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节

      做文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科举,一种就是举荐。
    华山出来的能人很少走科举之途,都是举荐为多,或者圣人闻名而请。
    当年先帝得华山国师相助荣登大宝,可上位后,却又猜忌国师,暗里打压着华山。
    国师病逝后,华山弟子在先帝年间也再不出头,连带华山也避世多年。先帝无能,治下开始出乱子,一手提拔起来牵制国师的权臣也压不住,皇子夺嫡激烈自相残杀两败俱伤。
    今上登基后,季有德也是个聪明人,激流勇退,反倒得了今上几分念想,连带季氏弟子都受今上重用。
    “玉树这孩子很有读书天赋,但柳贤弟你也莫急,如今玉树才五岁之龄正是长身子的时候,留在华山锻炼身体最合适不过了。”
    青玄子的话一落,柳仲谦不赞成道:“那怎么成,教育要趁早,玉树这个年龄正好,我希望他未来走的是科举之路,学武可有可无。”
    对于文人来说,专心读书那是主要的,学武是会分心的。
    “人活着一条命,即使再能耐,没有一个好身体如何行。正因为玉树年纪小,才更要强健体魄,不然以后如何能在科举之路上走的更远。”
    读书人是精贵,有些家人供后辈读书,当宝一般的对待,家里力所能及的活不让干就算了,平时也没多走几步路,这样的人即使再聪明,再会读书那一副瘦弱的身体又能做什么。
    很多读书人身子弱,赶考路上克死他乡的也有,甚至死在考场,病倒在考场里外的也有。
    柳仲谦倒不反对自己的弟子学武,但他是想林明诚跟他去书院里住着,而不是留在华山。
    但现在青玄子是希望林明诚留在华山,林明诚留在华山可以读书也可以学武,可一旦去了书院就荒废武艺了。
    最后青玄子还是同意了,自国师病逝后,留下手书,往后若天下不乱,华山不出。
    当然华山还是有不少弟子在外的,但你做什么都可以,却不能打着华山的名号,且华山弟子再不入朝堂。
    国师明显是被先帝寒心了。
    柳仲谦非常的高兴,朝着青玄子道:“玉树也总归是华山出来的,虽为我弟子,但以后他出息了,也会念着华山几分情。”
    就这样,林明诚拜了柳仲谦为师,成为了柳仲谦的关门弟子。
    只是林明诚多少到底放心不下林三郎,朝着柳仲谦道:“师傅,那我往后得空闲时,可以到华山来看哥哥吗?”
    “可以。”柳仲谦点了点头,青阳书院在临扬城里,对他们来说离华山也不算远,但林明诚不可能住在华山的。
    这会柳仲谦又考校着林三郎他们,青玄子朝着他瞪眼,“好你个柳仲谦,你挖墙角挖到华山来了还上瘾不成,一个林玉树还不够,莫贪心了。”
    呵呵,柳仲谦笑了。
    若不是今晚遇上了林明诚,这么个科举苗子就要在华山里埋没了。
    柳仲谦没有在华山里待多久,很快就离去了。
    当天晚上,临扬城出了一个小神童被青阳书院的山长收为关门弟子之事传开来了,林明诚这还没有进青阳书院就已经备受关注了。
    而这会华山里,林明诚丑时起身便开始跟着大家一起练武,辰时,柳仲谦那边便派马车过来接他了。
    林三郎虽然也舍不得林明诚,但想着青阳书院和华山也不远,而且自己的弟弟能成为大儒的关门弟子,以后读书考科举,林三郎最为林明诚高兴了。
    林明诚以为今日是去书院上学,没想到是去柳仲谦家里,本来柳仲谦也是打算把林明诚安排到书院里上学的,却不想林明诚是小神童之外被传开了,所以只能暂时让林明诚先到家里来了。
    第25章 落榜
    《百家姓》林明诚已经背的很熟了。
    《千字文》《三字经》也都会背了,而《弟子规》林明诚表示正在学。
    柳仲谦一了解到林明诚已经会这么多了,面上不显,但心里欢喜的很。
    一个早上,柳仲谦又考校了林明诚《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把这三本书又给林明诚过了一遍。
    中午,林明诚留在柳家吃饭,这才见了柳家人。
    柳夫人是个态度亲和的中年妇人,上五十的年纪了,气质端庄优雅,可以看出年轻的时候长的不错。
    当然,这是林明诚的第一印象。
    这会书院也放学了,柳仲谦的两个孙子也回来了。
    长孙柳文泽,次孙柳文翰,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一个十岁。
    光听着名字,就知道柳仲谦对这两个孙子寄予厚望了。
    “文泽,文翰,拜见祖父祖母。”
    柳文泽和柳文翰也是翩翩少年,两兄弟眉目相似,长的很周正,很有朗月清风的感觉,林明诚心里不由感叹,这才是书香门第家里养出的公子啊。
    却不知道柳文泽和柳文翰也在打量着林明诚,如今书院里都传的沸沸扬扬的,两兄弟上学的时候,不少人跟他们打听。
    所以这会一看到林明诚,柳文泽柳文翰两兄弟眼里是毫不掩饰的好奇心。
    “文泽文翰,来见过你们小师叔。”
    柳仲谦的话一落,林明诚心里吃一惊,小师叔,这辈份好高啊,但他是柳仲谦的关门弟子,这声小师叔好像也没毛病。
    “师傅客气了,我比两个哥哥年纪小。”林明诚忙站了起朝着柳文泽和柳文翰也施了一礼。
    虽然他是弟子,但柳文泽和柳文翰是柳仲谦的孙子,林明诚哪里会拿大,他心里是打定主意好好和柳文泽柳文翰好好相处的。
    “当得,你本来就是他们的小师叔。”柳仲谦确实是在抬举林明诚,但那也是看好林明诚。
    虽然有不少神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但柳仲谦收了林明诚为弟子,打算精心教养,自然不会让林明诚会泯灭众人。
    而且柳仲谦虽然弟子和教过的学生,虽然没有季有德的弟子学生位高权重,但也不差的。
    只是柳仲谦教出的弟子更淡泊名利一些,不是周游天下,就是回乡当个教书匠,不然就是做不上不下的小官。
    当然,柳仲谦也有弟子在国子监任教,但季有德的弟子和学生更是名满天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如此。
    所以柳仲谦对于林明诚是寄予厚望的。
    “文泽文翰拜见小师叔。”
    “文泽文翰有礼了。”林明诚谦和有礼,又跟着文泽文翰说了一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话。
    他都长了柳文泽和柳文翰一辈了,也不好说多多指教的话了。
    柳家很简单,柳仲谦有没有通房妾侍他不知道,但吃饭的时候就柳仲谦和夫人秋氏还有两个孙子在,其它倒没见。
    林明诚才知道柳仲谦的儿子在外为官,儿媳和孙女也都跟在任上,而小儿子周游天下去了。
    还真别说,林明诚一听心里还真有些蠢蠢欲动,做为一个历史教授,林明诚还真是对古代文物甚至这个世界是很感兴趣的。
    不过古代交通闭塞,山路又多,就算是做马车做牛车这些代步的也是很受罪的。
    林明诚也只是想一想,便抛到了脑后,现在他还是好好读书考试,其它的以后再说吧。
    用过饭,中午林明诚在柳家休息,柳仲谦给他安排了一处院子挨着柳文泽和柳文翰。
    下午,林明诚便和柳文泽柳文翰一起听柳仲谦授课。
    柳文泽和柳文翰早就对林明诚好奇了,等知道林明诚的水平,心里也吃惊的很。
    这才五岁啊,如此厉害,不愧是神童。
    其实柳文泽和柳文翰读书也不算差,柳文泽中上水平,柳文翰中等水平,但在柳仲谦的眼里就平庸了。
    想他柳仲谦虽然被季有德压了这么多年,可也是惊才绝世之人,怎么长子孙子却没有青出于蓝胜于蓝。
    不过自家的儿孙再不好,柳仲谦也认了。
    如今柳仲谦倒是盼着有林明诚在,能让两个孙子有危机感一些,以后也更加努力读书上进。
    十四岁的柳文泽想今年下场考试,但柳仲谦却觉得长孙还得磨一磨,柳文泽心里是不服气的,甚至也不愿意放弃,所以就找上林明诚,希望林明诚帮他说项。
    大乾十一年二月,柳文泽参加县试,顺利通过了,名次还靠前。
    柳文泽喜出望外,柳仲谦看着长孙那自得的表情,叫到书房敲打了一番。
    三月府试,柳文泽也顺利通过了,但名次靠后。
    四月院试,柳文泽直接落榜。
    柳仲谦心里松了口气,倒不是真的不希望自己的长孙考不中,而是希望能磨磨长孙的性子。
    骄傲自满乃是大忌,这小子以为科举是那么好考的吗。
    这般心性若是不磨一磨,往后还得栽跟头。
    同时柳仲谦还借此好好告诫了柳文翰和林明诚,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凡事要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心态。
    林明诚这会则是关注着白虎城的院试情况,他到了临扬城后,一直都有和林老五联系,所以这会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盼着林老五的成绩。
    到了五月份,林明诚终于收到了林老五和林家寄来的信,林老五落榜了,运气不好拿到了臭号。
    林家这边的来信便提到林老五生病了,林明诚心里担心,亲自跑了一趟华山和林三郎商量之后,拿出十两银子寄回家。
    柳仲谦这里得知,便也送了些药材还有人参,林明诚忙拒绝,他是看不出人参的年份,但人参可不便宜。
    柳仲谦当下就不满了,这弟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客气了,“你这是拿师傅当外人了。”
    林明诚只得收下。
    柳仲谦又道:“你五叔若是愿意也可以到青阳书院来进学。”
    林明诚一听,还真有些心动了。
    “谢师傅,弟子这就写信回去问五叔。”林明诚觉得林老五若是在这里也好,他们叔侄几个也有伴一些。
    “好好,这些药材你也寄得寄回去,你也记得每天坚持练武,当然,首先要以读书为重。”
    “是,那弟子先告退了。”林明诚应声,自然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去吧。”柳仲谦轻轻颔首。
    林明诚带着药材离开。
    柳仲谦对他好,林明诚心里是很感动的,他除了拜师的六礼,其它的都没有出过钱。
    天天吃柳家的,喝柳家的,住柳家,用柳家的,林明诚觉得自己的脸皮越来越厚了。
    而柳仲谦也真说到做到,吃穿用度都给他全包了。
    林明诚现在笔墨纸砚都是柳仲谦这边送的,且柳仲谦有一个大书房,林明诚看书也不用花钱了。
    如今给了十两银子回去给林老五看病,钱庄里只剩下几两,虽然现在不用怎么花钱了,可手里有钱心不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