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8章 八百里加急

      “那卢象升愚忠之极,顽冥不灵,不肯接受陛下之好意!”范文程不敢撒谎,据实回复道。
    皇太极听了,便冷笑一声道:“既然辜负朕之好意,那就休怪朕得雷霆一击了!”
    对于平壤战事,他蓄谋已久,是一定要打下的。
    皇太极当然知道,平壤战事,可不能一直拖下去的。
    事实上,大清发起的朝鲜战事,不管攻打任何城镇,都不能久拖不下,因为大清耗不起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基于此,他屯兵在镇江堡等消息的时候,就已经为平壤之战而在做准备了。他说要雷霆一击,这是有依仗的。
    此时,就见他一声大喝道:“来啊,传朕旨意,就在营前组装投石车,让城头上的明军看看,朕给他们准备的见面礼!”
    因为有旅顺一战的教训,皇太极知道,光用火炮对轰的话,是打不过明军的。因此,他就想了一个招数,还是启用被火炮淘汰的投石车。
    相对火炮来说,建虏这方面,投石车更容易打造,而且也不需要火炮技术,配重式的投石车,已经成熟。这么多年来,建虏也积累了足够的工匠,能为建虏一口气打造更多的投石车。
    如果攻打锦州这种坚城,有太多火炮防御的,投石车多了也没用。但是,平壤城这边,他就不信了,明军会有那么多红夷大炮?至少原本的朝鲜,是没有的。
    于是,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就见建虏这边营地前,一辆辆的大车从军营里推出来,卸下大车上的东西,一堆又一堆地,排了非常长的一字型,甚至还排不过来,都排成了“二”字型,只花了一个多时辰,一架架的投石车,便能看出雏形,最终成为完整的投石车。
    那些大车卸下投石车配件之后,就被建虏赶走,去大同江边,去任何有石头的地方,运送一车车地磨盘大的石头,就堆在建虏军营之前。一堆又一堆的,看着就觉得很恐怖。
    建虏也是相当嚣张,就明摆着告诉平壤城头上的守军,我就是要用投石车之海,把你平壤城给淹了!
    甚至还不止如此,那些大车运完石头之后,又在平壤守城的视线范围内,开始掘土装袋,一袋又一袋地运到投石车边上,堆成了小山一般。这又是在给平壤城头上的守军说,投石车之外,他们还要堆土山,填平护城河,填平城墙。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平壤城头守军的眼皮底下进行,就是让他们看到。
    等到傍晚时候,建虏就准备地差不多了。城外目光所及之处,无数地投石车,一堆又一堆的石头堆,还有小山般地泥土袋,就那么耀武扬威地摆在了那里。
    平壤城头上的守军见了,心中重新紧张起来,不过多少还有一些安慰。由总督大人亲自坐镇,早已对城防下了功夫的。平壤城外,不但有护城河,且地面被挖得凹凸不平,大坑、小坑的,光是这些,建虏就没法把投石车推近了用。而且,城头上火炮也不少。建虏要想用投石车攻城,首先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然而,似乎猜到了城头守军会想什么,不知何时,就见远处,一队队地建虏,驱赶着朝鲜百姓往军营这边汇集。就这数量,至少有上万之众。
    熟悉建虏打法的卢象升一见,心中不由得一沉,很明显,建虏显然也料到了这些,他们是准备用这些朝鲜百姓的人命来填平城外的一切不平,为建虏的攻城做好一切准备。
    卢象升不得不承认,建虏为了攻下平壤城,确实做了非常周密的准备。看来,平壤之战,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难坚持啊,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夜里的时候,建虏就已经开始驱赶朝鲜百姓开始填城外的坑。天色大亮时,城外已经被填了一大半。
    而后,建虏大军尽出,全部列在平壤城外。
    骑兵们,呼啸着围城而走,马蹄声,呼喝声,混杂着扑向平壤城头。
    而建虏步卒,弓箭手一队队地列阵而出,光是数量,就至少有上万之多。还有的步卒,则站在一架架的投石车边上,等待着伪皇皇太极一声令下,就一起推着投石车逼近平壤城。
    甚至还有一部分军卒,都是光着膀子,已经开始搬运那磨盘大的石头,一车车地装上,就停在投石车的后面,随时为投石车提供石弹。
    另外,还有七八千左右的朝鲜百姓,衣衫褴褛,被拿刀枪的建虏,逼在泥土袋的边上。看这架势,是要逼着朝鲜百姓背着泥土袋去填护城河。
    所有的一切,看着都已经准备就绪。
    城头上,明军和朝鲜军卒,也都严阵以待,一场大战,眼看着就要开始。
    这个时候,皇太极在建虏众多头目的簇拥之下,打着皇帝的仪仗,从军营中威风凛凛地出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将近十万人,全都打千跪地,齐声高呼,声势格外的浩大!
    随着皇太极的手一挥,城外的人头,密密麻麻地,就犹如波浪一般起伏站立。
    皇太极看着这一切,心中格外的满意:大清军队,所向无敌,任何胆敢和大清为敌的,全都会被自己领军踏平!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向穿甲戴盔的范文程说道:“范卿,你且去喊话,朕最后给卢象升一个机会,立刻无条件投降,否则平壤城破,鸡犬不留!”
    说这话的时候,他想起了明国皇帝竟然两次释放大明高级官员回来,要他无条件投降。
    呵呵,这一次,朕也要明国的封疆大吏无条件投降。反正明国皇帝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朕却绝不会是说说而已,这是最后的机会,还要执迷不悟,顽冥不灵的话,平壤城破,就绝对鸡犬不留。
    这边,范文程领了旨意,不得不又上前喊话。
    不过这一次,卢象升压根就没有给他回话,“嗖”地一声,用一支利箭答复了他。
    好在范文程早就防备着,连忙举起手边的盾牌,及时挡住了。
    “叮”地一声,利箭掉落在地,不过,却震得范文程的手臂感觉有点不舒服,这让他不由得暗暗吃惊,这个卢象升天生神力,果然是名不虚传!
    皇太极在后面远处看到这个情况,无需范文程再回来禀告,就知道城头上卢象升的意思了。
    于是,他伸手拔出自己的佩剑,往平壤城头一举,厉声大喝道:“传朕旨意,攻城!”
    “呜呜呜……”
    十多支牛角,同时吹响,回响在平壤城的上空,揭开了平壤之战的序幕。
    平壤城外,建虏首先用刀枪逼迫着朝鲜百姓背着一袋袋沉重的泥土袋子,开始往护城河这边冲过来。
    当然了,城头上也不会因为是朝鲜百姓,就任由他们填平护城河。箭雨开始覆盖,第一时间,鲜血就染红了平壤城外的土地。
    朝鲜百姓前进,会被城头守军射箭,后退,会被督战的建虏当场处死。乱世人命贱如狗,对于任何百姓都是适用的。这一刻,他们的性命,甚至连狗都不如。被敌人逼迫,死在了平壤城外的这片土地上,甚至尸体也被抛入护城河中。
    与此同时,建虏军阵中,又有了动静。一架架的投石车,随着建虏这边军令传下,在许多建虏的推动之下,开始一起缓缓地动了起来。有些巨大的投石车,甚至还用上了畜力拉纤。
    几万建虏弓箭手,也一队队地开向平壤城头。他们手握步弓,散开阵型,就等着到了射程之内后,用他们的箭雨为投石车地靠近,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战争机器,已经启动,平壤之战,从一开始,建虏就用上了全力,要给平壤城以雷霆一击。
    平壤城头上,卢象升注视着这一切,脸色平静,随即传下一道道军令。
    到了这个时候,城头上的守军,已经没有空闲时间去害怕了。随着军令的传下,也开始动了起来。
    城外,皇太极指着平壤城头,笑着问道:“诸卿以为,平壤城几时可下?”
    “启奏父皇,儿臣以为,一个时辰不用,投石车投上几轮,这平壤城就是我们大清的了!”豪格第一个抢先回话,声音洪亮,带着喜气,乐呵呵的。
    岳托也跟着带着笑容奏道:“陛下牛刀杀鸡,肯定一战而定!”
    其他人听了,花花轿子人抬人,明摆着要一战而下平壤,这个时候不多说一句,那是对皇上的英明神武有异议了!
    皇太极听着他们的话,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战,确实是花了他好大的心思,甚至于调动大清的大部分能调动的兵力,就为了苍鹰搏兔,一击成功,不让战事有久拖下去的可能。
    如今,看着所有的成果付诸实施,皇太极当然开心了,有一种志得意满的感觉。
    然而,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一骑飞驰而来,看他背上背着的旗号,竟然是八百里加急。
    除了投入战事的建虏之外,其他所有建虏,看到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不由得都有点吃惊,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纷纷转头注目起来。
    皇太极也看到了,不知为何,他心中一咯噔,就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这种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好像就是被代善那厮给闹的!难道这一次,又有什么突然发生的坏事?
    他这么想着,那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一直到了御前,由黄马褂上前拦住核实了一下,就立刻放行到了皇太极的眼前。
    “禀陛下,海州遭受明军攻击,十万火急!”说着这话,信使已经软倒在地,甚至连装着奏章的长筒都无力从身上解下来。
    皇太极和身边的建虏头目一听,顿时都是一愣。他们是万万没想到,海州竟然会遭受明军攻击,而且是十万火急地跑来求援。多尔衮不是在塔山么,这明军是从哪里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脑子的疑惑,皇太极赶紧展开黄马褂转呈上来的奏章,立刻看了起来。
    所有人都马上盯着皇太极,想从他的脸上,首先看出一些东西来。这个时候,声势浩大的攻城,似乎都被他们忘却了。
    只见皇太极的眼珠子转动,快速地看了一会之后,忽然,那脸色就变了,变得格外的难看,比起先汗死了的时候还要难看。
    在这封来自海州的十万火急的奏章中,说大量明国骑军出现在海州城外,至少有上万骑之多,且他们都携带了许多金钱鼠尾的首级,初步核实,应该是塔山大清军队的首级,这也就是说,塔山的大清军队,十之八九是惨败,搞不好还是全军覆没。如今海州危急,恳请皇太极这边火速派遣援军。要不然,海州失守,就明军就威胁辽阳门户鞍山驿堡了。
    皇太极一把捏扁了奏章,红了眼睛,抬头看着眼前正在开始的平壤之战。
    如果这个时候撤兵回援,他肯定是不甘心的。布局平壤之战,都不知道花了他多少心思,花了大清多少人力物力,岂能无功而返!但是,兵贵神速,救兵如救火,也是耽搁不得的。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点不信,觉得海州的这份奏章,是夸张了。
    别的不说,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皇太极让多尔衮领着一万多人马驻守塔山,就是防着关宁军那边会有异动。另外,又得他授权,由多尔衮去和明国蓟辽总督洪承畴谈判德王之事。他相信,事关明国藩王,洪承畴作为朱家臣子,肯定要用心对待。如果他在这种情况下还敢出兵,那德王必死无疑,这个责任,那洪承畴能承担得起?
    由此种种,皇太极再次确认,这份奏章肯定夸张了。就凭多尔衮的本事,算算时间,才过去多少天而已,断然不可能惨败的。
    想明白了这点,他回过神来,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不少人脸上都是担心。
    于是,皇太极的胖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笑意道:“没事,明军骚扰而已!诸卿用命,先打下平壤城,再去教训关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