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天行有常_分节阅读_259

      不算被俘或者依附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的民族,正统的“满人”——当然,现在黄台吉都没能登上汗位,将建州女真正式定名为“满洲”的事情当然还没发生,不过朱常洛是后世的人,就直接这么称呼了——一直到顺治朝的时候也才五万多,这是所有旗人里满军旗的人口数量,蒙军旗的人先不说,汉军旗的人数最多,几乎是满军旗的四倍。
    其实也可以推断一下,所谓的女真,连游牧民族蒙古都比不上,他们大概属于渔猎民族,和历史上金国的女真族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借了个名头罢了。
    努尔哈赤凭借父祖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他手下的人肯定不只十三个,而是起家之初太过寒酸,能用上铠甲的就这么几个人,但是总体人数一定不会太多。
    当然了,杀良冒功这种事,若是不严令禁止,详细查探,肯定会有人去做的。
    不过朱常洛相信,凭借锦衣卫和东厂的鼎鼎大名,以及某些时候甚至会“钓鱼执法”的严苛手段,还有那些犯错的人的凄惨下场,一定会让这类现象少之又少的。
    既然人都聚在南京城,那自然是要把事情先给办好。
    浙江科举舞弊案导致朝中文官被牵扯了许多注意力进去,再加上武事诏已经被通过、颁行天下了,文官们的阻拦力度也越来越弱。
    事实上,在不溺于党争的时候,文官们都还是挺靠谱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朝中有爵位的勋贵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辽东那边裂土分疆的前提是军功封爵,但是他们这种依靠先辈的军功传承下来的爵位也能作数,所以朝中有不少勋贵家族的子弟也都在蠢蠢欲动。
    文官们表示自己的心里很苦,内部出问题了不算,边上的武官猪队友还在搞事。
    对于朱常洛来说,发布了命令之后,能有成效是最好的,不过他也没想到武事诏发出去之后,这么快就出了结果。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蒙古,蒙古帝国倒是现在还有汗位在代代传承,为了抵抗建州女真的攻势,现任大汗已经不惜和他们的世代之仇大明联手抗清。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吃下来的地盘,女真想让他们再吐出来?无论是藩王,勋贵,还是用无数军功堆积出爵位的明军新贵,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建州女真的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依照现在的情况看,要是辽东顶不住被大明收回来的话,建州女真有可能会逃往高丽或者蒙古,到时候,大明还能捞个乘胜追击的好名头,至于趁人之危什么的?这种名头,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大概再有两章这一卷的正文就结束了,番外的话,蠢作者想写后面十几年后的西方,吹吹洛洛同学。
    第188章 西洋
    泰昌二年六月, 辽东大捷。
    说实话, 短短数月辽东的失地就已经全部夺回来了, 虽然辽东的地界上也因此多出了上百家的藩王、诸侯、新贵,但是朱常洛依然很惊讶。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就和突然地崛起一样, 建州女真在还未彻底展露头角之前就被朱明给打压了下去,未来的辉煌自然也成了一片虚影,不值一提。
    □□哈赤运道不太好, 在带着一众儿孙往草原上跑之前就被火炮打死了。
    他死了之后,几个儿子们分别往蒙古草原上投奔各自母族去了。
    朱常洛摸着自己的胸脯,一点心虚的感觉都没有,让东厂和锦衣卫派人暗地里去“投奔英主”, 然后扶持了□□哈赤的几个儿子,让其相斗, 尤其是现在还没有倒霉、作为□□哈赤的嫡次子、有很大的可能是继承人的代善以及胸怀大志的皇太极、还有如今最受宠的大妃阿巴亥及其三个儿子所代表的势力, 最后把他们弄得在□□哈赤死后只能分道扬镳,朱常洛觉得这还是很正常的。
    □□哈赤不是成吉思汗,他的基业尚未稳固,在继承人尚未完全确定的如今, 无论是他已经被圈禁的嫡长子褚英, 还是嫡次子代善,以及其他的成年儿子,都认为自己有继承权,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很可怕的。
    正因为基业还不够大,他的儿子们在继承的时候就更想把所有的都握在自己的手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更不好。
    就像一个山珍海味的贵族,和一个饥寒度日的乞丐,当他们同时面对两块白馒头的时候,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贵族可能会不屑一顾,或者因为没有兴趣而让别人享用,但是乞丐会将两块都死死地抓牢,不让别人有一丝一毫抢夺的可能。
    □□哈赤死后,他的子嗣和妻妾,在继承权方面,爆发的争斗就像无数个被饿怕了的乞丐在抢数量有限的馒头,在知道自己不可能独吞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在意的是自己得到手的部分,剩下的剧情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要知道,他们现在是丧家之犬,是败亡的一方,而且□□哈赤死了,他们兄弟几个自然也就要分家了,这种时候,不为自己多添加一些筹码,还想着什么兄弟齐心之类的,根本就不是建州女真这些尚未完全受到汉文化熏陶的人能做出的决定。
    他们更倾向于不服就干,分家散伙。
    □□哈赤和他的儿子们同蒙古的许多部族有所联姻,更何况辽东的地盘没了,要躲回建州老家迟早被人瓮中捉鳖,还不如往草原上跑,草原上最重要的是人力,即使是去投奔自己的母族妻族,也要有自己的势力,否则就容易被人看不起,这些人做出瓜分□□哈赤留下的人马,分散逃跑的决定是很正常的。
    当然了,他们虽然是瓜分了老爹的遗产,但是暂时没有完全分开,相互之间还是有所策应的。
    毕竟草原上的那些人是蒙古族,他们是女真,自家兄弟虽然不能完全信任,但是好歹比外人还一些。
    如果真的要在草原上抢下地盘来的话,兄弟齐心还是比较可信的。
    不管怎么说,□□哈赤的儿孙和部下们都已经狼狈地逃往了草原,就和当年的元廷逃往草原变成北元一样,这个新生的势力也走到了这一步。
    朱常洛对建州女真之后的发展已经没有兴趣了。
    用着永除后患的名头,迟早会有人对逃往草原上的建州女真动手,而且蒙古大汗也不会眼看着他们在草原上坐大。
    到时候,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也就用不着朱常洛太过关心了。
    恰恰相反,他还要推动这个进程。
    辽东毕竟离京师太近了,虽然现在那边的势力鱼龙混杂,每一家都只占了部分地盘,导致没有哪一家有威胁到京师的能力,但是谁都保不准他们哪家突然犯病要挥师南下。
    让他们将重心转移到近东、中东地区——这种地盘的分法是以后世的欧洲为基本点划分的,事实上,大明离欧洲极远,差不多是所谓的远东地区的区域所在——离大明远一些,顺带帮着大明牵制那些欧洲国家,这是朱常洛对于辽东下一步的规划。
    至于科技方面的发展,除了大明一贯对于火器的研发制作外,朱常洛还得到了工部新研制的类水泥配方。
    水泥的原料是比较好找的,就算朱常洛没有刻意地去记过水泥、玻璃之类的配方也能想起来,至于该怎么让原料变成水泥,将大致的用途告诉工部之后,这么多人,总能有人找出正确的配方,至于原料和价格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作为六部之一,又是受皇帝的命令去研发一种用途广泛、利国利民的东西,工部不差人也不差钱,底气足得很。
    在没有外敌作乱的情况下,国内有什么事情朱常洛大可以慢慢来,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