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苏厨 第419节

      否则只能导致百姓难以立业,逃散抛荒,对商业来说,就是从事商务的人口减少,市井萧条,流通不畅,进而工坊凋敝,物价昂贵,初衷和结果,会南辕北辙!
    随便说说目前这法存在的问题:
    其一,有的商品季节差价不大,“物价增减,难以定期,而一州、一县价所增减,相去亦必不甚远,则货或积而难售”,行户赊贷之后,一年内赚不到三成,就有赔钱之虞。怎么解决?
    其二,官府是以一个放贷者的身份介入商品流通,然而市易息钱和市例钱有固定比率,所以市易官吏为扩大政绩,就必须依靠“罚息”。
    随着罚息的增加,市易法,会不会沦为盘剥百姓的的高利贷?
    其三,罚息必将导致商户亏欠市易本息越来越多,无法收回,导致贷款民户破产,导致赊请法难以为继,怎么解决?
    其四,市易务权力过重,市易务从事商品批零的收入不归国家财政,而由市易务官吏支配。
    这其实是让市易务官吏捷足先登,动用市易务本钱,从外地客商那里“贱买”物货,再批发“贵卖”给本地商人零售。
    在此过程中,本应由“贱买”物贷的市易务官吏承担的赊贷本息,却全部转嫁到零售商户身上。
    市易务官吏为了获取批零差价,扩大赊贷额,转嫁赊贷本息,必定会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使市易务成为“挟官府而为兼并”的市场垄断机构。怎么避免?怎么解决?
    其五,由于市易务以收息多寡为赏罚标准,市易务为提高政绩,以多收息钱为能事,如何保证不会有强迫、引诱民户赊贷的事件发生?
    其六,市易钱本应贷给经商之人,官员们为提高政绩,必然为多收息而不分对象发放的非商业贷款,必然演变为纯粹的高利贷。怎么解决?
    其七,市易务赊贷的物货,或因质价不符,“物货损恶”,或因脱离市场需求,“滞而不售”,或因市易务官吏抬高价格,“贱买贵卖”,如果发生此类现象,必会给赊买者造成损失,需不需要监督?如何避免其发生?
    其八,中书说市易法遇价贱增价买进,价贵则低价卖出。所谓“贱以买,贵以卖”,但是官员为了获利,会不会“不贱而贱以买,不贵而贵以卖”?如何避免?如何监督?
    其九,会不会有官吏违规操作?比如即假借他人之名从市易务赊买;比如让没有赊买的人白出息钱;比如勒令商贩不得往他郡,多为留难;比如操纵价格,倍获私利?
    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
    其十,市易务垄断客商物贷后,必然产生压低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弊端,而价格太低,客商不至,又会引起物价上涨,损害债务人和消费者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市井萧条。
    其十一,通流物货、平抑物价是贸迁物货法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实践中,贱买贵卖虽属违法,却很难稽查,即使查明了也不可能禁止。
    强买强卖与贱买贵卖必将如影随形,难以禁止。
    因为市易务“贱买”的物货,如不转卖给行铺户,赊贷本息就必将由市易务官吏承担,这是强买强卖产生的原动力,必将导致新的民户破产潮的产生,这就是新型的兼并!
    其十二,市易息钱是每年要上缴朝廷的实帐,那么,在市易息钱根本不可能全额回收的情况下,市易务要足额上缴息钱,只能将其他收入如罚息、贱买贵卖的营运收入充息钱之数。
    而市易本钱始终处于全额出贷状态,即使流失成呆坏,却仍挂在帐上,只要每年息钱如数上缴,就无法稽察。
    到罚息和贱买贵卖等收入不能弥补本钱大量流失造成的亏空时,这些呆帐、死帐才会全部暴露出来。
    如果缺乏监督和核算方法,就市易务的那帮商贾,呵呵呵,陛下,你看着别人碗里,小心别人看着你锅里呀!那请问,如何对这些赊贷进行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
    其十三,市易务除召募牙人、行人充吏人外,还有仓库管理、催欠人员等,这些人的月给俸食,达几千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后追索罚息,还得另立机构,这又是一笔开销。
    以东京一百万贯贷款为例,年息两分,就算全部贷出,收益为二十万贯。其中官员俸食给出去十万贯,奖励再给出去一些,那还能剩下多少?
    以上问题如果不考虑周全,所谓的保护商人,促进流通就只是一个美丽的幌子。不过如果陛下的根本目的还是聚敛的话,就当我没说好了!
    陕西市易之法,情况特殊,目的是为了筹集军需,对象的是域外蕃人。
    那些人除了牛羊什么都没有,在缺乏货币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促进流通。对境外蕃人,和对自己国民,陕西的情况,和汴京的情况,能相提并论吗?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市易法林林总总的问题还有无数,这些问题,陛下必须要求市易务主官明回答。
    如果答不出来,就不是市易务主官的合格人选!如果答得出来,那就必须有人监督其是否严格按照所说的施行。
    不能对陛下说一套,私下里做另一套,否则就要问责,就要治其欺君之罪!
    如果那人能完美解决上述的问题,臣坚决支持市易法!
    如果没有把握,中枢又要坚决实施市易务的话,我恳请陛下从皇宋银行监察司抽调人手,最好就是豫章郡王赵宗谔,雍王赵颢!
    比照银行放贷收息的法度实施严格监督,考核市易务的效能利弊,分科目建立账册,严格追踪资金去向,用途,效益,先在京中摸索经验,观看成效,之后再说推广不推广的事情!
    ……
    这是苏油到目前为止措辞最激烈的一封奏章,就差没有指着中书鼻子痛骂求经不懂还瞎指挥了。
    这也是纯粹的屁股决定脑袋,苏油本身就是大商贾的代言人,不过不是兼并之家的商贾代言人,而是以新技术起家的商贾代言人。
    因此他必须站出来表明姿态,哪怕贬官流放,都必须端正立场,强烈反对。
    吕惠卿即将丁忧结束,回到了王安石身边。作为王安石的智囊,他远离朝堂两年,终于摸清楚了苏油的基本盘是什么。
    如今,要以市易法为投名状,对苏油动手,作为重回朝中,重掌改革派第二把交椅的投名状!
    所以苏油根本不用多想,不管是不是吕惠卿干的,这锅都必须扣在了他的背上。
    或者换一种说法,敌对政治势力的最大受益人,必定就是最应该重点对付的对象。
    中书的反应也很快,想来是做足了准备。
    三月,群牧使李肃之知永兴军,原秦州知州李师中判陕西路转运使。
    这是对苏油的严厉警告,你娃最近有些跳啊,还是权利过大造成的,分一分吧!
    苏油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我是那种爱把权的人吗?
    这一步棋王安石也走得非常漂亮,李肃之和李师中,不是改革派的人,而且拆分苏油的大权,的确对国家有利。
    而且不是所谓的新党,就免了架空打压苏油的嫌疑,使反对党没有理由反弹。
    但是两人接到任命却相当忐忑,中书的暗示他们都懂,可并不代表着愿意替新党当枪啊!
    苏油可不是省油的灯,短短数年两任渭州,陕西军民士绅,陕西籍的官员,退休的元老中的口碑,那是一个好。
    有了探花郎,家家养肥羊!
    有了探花苏,家家育肥猪!
    打开肉罐头,牵出一头老肥牛!
    肥牛走啊走,走到泾河口!
    肥牛抬头望,吓了一跟斗!
    麦地不到头,活活耕死老肥牛!
    童谣都随着罐头传入汴京了!
    这样的角色,要是想干点什么事情,只需轻轻扇扇翅膀,那两人就是千夫所指不病而死的下场。
    就算不是,陕西蕃人多的是,又是边疆地区,真要是黑心的……
    李师中也是人精,小心得很,先不去渭州,从秦州跑去洛阳,拜见大佬讨要护身符。
    富弼笑了:“你想得太多了,赶紧去吧,苏明润最近很毛燥,你们再不去,他都要生气弹劾了。”
    李师中死皮赖脸不走,直到在洛阳等到了李肃之,然后才一起前往渭州。
    苏油在城门口相迎,直接将手一挥,胥吏捧上一个盘子,上边摆着知军和转运使的印信,对两人说道:“哎嘛可算是来了!再不来我都要累死了!”
    直接交接完印信,苏油才请两人入席细谈:“陕西质朴,我也没有养妓班,所以那些遣妓相迎的规矩我就没讲了。”
    李肃之立刻说道:“陋习!那是官场陋习!士林风雅,本就不该在此。”
    苏油开心得很:“李老的大才,当年苏油在河北就领教过的。如今环庆路白马川通道已经被我封死,永兴军路军事任务大大减轻。恢复民生,之前事情我没做好,我检讨,接下来就劳烦李老了。”
    河北地震,李肃之在震中瀛洲表现突出,是绝对的干臣,苏油和司马光回朝后,大力推荐,说起来还是李肃之进京的半个恩人,如今准备偷懒了。
    李肃之笑道:“老夫托大,就叫经略使一声明润了,明润你前后两道奏章,可把中书一帮子气得不轻啊。”
    苏油有些无奈:“非苏油想要多话,实在是蜀中父老求请到了我这里,我分析了这市易之法,只合因地制宜。中书此举……”
    “说东施效颦,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李肃之和李师中都是莞尔。
    苏油这才与李师中见礼:“苏油第一次治渭州,释放欠逋三百百姓,还是效大夫当年洛川故智,同样是东施效颦了。”
    李师中出仕首任是洛川县令,也在陕西,县内老百姓拖欠十万缗茶税钱,李师中将他们召集起来,好生劝慰,让他们不用担心坐牢,说他会上报朝廷给他们缓刑,让百姓们感恩戴德。
    然后于每乡设一个柜子,让欠税百姓每天往柜子里边放一文钱,到年底,便将拖欠的茶税还清了。
    但是老头最开心的,还是苏油称他大夫。
    老头提点广西刑狱的时候,焚烤大石头,开通灵渠;宣示利害,让交趾人不敢乱跳。
    广西在他治理时期,发展不小,边境安定,百姓感激其德,立画像供奉,称“桂州李大夫”。
    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
    老头乐得白胡子直抖:“不用给老夫贴金,青出于蓝,明润远胜老夫当年。对了你的名声,如今在广西都还能治小儿夜哭呢。”
    苏油有些莫名其妙:“我没去过广西啊?”
    李师中说道:“秾智高忘了?那可是广西夷人中能自立伪朝的人物,却被我大宋孺子翻手擒获。”
    “夷人们传得那叫一个神奇。可如今看来,也不是什么青面獠牙,三头六臂的人物嘛!哈哈哈哈!”
    “哦……”苏油这才恍然:“嗨!其实当年就是破解了一首古怪童谣而已,抓人是真没参与。对了,在大苏一事上,还没有多谢李公维护周全呢。”
    李师中这下对苏油完全放心了,大苏贩私盐案,虽然主要是底下暗箱博弈,但明面上是老头给平反的:“那就是一帮子小人瞎搞!就算如今派我二人前来,那些人心底打的什么污烂意思,明润你应该明白吧?”
    苏油笑着摆手:“不管本意是什么,就我个人来说,对中书这个任命,那是绝对拥护的!”
    “陕西局面复杂,本就必须能臣镇守,我一个人能撑过这么久不出事,已经是倍感侥幸了。不管于公于私,朝中命二公前来,都是英明之举。”
    “李公,如今我正在陕西试验军政分离之法,经略使司,以后只管战略,军事;而部队整个后勤体系,我想交给陕西转运司全权负责!”
    李师中有些诧异:“却是为何?”
    苏油说道:“都说大宋以文制武,但是在我看来,文官固然在思虑谋略,全局统筹,部署方面上强一些。但是缺乏带军的实际经验,缺乏对军力的正确判断,缺乏经制军士,攻城夺地等实际操作经验。”
    “这些本是武人强项,但是因为我朝以文制武的制度羁绊,导致将领们的才干无法尽情发挥出来。”
    “因此我想可不可以这样,由文臣控制军队方面给养,平日军队驻地操训,除保证其五日储备外,每日由转运司仓储调发,以进行控制。”
    “大战之时,再转回到战争模式,转运司其后勤,必须对军方负责,由统帅之臣行军法都统制。”
    “如此一来,军队的命脉,始终把控在文臣手中,对将领们算是有了制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