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4节

      “他们也是开阳县的,还是老乡呢!”
    “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生意?”
    季父想了想,“如今县城里做买卖的比从前多了,都是借着三殿下要修皇子府的东风呢,大都是些石材,木料,生漆,颜料这些,不过我看他们总共才三个人,年纪也轻,估计也做不了什么大买卖吧?”
    他们在议论着隔壁的邻居,邻居们也在谈起这对父子。
    “在这儿还碰到了开阳县的老乡啊,看他们也不像是有钱的样子,居然还能有这个实力跨县给家人瞧病。”
    崔小强其实并没多想,就是随意地感叹了句。
    古代的贫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贫民百姓,医疗条件可以说等于没有。
    而且最先被放弃的就是妇人和女孩儿。
    这两父子这番举动就已经强过了许多人家。
    司娓娓点点头,“看他们也不像是逃过荒的样子,可见父子俩都是有点本事的。”
    逃过荒的人,那都是面黄肌瘦皮包骨,养几个月都未必能补回来。
    但这父子俩呢,都不像是饿过肚子的,偏偏肤色被晒得黝黑,面相看着精明却不凶横……倒让人猜不着这家人原先是做什么的了。
    杨添才也接话,“反正只要是正常良民就好。”
    崔小强一边归置行李,一边笑,“咱们一咱过来,看着居住环境还是不错的。那个刘典吏介绍的牙人还挺靠谱的。”
    之前他们要来应祥县,王大军就去县城里找熟悉的人打听了一番。
    尤其是刘典吏,在县衙里管户籍,就写了封信,给他介绍了应祥县相熟的梁牙人。
    古代牙人相当于现代中介,牵线买卖租赁保媒招工什么的。
    刘典吏介绍的这位梁牙人,五十来岁,他们家在应祥县算是祖传做这一行的,因此口碑还不错。
    一看书信是熟人介绍的,就对司娓娓他们仨很是热情,根据他们报的租金,一下子就给推荐到这边来了。
    他们一共三个人,住的地方用不着太大,但又得是独门独院,租金适中,可不就这个被隔开的院子最合适?
    三人略归置一番,从街上铺子里买了肉饼,打了一大盆的丸子汤,就当成晚饭了。
    一觉起来,崔小强自告奋勇去买早餐,拎回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和肠子汤。
    应祥县这边虽然跟开阳县紧邻,但说话的口音略有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大一样。
    挨着住户区开的小饭铺和小食摊上,都是各种各样的汤,佐着酥饼和馒头,能当早饭,也能当午饭和晚饭。
    吃过早饭,三人就准备开工。
    他们到应祥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捡个漏,弄个小铁矿。
    三皇子为什么突然请六县之地为封地?
    又为什么把皇子府设在应祥县?
    还不是把王家干掉之后,吃得很饱,而且看中了应祥县的资源。
    据得来的消息,王家就霸着两个大铁矿,其中一个还没工夫开采,另一个开采了几十年,给王家积累下了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现在是落到了三皇子的手里。
    如果按着平行世界双胞胎理论,这边的世界跟现代是对应着的。
    那应祥县境内的矿藏可是丰富得很啊。
    从武三舅发来的资料来看,有露天的,有深藏地底的,有储量丰富的赤铁矿,也有分布零散的磁铁矿。
    盐铁历朝历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官营。
    偶然有开放的时候,私营的矿也要交很高的税。
    不少心存大志的豪强就会私采铜铁,铸钱铸兵器,为谋反做准备。
    三皇子端了王家,也不会把开采铁矿放在明面上,估计还是会低调行事,保持现有的存量就已经足够了。
    司娓娓的设想是,挑到一处比较隐蔽又不为人知的地方,有富铁矿而好开采的,储量也不用太高,用现代技术开个小作坊,悄悄地铸造些生活铁器,再运到朝圩村炼钢做各种零部件。
    因为朝圩村的产业发展,都是有现成的最优技术,可以省去大量的试错过程,其实用得到的铁器并不算太多,如果足够谨慎的话,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司娓娓已经圈出了几个小铁矿的位置,准备先近后远,挨着个的实地考察一番。
    三人做好了准备,吃过早饭,就驾着马车出发了。
    第一个地点离县城有直线三十多里,如果是开车的话,也用不了多久。
    但坐着马车过去,而且道路基本全是黄土路,也并不是直线,就得费上一番工夫了。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打开手机app,通过分析地表和岩石的图片,几乎就能肯定,这里的确是一处赤铁矿了。
    然而司娓娓只站在高处观察了一下就知道不行。
    五百米外的地方,就有一处坟地。
    这坟地大概是附近村子的,新坟老坟紧挨着密密麻麻……
    “走吧,明天去下一个。”
    第一天无功而返,只排除了一处候选位置。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三人也都不怎么介意。
    回到城中住处,进院子的时候,三人都闻到一股子扑鼻的香气。
    白日奔波,都是吃的干粮,本来带着小锅小灶和食材,也是可以做顿热乎的,不过看到目的地之后,他们哪还能有野炊的念头,直接掉头就走,在路上掏出干粮来啃啃了事。
    也不知是不是饿了,这香气闻起来格外馋人。
    “咱快进去,洗了手去买饭……”
    这三个人吧,都是年轻人,有身怀打铁技的,有管理技超标的,也有想像力丰富的,偏偏就没有一个人厨艺高明的,所以他们是能买着吃,绝不自己动手。
    把马车赶进院内,三人洗去头脸上的灰尘,崔小强正掂着大盆准备往外走呢,一拉开院门,就看到一位妇人,手里拎着个瓦罐,正站在院子前,抬手要敲门呢。
    “……昨日尝过了你们送来的面果子,今日恰好做了些卤味,请小郎们尝尝。”
    那诱人的香气,可不就是从妇人手里的瓦罐里传出来的。
    崔小强胖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哎呀呀,这可真是太客气了……”
    不过接过瓦罐的手速可一点没含糊。
    “婶子且稍等等,我去把瓦罐洗了……”
    他手脚奇快地奔到厨房,把瓦罐里的卤味给倒出来,又倒了些热水冲涮干净。
    他出来的时候,就看到那位大婶和司娓娓相谈正欢。
    “你们忙着啊,我还得回去跟他们爷俩做饭呢……”
    大婶抱着瓦罐转身就要走,脚下一个踉跄,司娓娓赶紧扶了把。
    “婶子慢点……”
    季母眉头皱了皱,脸上露出沮丧,一只手不自觉地抚上自己的膝盖。
    “婶子可是膝盖疼?要不要我送您去医馆?”
    司娓娓之前就听季家父子说过,他们来应祥县就是为了给季母治病,现在看着季母的样子,也的确有些弱不经风,气色不好的样子。
    “不,不用,我这是多少年的老毛病了,一直在吃回春堂的药,好一阵歹一阵的,我说干脆不治了回老家去吧,他们爷俩就是不肯……”
    司娓娓就接过瓦罐,扶着季母给送到隔壁。
    她就观察着季母走路的姿势,“婶子这是腿上的毛病吧?”
    季母坐到了椅上,一手捶腿,“大夫说这是风湿症,且得调理呢……”
    司娓娓看她的表情,就知道这发作起来很不好受,想了想就道,“我那边倒是有一种药膏,贴在穴位上能扶阳去寒,似乎也有治风湿的功效,婶子且稍等,我去拿两贴来。”
    季母还来不及说啥呢,司娓娓就一阵风似地走了。
    一阵风似地又回来了,手里果然拿着几贴膏药。
    “婶子,这膏药要放在火上稍微烤烤,化开了趁热贴到这个穴位上……”
    司娓娓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下。
    临来时,她药粉药丸药膏的都带了一些,有备无患。
    耿二叔虽然原本医术平平,可架不住人家中年以后突然发达,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专家远程教学,还给了他好些个简易方剂,耿二叔那是沉浸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开发了专业潜能,超常发挥,制出好些个成药,不但造福了朝圩村民,卫星村民也享受到了免费医药。
    比如说小孩子们就都吃了打虫的糖丸,高老头用这个风寒贴治好了老寒腿,贺氏治好了老眼流泪视物不清的毛病……
    有效是很有效的,有些甚至比西药还有效。
    但两个村的人用完了以后,还能剩下的实在不多。
    在没法批量自动生产之前,司娓娓肯定不会对外出售这些药的,只能是有人出差什么的了,给备上些,或者熟人比如郑将军来求了,才会给上一点。
    如果是别的病,司娓娓肯定不敢乱给药,这个膏药的话,就比较安全了。
    一个外敷在穴位上又不是患处的膏药,再怎么样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何况这是村子里同样有风湿的老人亲自试用过的。
    送走了司娓娓,季母拄起了自己搁在一边的拐杖,这是她疼得厉害的时候用的。
    再怎么样,她也不能让男人和儿子辛苦劳累了一天回来没饭吃,她正要强撑着去做饭,目光就扫过放在桌上的三贴膏药了。
    虽说也不是大夫给的,可她都吃了多长时候的药了?现在闻到那个熟悉的药味儿就犯恶心。
    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季母赌气拿起一贴药膏进了厨房。
    季家父子俩吃着久违的卤味,粥都比平时多吃了一碗。
    “娘你今日的腿有没有觉得好一些?”
    “好像是好一些。”
    季父无语地望着季母,“每回问你都是这么说……”
    可见都是报喜不报忧,等到剧烈发作的时候就又全露馅了。
    季母干笑了两声,“这就是反复的……咦?”
    她做饭的时候腿还疼得不行,有时候烦得她恨不得把腿割下来塞进灶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