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1节

      此时此刻,方运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文字之美、大儒之能,那种无法言说的愉悦感充满全身,仿佛身体持续承受才气洗礼。
    这《桃花源记》的意境太美妙,等大儒真文离开文宫后好一会儿,方运才重新清醒。
    “《桃花源记》的残篇都如此美妙,那完整的《桃花源记》会怎么样?完整的《桃花源诗并序》又会怎么样?陶圣的圣道文宝‘世外桃源’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
    方运又仔细体味《桃花源记》中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然后再认真观察自己的文宫。
    “咦?”方运抬头看到那如水滴晶莹剔透的文胆内,突然闪过一个‘勇’字,但迅速消失不见。
    “仁、义、礼、智、信、忠、勇是七种圣道,各自有不同的力量,比如‘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浩然正气,而‘勇’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杀敌的力量,所以历代兵家在‘智’之后首选‘勇’。那些强大的兵家子弟哪怕在举人的时候,都拥有强大的破坏力,但前提是他们有‘兵书’,而且触摸到勇之圣道。”
    第142章 《三十六计》
    兵书类似文宝,但不是文宝。
    兵书和文宝相似的地方是,都是实物,通过消耗才气激发其力量。
    不同的是,普通文宝需要有人永久消耗自己的才气炼制,消耗的才气永远不会恢复,半圣文宝则需要靠圣道根基的力量:而兵书在书写的过程中不需要永久性消耗才气,只要能写出来,就可以使用。
    但是,每个举人都可以消耗才气制作文宝,但不是人人都能写出兵书,哪怕照着《孙子兵法》写,写出来的也只是文章,算不得兵书。
    方运心中决定,把下一步的目标放在兵书上。
    “兵家主战,兵书自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只不过,和诗词之力比,兵家的兵书在对个体的杀伤力远不如,更适合大规模的战斗,辅助力量也较多。比如上次杀那头伪龙血脉的龟妖帅,就没人用兵书。因为在个体实力无比强大的敌人面前,普通兵书毫无用处,除非是自己所著的兵书,或者是特别强大的兵书。”
    “因为才高一斗的关系,我现在才气的量比初成举人的才气还要多一些,似乎可以运用兵书。后世的兵书多如牛毛,如《唐李问对》《守城录》《射经》《百战奇略》《纪效新书》等等,但这些兵书都有太多的考究,现在的我还不适合写,也可能写不出来。但是,有一本兵书绝对非常适合我!”
    “《三十六计》此书是明清时期的人根据各种真实的军事实例总结的经验,并非像那些兵法家一样是总结自己的经验,而是一种整理归纳。这《三十六计》论深度高度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著名的兵书,但论广度和实用性,却一点都不差,因为这毕竟是后人纵观数千年历史而总结出来的,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整理的,拥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三十六计》整书绝对不是我现在能够写出来的,但一个计一个计慢慢写,则完全可以。先试试第一计‘瞒天过海’。等我完成《三十六计》全书后,随着我实力的增强,这本书的力量也会增强。虽然这本书单论威力比不上半圣兵书《孙子兵法》,但现在《孙子兵法》已经被拆分,我不可能得到全本,《三十六计》却可以。”
    方运心里想着,提笔书写。
    瞒天过海原作是用了隋唐时期的两个经典战争案例,但方运自然不能用,于是以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孙膑著名的减灶之策和十国时期的一次战争为案例,书写瞒天过海之计。
    兵书在书写的过程中极为消耗精神,因为一个人如果对兵书了解得不够透彻,写出来的只是文字,不是兵书。所以方运仅仅写了一半就精疲力竭,浑身无力。
    方运并没有气馁,先回床上休息,一边躺着,一边反复研究瞒天过海这一计策,不断从历史寻找相关的案例,甚至寻找战败的案例,试着用瞒天过海之策应对,推演能不能挽回战局。
    方运越是思考,越发现写兵书比想象中困难百倍,自己吃不透瞒天过海之计,就永远写不出来。
    不过方运并没有气馁,不断在奇书天地中查找资料学习、印证,如同写经义、策论一样,反复锤炼这个计策。
    但很快方运发现,书写兵书的文字不需要消耗才气,但推演的过程必须消耗才气,可现在自己才气耗尽,只得早早睡下。
    两个小时后,文胆轻动,方运立刻睁眼,双目清明,没有半点血丝,精神抖擞。
    方运神入文宫,发现才气已经完全涨满,在九寸的基础上又长了一分。
    文胆已经成长,进入第一境韧如草木,虽然不如现在的半圣弟子颜域空,但却比刚入举人的颜域空强大许多。
    文宫星辰的光芒再度照耀在才气上,让方运的才气慢慢增多、增强。
    方运没有立刻去完善瞒天过海之计,而是先默读了一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领悟半圣的思想和力量,让自己的心灵更加靠近兵家的理念,然后继续完善瞒天过海之计。
    写到最后,方运发现实际难度不是想象的百倍,而是千倍!
    “看来,要想把瞒天过海写成真正的兵书,要分几步走。第一步,要彻底理解瞒天过海之计;第二步,要找到大量的战争案例来论证这个计策的可行性;第三步,寻找新的战争案例,把自己代入失败的一方推演,用瞒天过海之计赢得战斗战争。”
    “第四步,则要分解、分析然后总结这套理论,把瞒天过海之计的每个步骤都吃透。第五步,深化原始理论,在瞒天过海的原始理论上扩展;第六步,就是融会贯通,并书写完成。”
    方运不断翻找圣元大陆兵家的著作,悲哀地发现那些兵家大儒或众圣都崇尚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并没有像教导经义那样手把手教人如何写兵书,毕竟兵书不是科举内容,所以那些大儒半圣的作品虽然或多或少提到这六个步骤,但都没有成体系论述。
    “唉,看来这个任务得交给我了,奇书天地可不能帮我建立一个圣元大陆独有的兵书理论体系,还得我自己来。”
    方运发现有的兵家大儒还提到过写兵书的第七步,但只有一些词语,没有详细说明,而且那只是传说中的境界,要是写一部兵书的时候能进入第七步,那就说明这部兵书有机会融入“智之圣道”,威力倍增。
    文章易写,兵书难得,圣元大陆的文兵书原作一共不到三十本,其余兵书都是别人学习原作后重新书写,其威力比原作差得远。
    方运发现在瞒天过海这一计中,自己仅仅走到第四步,后面还需要两步才能写出来。
    “仅仅是一个计策就这么麻烦,那后面三十五个计策怎么办?其他的兵书怎么办?”
    “后世有那么多兵书,不能传播发扬光大实在可惜,关键是《三十六计》在高度上或许不如半圣们的兵书,但却更适合大儒之下的兵家人。若是我能把《三十六计》写成完整的兵书,我人族的力量必然会再次增长,绝对比《陋室铭》更加重要。”
    方运思考完,继续研究瞒天过海之计。
    在才气的支撑下,方运慢慢学习研究,很快才气耗尽,不得不再次睡觉。
    又过了两个小时,方运醒过来,继续研究,最后终于完成第六步。
    “可以书写兵书了!”
    方运松了一口气,再一次提笔,慢慢书写瞒天过海之计。
    方运写得非常认真,生怕有一点疏漏导致兵书失败写成普通文章。
    很快,方运写完最后一个字,然后落笔写下最后一个句号。
    但是,在毛笔碰触纸页的一瞬间,方运眼前一黑。
    不知道过了多久,方运听到耳边传来嘈杂的声音。
    “方将军!醒醒啊方将军!”
    “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将军!”
    方运感觉这些人在叫自己,可自己明明只是秀才,不可能当将军,很想开口问问情况,可头昏昏沉沉的,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
    这里是一处宽敞的行军帐篷,七八个身穿盔甲军服的军人正站在前方。
    方运低头一看,自己盖着被躺在床上,双腿微疼,感觉不妙,急忙掀开被子,发现自己竟然失去了双腿,而且看样子是刚失去不久,不过似乎有人用医书治疗过自己。
    方运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发现自己头脑无比清楚,连奇书天地和许多事情都可以清晰记起来,不像做梦,随后仔细观察周围,又惊又喜。
    “才气演武!这个武不是武斗武打,而是和文对应的军事战争,就是那些大儒半圣所说的兵书第七步!现在正通过消耗我的才气,在文宫中构建出一个演武幻境,以兵书的内容来考验我。只要我能用兵书的思想内容完成考验,那么这篇兵书不仅可以完成,还可以融入极为难得的智之圣道。”
    “智之圣道非同小可!连那些兵家半圣世家的弟子,都会先去接受勇之圣道,至于能不能拥有智之圣道,完全不能强求。没想到,我刚刚摸到勇之圣道的边缘,竟然就有机会让自己的兵书融入智之圣道。不过,这一次的才气演武,我必输无疑。”
    “那勇之圣道,不是我一天的积累。我以童生之身去杀妖,最后不怕死地透支才气射杀龟妖帅,是小勇;我进入书山后,在幻境中被人折磨得那么惨,却依然活下来,是大勇;后来在第五山的时候,明知道自己杀不死数百妖族,却先杀一妖将然后同归于尽,是小勇。而这次,明知道庆国是冲我而来,我挺身而出文斗,是大勇!经过这么多磨难,我才勉强摸到勇之圣道的边缘,这智之圣道绝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融入兵书中。”
    方运没有冒进和骄傲,迅速审视自己的实力,做出了最后的判断。
    “这一次才气演武,我才气不多,恐怕不等我完成瞒天过海之计,就会结束。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多了解这个环境,为下一次才气演武做准备!”
    第143章 才气演武
    方运心中异常谨慎,因为才气演武只有三次机会,失败三次则将无法融入智之圣道。
    同时,方运也无比高兴。
    一旦完成才气演武,瞒天过海之计的威力将大增,而且因为有了圣道力量,虽然不可能拥有战诗词那么强大的破坏力,但必然会出现类似“诗魂”的‘兵魂’,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当年孙子、孙膑、吴起等兵家半圣进妖界如入无人之境,凭借的就是兵书的力量,连亚圣在这方面都远不如兵家传人。
    兵家的神秘莫测、奇险狡诈远超其他百家,哪怕是杂家的权术也无法相提并论。
    “将军您醒了?我们有救了!”
    众将欢呼。
    方运点点头,扫了这些人一眼,没有多言,继续思考。
    “不要打扰方将军想计策,一起出去。”
    “末将告退。”众人陆续离开。
    方运看了一下自己的腿,猜到应该是才气演武的限制,把自己的身体方面压制在最低,只考校兵法谋略。
    这是第一次带兵,方运却一点都不紧张,甚至隐隐有些兴奋,还有一种自信,这自信源于他这些天的学习,且不说《孙子兵法》等兵书属于众圣经典,他早就背诵并完全理解,单单这一夜不断消耗才气学习研究,就比不消耗才气研究一年的效率更高。
    “来人,送我出去!”方运道。
    立刻有士兵抬来抬椅,把方运抬出去。
    “升帐,点卯!”
    方运自然知道这个考验不可能只纯粹考瞒天过海之计,因为任何兵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进入才气演武后没有多出任何记忆,所以应该最先了解下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简单,但也无比正确。”
    进了中军帐,方运坐在主位,军中的将校分列两旁,方运亲自点卯,而将校一一喊到。
    在点卯的过程中,方运仔细观察每一个将领,动作、语气、神态,从而模糊推算其性格,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是《六韬》中‘八征’的简易用法。《六韬》又名《太公兵法》,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儒假托姜子牙所作,实际是借姜子牙和武王的问答来解释自己的兵法,这书虽然没有让他成为半圣,但也成为真正的兵书,也经过才气演武,后世留名。”
    “八征实际并不复杂,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考察一个将军的思维、应变、忠诚、廉洁、脾性等各个方面,只不过这时候没办法施展,只能通过心理学的一些技巧做出快速判断,不够准确,但必然有一定用处。”
    方运很快发现有一个营校略显紧张,暗记在心。
    “范参军,把我军和敌军详细情况细说一番,士气、军械、粮草、环境等等所有细节一一说明,不得有误!”方运无比严肃,毫不怯场,极有大将的风采。
    这就是书山幻境获得的巨大好处之一,若是在上书山前,他断然不可能这么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是,大人!”
    那参军快速把整个形势说了一遍。
    原来是景国军队刚与狼蛮大战一场,双方互有死伤,而景国士兵非常疲惫,士气低下,正准备撤退。
    最可怕的问题是粮草不足,从昨日开始,众人只能吃三成饱,今天别说战斗,就连操练都可能无法进行。
    蛮族虽然论智慧不如人类,但却比妖族聪明得多,而且还有逆种文人在狼蛮中当军师,若战必败,所以连参军都知道,必须要掩饰景军的虚弱,让敌人以为景军还有余力,让景军安然撤离。
    方运听完参军的说明,仔细思索。
    “历代瞒天过海之计不少,其中以半圣孙膑的减灶最为著名,敌人不可能一个一个数清我军的士兵,只能通过其他方面判断。军人要生火做饭,一个炉灶能煮多少食物供多少人吃是固定的,所以孙膑在撤退的过程中,第一次扎营留下十万人的炉灶,而第二次扎营留下五万,第三次留下三万。那庞涓以为孙膑的军队士气崩溃,就去追杀孙膑,但中计遭到伏击,最后庞涓不得不自杀,成就了孙膑的智名。”
    “减灶是真强假弱,而这次才气演武反其道而行,让我领了一支真正的弱军,要想撤退,必须要给蛮族一个假象,让蛮族以为我很强。这……难度绝对比孙膑那个还大,那个减灶要是失败,孙膑的军队没有大损失,不过等于浪费了一些粮草,而我要是失败,那就是全军覆没。”
    “这才气演武,如果是仅仅掌握瞒天过海之计,也只有一半的胜算,因为一个再懂计谋的人如果不知兵,不知道如何具体一步一步运用这个计谋,不可能胜利。空口谈兵和实战演武,简直是天壤之别!”
    “既然是才气演武,那我就必须主持瞒天过海之计的一切细节,这些将校现在恐怕只能算木偶,有坏事的可能,但绝不可能主动帮我成事,若是我随便说一些计谋他们都能帮我完成,那智之圣道也太简单了。”
    “所以,接下来我要走遍军营,了解每一个地方,彻底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我就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完成瞒天过海之计,最后则是要考校我的具体执行方案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