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87章 并没有推波助澜

      就见信使看到皇帝,便快步过来,双手捧着接下来的长筒,大声喊道:“东江镇八百里加急,建虏大规模突袭朝鲜,卢总督求援。”
    崇祯皇帝万万没想到,这个八百里加急,竟然是卢象升的求援信。哈哈,这样最好了,那就是没事!
    他是松了口气,不过站他后面的臣子们一听,却是急了。就见首辅薛国观立刻躬身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朝鲜和我大明隔海相望,卢总督这求援信怕是来得有点迟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是啊,陛下,朝鲜好不容易重归我大明。”礼部尚书也是跟着奏道,“要是我大明不救的话,朝鲜就很可能会被建虏吞并的。”
    涉及军国大事,兵部尚书当然也是要发言的:“陛下,卢总督那边兵力只有七千左右,建虏大规模入侵朝鲜的话,就凭哪点人马,肯定难以阻拦建虏攻势。朝鲜危矣!”
    “……”
    听着他们奏事,看着还有臣子要开口的样子,崇祯皇帝拿着手中已经呈到他手中的奏章,并不急着打开,而是微微一笑道:“朝鲜的事情,朕已经解决,没事了。”
    说完之后,他拍了拍手中的奏章,稍微看了一眼,便再度笑着说道:“奏章中就只是这事而已,那就没什么了。”
    听到他这话,所有听到他说话的人,不由得都愣了下。
    和皇上有关的事情,总是让他们出乎意料,愣着愣着就要成习惯了!
    在他们想来,朝鲜远在海得那一边,就连卢总督的八百里加急,也是刚刚送到而已,皇上怎么就那么相信,朝鲜战事已经不足为虑,被他给解决了呢?
    这么想着,这一次,是薛国观问了:“这八百里加急都刚到,陛下是如何得知,而后就这么快解决了呢?”
    这个问题,也是其他人想知道的,因为他们想不通,便都看着崇祯皇帝,想听听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崇祯皇帝听了,也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顺口便对薛国观说道:“这其实很容易猜得到的。卿想想看,上一次建虏入关,已经过去了几年?他们掠去的物资,是不是消耗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晋商给他们输血,辽东又那么贫瘠,他们想要足够的粮草物资,是不是只有从朝鲜那边想办法了?这是其一!”
    “其二,卢卿的东江军在辽东立足,严重威胁了建虏的侧翼,建虏肯定会想着消灭卢卿所部。而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吸引卢卿上岸和建虏主力决战。由此,如果建虏出兵朝鲜,营造一种态势,就是要灭了朝鲜。那朝鲜那边肯定要求援,除了东江军去救,就没有别的兵力可用……”
    马后炮的事情,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崇祯皇帝不想暴露窃听系统,当然,就算他说了别人也不会信。因此,他就放放马后炮,让他们惊讶去好了。
    “……朕猜着,建虏肯定会留一座大城不攻陷,然后兵力又是卢卿所部能大概对付对付的,如此一来,卢卿必定会去救援。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建虏选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平壤城!”
    听着崇祯皇帝娓娓道来,不少人都听得点点头,感觉皇帝的推理,很是有道理的。
    不过,最终还是有人是比较清醒地,听着崇祯皇帝说得这些话,兵部尚书最终问出了他的疑惑:“那陛下何以知道,建虏会在何时发动战事的?”
    崇祯皇帝一听,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这很简单啊!建虏突然之间,就要和大明谈德王的事情,这早不谈晚不谈,突然之间就开始谈这个事情。朕就知道,建虏绝对是要对朝鲜动手了。因此想要用此花招稳住关宁这边。”
    “原来如此啊!”太子听到这话,顿时就兴奋地说道,“因此父皇就果断御驾亲征,用……用围魏救赵之策,救了朝鲜?”
    作为太子,听得故事多了,自然知道围魏救赵的故事。此时刚好可以拿来卖弄一下,就立刻说了出来。
    崇祯皇帝听了,微笑着点头道:“不错,看来太子的功课并没有荒废!”
    太子一听,顿时心中喜滋滋地,被父皇表扬了!
    得太子提醒,其他人顺着这个思路,就想多了一层。
    只见兵部尚书也跟着恍然大悟道:“如此,陛下才把上万建虏首级丢得满辽东都是,营造出大军攻打辽东的态势,因此,建虏主力就不得不回援,朝鲜之危也就解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心道你好聪明,替朕把事情都理清了一遍,不用再费口舌。
    周皇后和有资格站得最近能听到对话的,都是大明高官,六部九卿等,他们心中把所有的对话都理了一遍,顿时,心中对崇祯皇帝不由得万分敬佩。
    有些事情,他们或许也能猜测一二,却绝对不能像崇祯皇帝这样肯定地猜出那么多事情的背后真相。什么是明察秋毫?这就是明察秋毫了!还有,皇上能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事情真相后,断然率领三大营出征,这种决策的做出,得有多大的果断,也只有皇上才有这个能耐吧!
    想着这些事情,就算是官场上沉浮多年,已经修炼成精的文官,也不得不暗暗心惊。心中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糊弄皇上,要不然,凭皇上如今的能耐,绝对能发现。到时候,皇上带兵打仗杀了不知道多少人,之前几次定罪谋逆抄家等等,都足以说明皇上可不是心慈手软,而是铁血帝王!
    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在已知结果的基础上,开始推断之前发生的事情。因此就显得崇祯皇帝神机妙算,英明神武,竟然能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就推断出了事情的真相。
    如果没有窃听系统,就光凭这些消息的话,崇祯皇帝能推断出来才有鬼了。就算他有所怀疑,可要果断出兵策应,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万一推断错了,那是一头撞到建虏怀里去了的。
    可是,如今所有的这些不可能,都变成过了崇祯皇帝的英明之处,普通人猜不出来,也做不出来的。闻者谁不佩服,谁不敬畏崇祯皇帝!
    又站着说了一会话,该装得都已经装了,崇祯皇帝便摆驾回宫了。
    等他一走,崇祯皇帝对太子说得那些话,以及他对事情的判断和采取的行动等等,顿时就在官员之中传开了。远一点的,听不到的官员,就从听到的那些官员那边得到了具体消息。随后,官员之间,以及官员和自己的下人之间的谈话,又不可避免地被更多人知道,最终,这些事情都在京师百姓中传开了。
    完全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京师城外,百万人的所有话题,都是在围绕崇祯皇帝的这次御驾亲征事情展开的。
    “不是捷报上说了一战而灭上万建虏么?我都祭拜了我爹娘,让他们在天之灵有知,也能安慰一点了,可这首级呢?”
    “对啊,我也在等着这首级,寻思着是否能用钱买个,回家祭拜之后做成尿壶的!”
    “……”
    军队已经鱼贯而入京师城内,但是,就没有一车车的首级,京师百姓看到这些,甚至都有点怀疑了。
    “该不会是虚报军功吧?可是,这是皇上发出来的,朝廷也公告了啊?”
    “对啊,应该不可能假的吧,要不然,这可是我大明朝最大的丑闻了!”
    “该不会是被建虏抢回去了吧,就如同以前一样。说来也是蹊跷,关宁那边的战事,总是杀敌多少,结果连个首级都不见,这都成惯例了,如今连皇上都是如此,还真是邪门了?”
    “……”
    就在他们有点怀疑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就一点点地传开了。
    “你们好大的胆子,还敢怀疑皇上?自己没能耐,就想说什么,真是井底之蛙!”
    “说什么呢?上万建虏啊,不是一战而灭,建虏都没逃走的,谁抢尸体?你来说说,首级去哪里了?”
    “实话告诉你吧?皇上用那些首级行围魏救赵之策,懂不?没有这些首级,如何大张声势?把建虏主力从朝鲜吸引回来!”
    “什么意思,建虏主力怎么样了?”
    “你刚才没看到八百里加急?那是保定总督卢大人从辽东发回来的求援奏章,建虏主力大举入侵朝鲜,光靠卢大人那么一点人马没法抵挡建虏主力。不过皇上早就料到了,果断出兵,才有这次的御驾亲征,才有围魏救赵……”
    随着已经知道消息的人开始显摆,崇祯皇帝英明神武、神机妙算的本事,再次深入人心。
    而且,崇祯皇帝的原话,在一次次地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变了一些,夸张了一些,甚至在少数喜欢耍嘴皮子的人的口中,更是凭着他们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一番再说出来,就更是夸张了。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变成了在宫里忽然心神不宁,便掐指一算,就算到了朝鲜有大劫,卢总督也有劫难,便立刻领兵出征救援,才有了这些事情的发生。
    还有,塔山之战为什么一战而定,也是崇祯皇帝掐指一算,算出了建虏的突围计划,而后登坛作法,顿时,浓雾四起,风云雷电,把建虏给搞得昏头转向,光是战力,就直接降了三层,还一头撞到了皇上布置好的埋伏圈中,才能一晚上就把凶残的上万建虏给打得全军覆没。
    反正到了后来,崇祯皇帝已经被他们有点神化了。种种举措,比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都要厉害得多。毕竟诸葛亮再厉害,都还有街亭之败,一直打不过魏国,灭不掉魏国,还有武圣之死,诸葛亮也没有算出来,就更不用说火烧连营了。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心中还是疑惑的,总觉得太过夸张了。虽然亲眼目睹了八百里加急信使的到来,可这些人平时就不怎么相信别人,心中就还是有点怀疑。
    如果京师如今的主流,都是在称赞当今皇帝的英明神武,这些人也就不敢把心中疑惑说出来,免得被其他人围攻。
    到了后来,从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的大明将士口中,又传出了一些消息。主要是塔山之战的细节,以及皇帝在军议中,确实提出了要策应朝鲜战事。
    这个事情,可不是一个,两个大明将士这么说的,而是所有大明将士都这么说。特别是那些总兵,监军等人,参与了军议,全盘知道崇祯皇帝的作战计划和救援意图,从这方面又可以佐证,崇祯皇帝之前在京师城外所说得话,并没有夸张和说谎。于是,心中有所怀疑的人就更是少了一些。
    京师乃是大都市,人来人往。有人来京师,就听到了崇祯皇帝的事迹;有人离开京师,就把崇祯皇帝的英明神武,也带到了大明的其他地方。甚至一些酒楼茶坊,为了吸引顾客,都开始了崇祯皇帝的评书。当然了,这个评书,自然是讲好的了,比诸葛亮还诸葛亮的那种,文学方面,也开始慢慢地神化崇祯皇帝了。
    等到卢象升有关朝鲜战况总结的奏章送到京师时,这个事情的高潮才到了顶峰。有这么权威的消息作为佐证,就算之前还有人有所怀疑的,也再没有怀疑。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当初对太子所说得那些话,也不再是夸张的话,而是真得印证了皇上就是这么想的,他就有这个能耐!
    “等待他日,朕光复整个辽东。那个时候再祭拜太庙,夸耀军功也不迟!”
    “一个建虏亲王算得了什么,他日朕把建虏伪皇抓了,再来献祭太庙也不迟!”
    “……”
    崇祯皇帝的威望,可以说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除了太祖成祖之外,其他大明历代皇帝,就完全无法和崇祯皇帝比了。
    由此带给崇祯皇帝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整个事情,崇祯皇帝并没有推波助澜,不断地胜利,自然会凝聚人心。此时的他,心思早就不在这次的辽东之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