表示支持。
    这造成的直接影响是烂番茄、IMDb主动对媒体发出声明,解释他们已经对网站的异常评分进行了清理,并且今后会定期清查虚假账户,对新注册账户也进行一定的限制。《米尔克》在烂番茄网站的爆米花指数随后回涨到了71%,IMDb评分也稳定在了8.5分左右。
    互联网上的战争以《米尔克》赢了,但是在线下,一切都还远未结束。
    美国犹他州富豪,拥有NBA犹他爵士队与一条院线的拉里·米勒公开宣布旗下电影院禁止放映《米尔克》,理由是“这部电影的思想背叛了传统,非常危险。”——要有些人说,这真的没有必要,拉里·米勒还是个摩门教徒呢。
    北美最大的反同组织出埃及记发起了大型签名抵制活动,募集了超过五万名支持者,在各个城市举行联名活动,号召“正常人”,尤其是基督教福音派组织成员封锁高速公路或洲际公路,在市政厅和联合广场上举牌抗议,抵制《米尔克》的上映,有些激进分子还会朝电影院投掷危险物品。在新奥尔良这样的较大的城市,都有电影院因受不了骚扰而取消放映的事情发生,在犹他州、阿拉巴马州,都有地方政府顺应民众呼吁给影片下禁令的现象发生。
    本来《米尔克》首周票房喜人,是要顺势扩大放映的,现在稳妥起见,还是维持了原来的放映规模。
    有抵制活动就有反抵制活动,“同性恋反诽谤联盟”在《洛杉矶时报》和《娱乐周刊》上登广告声援电影的上映,指出反同团体不该强制干涉人们想要看什么电影。一些影迷在互联网上进行募捐活动,用募得的捐款在全美各地做了很多地铁广告,有些直到几年后都还保存着。
    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芝加哥、费城、匹兹堡等地,也有LGBT团体组织对《米尔克》的声援活动,规模之盛大,丝毫不亚于每年的骄傲月。
    在华盛顿D.C.,支持者们在国家大草坪上集会,背靠林肯纪念堂,有些年长者在草地上铺展开十几年前他们曾在此地展示给克林顿夫妇看过的彩虹挂毯;
    在纽约,数百人聚集在联合广场,高唱着“彩虹之上,天空蔚蓝”;
    在旧金山,卡斯特罗大街挤满了热恋中的男男和女女;
    在芝加哥,面对着暴力驱逐他们的警察,一些人直接冲到芝加哥警署,用彩虹旗和彩虹气球将门前淹没……
    后来,《纽约时报》用这样一段话来评价这场因电影而起的运动:“哈维·米尔克的意义不止在于那个时代,不止关于LGBT群体。米尔克的故事,是每一个为权利而抗争的人、是每一个为平等而战斗的群体的缩影。这样的故事,曾在过去多次上演,在人类未来的道路上也不会绝迹。”
    ……
    AMC影院是北美排名第二、同时也是全球第二的院线集团,而AMC的总部设在堪萨斯,因此,堪萨斯城院线资源之丰富,算是密苏里州与堪萨斯州这两个中部大洲里数一数二的了,城中最大的电影院就有放映《米尔克》。
    虽然不是黄金场次,但下午放映的这场《米尔克》上座率依然不俗,差不多七成的座位都坐满了,观众多是年轻人,也有年纪较大的男士女士,年龄层的分布还算均衡。
    电影放映过半,观众们正安静的看着电影,突然有破门声与奔跑声传来,三男一女四个人冲到幕布前,他们的身影挡住了角色,令许多沉浸在剧情中的观众烦不胜烦,正当有人想呵斥这四人时,前排一位女士尖叫道:“枪!他们有枪!”
    厅内灯光亮起,电影停止放映,这下所有人都看清了,幕布前那四人中,一名穿帽衫的青年,手里握着一把手枪,正对着观众席比划着,而他的三名同伙则朝着观众大喊:“举起手来!”
    这下所有人都慌了,尚能保持理智的人立刻蹲在了座位前,并将双手举了起来,还有些人被吓的只会尖叫,被帽衫青年举枪指了一下后,马上用手捂住嘴巴,惊恐的“呜呜呜”着。
    观众们没有想到,他们只是看了场电影,就遭遇了此生最大的噩梦,持枪歹徒冲入电影院?要多倒霉才会遇到这种事情!人们此刻只能在心中拼命的向上帝祈祷,祈求这四人不要是反社会的恶魔!
    “所有人都蹲到座位底下!”就在这时,“救世主”的声音响起了:“你们四个,举起手来。”
    惊慌到手足无措的观众,听到命令后的第一反应是服从,等到所有人都蹲在地上,尽力用座位遮住自己身形了,才有人偷偷的观察,想要知道在这种危机关头是谁挺身而出——他们原本以为会是一名便衣警察,结果却是一名很精神的老年白人男性,正端着把猎枪与四人对峙。
    电影院中的气氛凝滞了,老年男性与四名歹徒互相对视,彼此不让,空气一时间极度紧张。
    不少人都以为接下来会有交火,枪战过后肯定会有伤亡,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那四名歹徒互相看了一眼,竟然全将手举了起来,连持有手枪的帽衫青年都不例外,他还哆哆嗦嗦的恳求说:“别开枪,求你了!”
    “扔掉你手里的枪,然后滚出去。”老年男性继续命令道,他的猎枪枪口始终稳稳地对准帽衫青年,看姿势就知道肯定有着丰富的打猎(射击)经验。
    话音刚落,只见帽衫青年半点犹豫都没有的扔掉了手枪,然后招呼着他的同伴,四个人争先恐后的从电影院里逃了出去。
    四名歹徒消失后就没再回来,电影院内众人一开始还不敢置信,过了一会儿才纷纷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来,有抱着同伴痛声哭泣的,也有激动不已的朝英雄表示谢意的。
    而那名拯救了所有人的老年男性,非常淡定的接受了人们的感谢,沉稳的将猎枪装进随身携带的高尔夫球包里,等待着警察的到来——是的,他还在四名歹徒逃走后的第一时间报了警。
    又过了好一会儿,堪萨斯市的警察们才赶到,而他们来晚的原因,是去抓捕那四名歹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