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苏厨 第310节

      一处处工坊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水力锻锤将尚处于红热状态的钢板打薄,切断,经过淬火,然后在砂轮上打磨,抛光,变成一柄柄刀条,剑条。
    一张张牛皮,被送入冲压机,冲成一个个椭圆形,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空洞。
    女工们熟练地将牛皮钱抹上滚烫的胶水,一枚枚穿在一起,送入压力机械压紧,变成筒状,放到一边用夹具夹着晾干。
    组装车间里也是女工为主,将刀条加上模具,敲上刀锷,护手,牛皮筒的握柄,金属柄头,钉上铆钉。
    打磨车间里,皮带轮呼呼转着,对刀具进行最后的加工,将刀柄打磨规整,抛光,一柄制式长刀或者长剑便制造成成品了。
    监工们在检查着产品质量,督促工人们将刀剑浸油,放入木匣,以干燥的稻草分隔开,然后打上生产日期,标记,送入库房。
    这里的管理方式,比大宋胄案更加严格,效率也更加高效,已经开始脱离半手工半机械化作坊模式,开始渐渐具备了一个个工厂的雏形。
    除了军器,还有农具,渭原上芟割牧草用的长柄大镰刀,就是这里的出产。
    二林刀剑的口碑,正在逐步传播开去。销路遍及大理,吐蕃,蜀中,西北……
    小高侯爷对这块实际控制权在宋人手里的飞地,态度上是明里不说暗中支持,因为钢铁产业他家也有不少的股份。
    这是一份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收益。
    更先进的技术,比如车床,铣床,仪器仪表的生产,苏油则放在了嶲州。
    这里毕竟是外国。
    苏赤尊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大军器豪商,一脸胡须变得雪白,不过脸色更加红润,见到苏油便一把拖入怀中,来了一个狠狠的拥抱:“哈哈哈,二林的大巫小孩终于长大了,怎么还是这么文弱?听说你在西北夷人那里,得了个智慧光明上师的称号?”
    苏油好不容易从老头袍子的猞猁皮毛里挣脱出来:“十年不见,大将军还是如此雄健威武。”
    苏元贞上前与老头见礼:“爹,我回来了。”
    苏赤尊大手扶着额头:“得,又多一个书生娃子,如今的二林娃子越来越不像二林娃子了,冬天里脸干净,夏天里手干净,这样的娃子还有什么娃子样儿?”
    苏油将石薇招呼过来:“伯伯,这是我刚娶的新妇,石薇。石薇,叫伯伯。”
    石薇对这粗豪的老人家印象很好,笑着打了招呼。
    苏赤尊看到石薇眼神一亮:“听阿弥来信说你武艺高强,险些将西夏国主都给剁了?好!这样的女娃是好女娃嘛!我二林部的女孩子,也是能盘马弯弓,舞刀弄剑的!”
    苏油更关心范先生:“伯父,范先生还好吧?”
    赤尊笑道:“还好,老范是越活越有仙气儿了,如今每日里调琴诵经,要不就监督娃子们进学,对了,等到了大祭殿,保准吓你一跳!”
    众人上了大船,一路沿着安宁河来到邛海,大理建昌府城守,如今也是二林部和江阳城重点笼络的对象,像宋国的官员更多过像大理的官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理与大宋在这一带的疆域本来就划分不明,建昌府这城池肯定是属于大理的,不过如今却在二林,江阳,渡口三地包围之中,处境变得非常古怪。
    好在如今大家好得穿一条裤子,小高相爷早就给二林部发了行牌,任由商队出入,城守的日子不是一般的滋润,也都知道财神爷是谁。
    队伍在这里换了好马,开始上山。
    建昌府到嶲州的大路正在修建当中,还未全程贯通,要去嶲州,还是得先去二林。
    不过到二林部核心,也就是如今的乐于县,嶲州防御司所在地,大路早就修好了。
    赤尊骑在高头大马上:“这是阿弥从渭州搞来的,拿船兜了好大的圈子,骑着是威风,就是只能跑大路,翻山去雅州眉山那是没戏。”
    道路虽然宽敞,但是弯来弯去,没办法,这条路还要负责将二林的锰矿运往渡口,坡度不能太大。
    路上运输非常的繁忙,见到至尊和苏油的仪仗,所有人都停下车马,汉人躬身施礼,夷人匍匐跪拜。
    仪仗过去,身后一般都会传来隐隐的欢呼。
    “我见到大巫了!跟家中画像上那小孩不一样!是个俊俏郎君!”
    “那是,大巫身边的小娘子,肯定就是我们乐于县的县君!”
    “赶紧赶紧,这趟货送完,我们就去祭殿朝觐,兴许还能见着!”
    “那到时候借张大哥这车,把两家老小也拉上!家里老人可是念叨得我耳朵都长茧子了,估摸着这次要再见不着,大巫几年后就得去汴京城了!”
    “对呀,还是老弟你想得周全……”
    ……
    从二林山谷中流出的溪水,沿着大路边的水沟潺潺而下,路边山上的松林里,已是积雪。
    远处层叠的山峰之上,雪线清晰,一座座雄伟的山脉,都如同戴着白色棉帽的巨人。
    有的山顶将白云撕扯得像一面旗子,如同雄壮坚守的仪仗兵,对这支队伍礼敬欢迎。
    石薇很少见到如此景象,不由得啧啧称奇。
    苏油逗弄着石薇鞍前穿着厚厚棉袍的木客:“回家了,高兴不?”
    木客指了指山上的松林,比划着手势。
    苏油笑了:“就知道吃,松果里边的松子早就爆走了,等到了二林部,请你吃面包。”
    又问石薇:“薇儿,冷不?”
    石薇摇头:“不冷,想不到阿弥姐姐的家乡景色如此壮丽雄浑,难怪能有那样的性格。”
    苏油说道:“我倒是对姐夫很好奇,能让阿弥百炼钢变绕指柔的男人;还能默默搞好家庭后勤,让爱妻在外行商带兵,建功立业的男人。这胸襟气度,不是我说,比当朝宰执也差不了多少。”
    苏赤尊对这女婿似乎也是非常满意:“你姐夫是范先生的学生,阿弥早年在外边闯荡,不知怎么的,有一年回来,一次就看对眼了,幸好也是高姓人家,没给我添麻烦。”
    “阿烈常年在外领军打战,阿弥做生意,元贞要进学,家里的一摊子,都是你姐夫操持。”
    “如果说老范如今是大半个神仙,你那姐夫就是小半个,见面你就知道了。”
    转过山口,空气中一下子带上了几丝暖意,二林部,如今的乐于县,到了。
    以前这里都是依附二林的小部族帐篷区,如今全部变成了泥砖房,房顶是平的,也是晒台,家家有一根木旗杆,上面飘着眉山生产的白绢。
    好些泥砖房墙上还画着漆画,是供奉神灵的壁画,不少身着皮裘的老人,倚着墙,就好像佛菩萨坐下的信徒,虔诚地转着经筒。
    苏元贞取出大巫的行杖,将骨串挂在杖头上,纵马来到苏油前方开道。
    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
    见到骨串,老人似乎被电击一般,以与年龄绝不相符的灵活,将经筒放到一边,匍匐在地,一边行礼,一边高声呼喊家里人。
    很快,屋里,畜棚中,男女老少都赶到老人身边,一见高高举着的行杖和骨串,都不由得欢呼起来,一起激动地匍匐到路边。
    路边的人越聚越多,夷人好彩锦,金饰,路的两边,简直就如同春天到了一般,变得繁花金簇,金银闪耀。
    山谷前的高高的碉楼抛出了红旗,紧跟着,牛角号的声音一层层传递了进去。
    很快马蹄声响起,老兵们带着青壮赶来了。
    不少苏油都认识,在泸州,在夔州,最近的在渭州,苏油还曾经与他们并肩作战,一个锅里争饭菜来着。
    老兵们神色严肃,右手抚着左胸胸甲上的杀敌印记,这是囤安军特有的军礼。
    苏油和赤尊也回以同样的礼节,这些老兵胸甲上的勋绩,在二林这个地方,即便贵如大巫和鬼主,也必须以平礼相待。
    队伍过去,老兵们便一声不发策马在后,领着青壮,逐渐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拥卫队伍。
    种谊惯在军中,却何曾见过这等威势,望着身后雄壮彪悍,兵甲精良的骑兵,对老师的威望不由得崇羡无比,喃喃说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张麒在一边说道:“谊娃,如果有一天,你能带给一方百姓富足,安宁;能带着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让所有人觉得你公正,仁慈;能照顾好他们的老人和孩子……你就是他们的神。”
    种谊说道:“这就是你一直愿意跟在老师身边的原因是吧?二哥三哥他们一个个都独有建树,你却一直守在老师身边,是不是就是喜欢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张麒笑了:“你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哥哥们的托付,要看顾好少爷。”
    说完看着苏油的背影:“如今说这个话的人,可是越来越多,阿弥姐姐,阿烈哥哥,程老爷史老爷,八公,大小先生,张学士,赵学士,富相公,大理大宋两个高侯爷,对了还有你哥……小七肩膀上的担子,好像也越来越重了呢……”
    二林部的大山谷,如今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牧场,沿着山坡的一圈,全是大大小小的畜棚。
    畜棚都有编号,每个畜棚都有一条带围栏的道路,汇集到一圈类似跑道的大路上。
    道路是一个大圈,在山谷中成一条环线。
    环线内,是剪毛圈,干储仓和青储仓。
    再往内一圈,是精养棚,包括配种房,产房,幼畜棚。
    再往内,是规整的牧草种植区,稗草和苜蓿轮作。
    最内的一片,还保留着原始牧场,同时也是选种区,种牛种马种羊的自由活动区,锻炼训练区。
    六匹良马的第一代后代,已经运到了这里,它们也要在这里形成种系,还要和当地良种杂交,争取形成适应地方使用的大牲畜。
    这样的养殖方法,极大的解放了人力物力,如今的大牲畜,都不用翻山越岭,而是直接通过大路赶往嶲州上船,过河到对岸的宜宾,或者水运到眉山,夔州。
    虽然已是冬日,但是牲畜们依旧膘肥体壮,工人们正在草场围栏上,收获今年最后一批羊毛。
    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房屋,十年来又扩大了不少,如今这里已经巍然成为一座巨大的山城。
    山顶上修建了巨大的山塘,几乎就是一个湖,提供足够全城的饮用水。
    湖畔有一座高高的佛塔,塔顶和每一层护檐,都铺设了青绿色的琉璃瓦,每个护檐的飞角上,都挂着一枚精致的铜铃。
    祭殿,就在高塔之下。
    塔内的钟声悠扬地响了起来,苏油一行人在石头城门处下了马。
    石头城门已经经过改造,城头上还建起了门楼,巨大的横匾挂在门楼之下,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归德门。
    城门上,镶嵌着一块新打造的石头匾额,同样是三个大字——乐于县。
    苏油能认得出来,这是范先生的笔迹。
    城门两侧的墙上,也镶嵌着同样石料的巨型浮雕,一边两人,是金刚造像。
    伴着悠扬的钟声,赤尊带领众人,开始徒步上山。
    青石台阶明显经过拓宽,这是山城的主干道。
    城中居民们,全都涌出到道路两侧,顶礼膜拜。
    过了山城高处的防御使司衙门,青石板路就变得清幽起来。
    再往上行出百十来步,一汪清澈的人工大湖石堤一侧,是一个恢弘的建筑群。
    建筑群外,是青石铺就的小广场,摆放着巨大的铸铁香炉,铸铁香案。
    红墙琉璃瓦顶的院墙大门下,一边列队站立着身穿襕衫的学子,一边列队站立着身着红衣的佛徒。
    如今的祭殿,已经成为集一所儒学和佛学巫法于一体的学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