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_分节阅读_249

      其实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青州有泰岳作为天然屏障,比起幽州也安全许多,叔父,我们就去那里试试看吧。就算是不出仕,在那里安家置办产业也不错,听闻青州颇出产了几样稀罕的特产。”吕追叽叽喳喳了一路,终于说动了原本摇摆不定的吕易。
    其实,司马越带着皇帝迁都广陵,因为陈敏之乱暂时尚未完全平复,便先将行宫建在了建业城。
    按照吕易原本的想法,自然是去天子脚下,虽然当今天子是个傻子,但是几位诸侯王爷都不差,是值得效忠的。但是想到吕氏如今已经不是士族了,按照那些大人物的用人思想,自己怕是连做个门客的资格都没有。
    吕易想到此处,顿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选择去青州。
    去青州碰碰运气,就算是运气不好,自己也该置办产业,安安稳稳的将追儿抚养成才,只要吕氏再出一位优秀的人物,重归士族完全不成问题。
    叔侄两人跟着流民,一路上驾着牛车小心谨慎的向着青州前进。
    说来也是奇怪,刚从容城出发的时候,盗匪猖獗,骑着马匹,来无影去无踪,即便是流民结阵对抗,亦是有人被害被杀,可是慢慢走出幽州,步入翼州,这种肆无忌惮的盗匪反倒是少了许多。
    而流民经过重重关卡的时候,盘剥也少了许多,虽然依旧要收些钱帛,但是那几个人头钱大家都出得起。
    要知道在外头做流民,最怕的便是遇到关隘或者关卡,有时候关卡太严太黑心的话,流民宁愿绕上一大段远路,也不愿从这种地方走。
    吕易心中有数,这些关隘怕是被人关照过,或者干脆就是青州的手笔。
    显然,青州实力不容小觑,此地属于翼州,却已经有了青州的势力延伸过来了。
    顿时,吕易心中的期待值更高了。
    在四处游荡的过程中,有的流民见翼州有些地方尚且安宁,便不愿再行走的更远,便挑了某些地方安顿下来,对于他们来说,离开幽州是因为旱情严重,偏偏一州官府,从上下到下,并不关心这些事情,日日服药行散,寻欢作乐,吟诗作赋。而这翼州看上去,还是有人管的。
    吕易自然比那些目不识丁的普通农人看的更为清楚,翼州地处四州交界之地,西有并州刘渊对中原虎视眈眈,北有幽州边防恍如纸糊,而翼州本身所处之地乃一马平川的平原区,最易受铁骑侵扰,未来,未来怕是此地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平稳。
    所以吕易继续和那些听闻青州各种传闻,已经将青州作为自己唯一目标的流民们,继续将路程走下去。
    离开翼州,刚入青州不久,便来到了泰岳关,此处借助泰山地势而建,扼守青州与翼州的来往通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卡。
    而的确和它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相配,泰岳关建的颇大,在此驻守的青州府兵人数也不少。这种豪迈之气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众多想入关的流民迟疑了起来。
    那道关卡的背后,到底是人间乐土,还是与其他地方一样,不过是被人以讹传讹后的美化。就算真的是乐土,入关进入又要付出什么代价?
    但谁知道,他们在关外呆了没多久,便有文书小吏在兵士的陪同下来到他们跟前。
    吕易一路颇受流民照顾,便是因为那些流民希望这时候能够有个识字的人能出面交谈。
    那小吏笑语晏晏的说;“大家不用紧张,在下乃泰岳关户籍书记赵德,专职负责梳理记录和重新登记各位的户籍名帖。”
    然后那人便开始询问,他们这批人都是来自哪里,有哪些是相互认识的,说是流民安置点整个青州有好几处地方,如果是老乡便尽量安排在一起,将来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一边问,那赵书记一边拿出了一叠十分精美,却有些怪模怪样被线缝在一起的白纸,然后拿着一根似笔非笔的东西,开始在白纸上重新登记流民户籍名帖,此人还特别询问了众人有何擅长之事,说是有特长还可以安排工作,可以在农闲之时赚些养家糊口的粮食。
    赵德使用的笔十分便于书写,他口中不断问着,手中的笔便刷刷刷将东西都记录了下来。
    吕易见状,心神便全被那支怪模样的笔给吸引走了。
    第208章 名士风流(三十五)
    赵德听到吕易和吕追这对叔侄都是读书人,脸上便带了些笑意, 说:“在下看小郎君年岁还小, 我青州府有很好的学馆, 里面有不少德高望重或者是闻名天下的才子坐馆, 小郎君可也去试着考一考,如果考进去了,将来从学馆里面结业出来,必然才学匪浅。”
    旁边的有流民忍不住怯怯的问:“不知那学馆入学条件几何。”
    显然哪怕是不识字的流民,都知道念之间差了多少,自己没法读书, 却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吕易也曾听到某些流民说, 自己一家原本在家乡还是能勉强活下去的, 但是听闻青州此地开设了有名的学馆,只要有心向学, 便有机会能够送孩子上学,这才下定决心搬来青州。
    赵德显然应对这些事情应对习惯了,早已明白这些流民关心的是什么, 他稍微有些歉意的说:“学馆分了好几个不同的班级, 不同的学子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如果是考不上, 却想上学的话,是需要恩荫名额的。”
    然后他讲了什么叫做恩荫名额。
    青州的学府的确分了好几种,比如扫盲班, 没有固定上学地点, 授课的老师也不是什么文学大家, 其实就是一部分先识字,之后带动其他人也识字,只要你有空学,没有任何门槛。
    比如培育精英,算得上是深造的进益班,士族无需考试,寒门弟子需要经过测试方可。但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授课老师都是士族之人,不可能一点特权都不给士族。这种班有点类似于导师制,班中学生虽然某些时候一起上课,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跟着自己的专属老师学习的,所以寒门学生入学考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再比如启蒙班,都是收的些启蒙儿童,与进益班一样,也有入学考,并且是一视同仁的,但终究是家教有差别,启蒙班中,还是士族多一些。
    另外一个班级就是所谓的恩荫班了。
    想要考启蒙班是不太容易的,考试中还有年龄限制,所以一些才智并不妖孽的寒族弟子就被刷下去了。
    但是孩子想读书怎么办?
    可以恩荫。
    虽然游鸿吟想要做到有教无类,但是如今的情景摆明了不可能,师资力量有限,推行扫盲运动已经是极限了。
    那么只有设立门槛,集中力量培养优质资源了。
    所以才有恩荫这个东西。
    其实这种政策是严重倾向于青州兵将的。游鸿吟需要大量士兵,但是强行征收上来的兵丁,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才有了兵士各种优惠政策,无论是他们本身享受到的后勤粮饷和军衔荣耀,还是身后的抚恤亲族和荫蔽后人等等,几乎都考虑到了,青州是花费了很多的物力在这一方面的。
    虽然每个人花的钱有点多,但是游鸿吟却觉得很值得,他不需要大量滥竽充数、充作门面的垃圾军队,而是选择了走精锐路线。
    而这种大力的刺激之下,无论是青州本土男丁,还是流民,无数人踊跃想要进入军队。
    这样,青州几位将领才有了挑选手下兵丁的机会,而不是随便来个人都只能手下充人头。
    修生养息至今,如今青州家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那流民听赵德讲解,便面露喜色的继续到后头排队,等待登记户籍名帖。
    进入了青州,吕易手上却多了一支笔,正是之前那位赵书记所用的‘炭笔’。
    这笔写字简单,也不用费墨水,青州玉纸出来的时候,这炭笔便随即风靡起来,大家都随身带着纸张和炭笔,如今那扫盲班里有许多人学会的写字,平日里要记个账什么的,掏出来就能用,很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