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苏厨 第534节

      老对手韩绛借机推波助澜,愤然上奏弹劾“惠卿奸巧,路人皆知。执政两载,党羽已成”,整个朝政难以上通下达,皆因吕惠卿布局严密,风雨不泄。
    关键时刻,京中爆出一件比国子监考试更加严重的丑闻。
    御史中丞邓绾,王安石去相之后吕惠卿的忠狗,反水弹劾吕惠卿兄弟!
    说吕惠卿兄弟丁忧之时,利用与华亭县知县张若济与之相熟的关系,托他遣县吏王利用,借富民朱庠等六户四千多贯,在华亭购买土地,并委托王利用催缴租赋。
    华亭在松江,那些田是四通商号托郏亶开出来的试验田,然后转手给了移民。
    苏油在太湖搞了一大圈的事情,偏偏今年没有再松江继续开发。
    结果这些土地,竟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吕惠卿名下的土地。
    四千多贯,按照苏油的定价,就是近两千亩,整整一个溇港圩田的面积!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情,吕惠卿放贷给京中商贾,出借七百贯,收回一千贯后还不满足,继续索要,最后逼得商贾上吊自尽!
    这是王雱的绝命反击!
    吕惠卿立刻上书请求辞职,并且说明逼死人命纯属子虚乌有,买地的事情有,不过不是拿了商人的钱去买地,而是借,事后已经归还。
    而且这事情是他弟弟操作的,他自己当时在扶送父亲灵位去泉州的路上,并不知情。
    这事情洗不白,因为有苏油的光辉形象在那里摆着,这事情就洗不白。
    是不是借钱,归还没归还,不重要。
    人家两浙路转运安抚使苏明润,到现在前前后后改造了太湖旧地七万顷,开拓了新田五万顷,甚至加上之前昆山华亭试验田的五千顷,人家可曾占有了一亩?!
    就连四通商号,都是随开发随脱手,干干净净。
    而远在汴京城的参知政事,竟然将手伸那么长,给自家在那里弄出了两千多亩田?!
    这就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赵顼下令徐禧和内侍冯宗道调查此事。
    让朝臣们感觉到神奇的,是苏油态度。
    苏油可以算是被吕惠卿和王雱整过的,但是这娃上奏里一点看不出他对吕惠卿有什么意见,完全是实事求是,甚至有点回护的意思在里头。
    华亭在臣的治下,出了这样的事情,臣不得不进行调查。
    经查实,吕惠卿兄弟虽然的确在华亭购地一千七百二十亩,但是这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合同卷宗清晰,借贷手续完备,银钱也归还即时。
    吕参政在购地问题上,没有瑕疵。
    但是朝臣们不这么想,没有瑕疵比有瑕疵更可怕,没有瑕疵其实更容易引发联想。
    首先,吕惠卿任参政仅仅两年,之前就是个苦逼京官,家里还遭遇了丧事,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其次,新党口口声声抑兼并,结果第二号人物却在两年时间里膨胀成了大地主,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
    购地,本身就是瑕疵好不好?!
    群情激奋,赵顼于是“被迫”下诏,将吕惠卿贬出京城:“朕不次拔擢,俾预政机,而乃不能以公灭私,为国司直。阿蔽所与,屈挠典刑,言者交攻,深骇朕听。可守本官知陈州。”
    同时贬吕升卿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
    徐禧经过调查后,认为邓绾和蔡承禧弹劾不实。
    但是朝臣们立刻指出,徐禧靠不住,他是吕惠卿提拔的,由白衣而得贵官,吕惠卿是他的大恩人!
    于是赵顼换人,派蹇周辅继续推究此事。
    七月是多事之秋,朝廷风波未熄,相州传来一道更奏表。
    司徒兼侍中、太师、魏国公、判相州韩琦卒。
    传闻韩琦死前的一晚,有大星殒,枥马皆惊。
    赵顼收到告表,发哀苑中,大哭了一场。发两河士卒为韩琦治冢,并亲书碑文,碑首用篆文写下“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定性极高。
    追赠尚书令,谥忠献,配享英宗庙廷,令其子孙一人,永在相州做官,朝廷给俸禄,以护韩琦丘墓。
    韩琦对苏油并不好,苏油从刚入仕就给老头打压得不要不要的,到后来强行出头,更是搞得老头又尴尬又狼狈。
    不过韩琦在大宋政坛名声相当不错,嘉佑、治平两次大决策,有人劝告他“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
    韩琦叹气:“这是什么话。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一之。至于成败,天也。”
    “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最让苏油欣赏他的,是他被污去相,之后又被赵顼委以河北之重,却又不避嫌疑,毫无怨言,可谓公是公私是私。
    所以时人评价他“识量英伟,喜愠不见于色,天姿朴忠,家无留资。
    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时谓之“富韩”。
    苏油觉得这样的评价夸张了一些,但是也算是公允。
    后世主要喜欢拿他在陕西抗击西夏的作为就全盘否定他,其实同样也是有失偏颇了。
    老头的功绩,更大是在“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
    还有个优点,是“以奖拔人材为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
    这个和苏油一样,不过苏油说得更直白,就算我一千一万个不喜欢你,只要你干得好,我照样提拔。
    因此当韩琦的死讯传到杭州,苏油第一时间写了一篇祭文,连同两百缗宝钞一起送去相州,作为助韩忠彦替老头举行葬礼之用。
    第七百九十二章 枪榴弹
    秋,七月,太白昼见。
    天变,加上重臣去世,让赵顼心里有有些发毛了,命天章阁待制韩缜去河东,尽早结束与辽国的疆界谈判。
    辽国再次推出了一个新的谈判代表,此次争议的发起人耶律普锡,命他“往正疆界”。
    韩缜一到,推翻了之前所有谈判结果。
    赵顼问于王安石该怎么办,安石沉吟良久,说道:“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于是答应了萧禧的要求,以黄嵬山分水岭为界,萧禧这才离开了汴京。
    等到韩缜前去签署条约的时候,辽人再次翻脸,要求整个黄嵬山都必须给辽国。
    谈判再次陷入僵持
    八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赵顼更慌了,要韩缜尽快终结谈判。
    于是“尽举与之,东西弃地七百里。”
    辽国因此擢耶律普锡为南院宣徽使。
    而参与谈判的大宋监察御史里行黄廉感叹道:“分水画境,失中国险矣。”
    其后辽人将两国商定的“两不耕地”也收入版图,更是将国境线直接推进到雁门一带。
    苏油收到邸报的时候,正在衣锦军试验新式枪弹,气得将靶子打了个稀烂。
    远洋船队第一批三艘返程船只已经回来了,这把赚得有点凶。
    在琉球和麻留甲卖掉了一批货物与舶来钱后,换得的物资就已经堆积如山。
    于是张散命令其它船只继续航行,留下部分人员招募当地人修建仓储存放物资,然后腾空的三艘船塞满香料,贵重木材,宝石,矿料,种子等好东西,先期返回。
    就这样一趟还拉不完,得来回倒腾几次。
    其中就有一样好东西——天方胶。
    因为苏油非常重视胶类植物的收集,船队发现这东西后,第一时间便送了回来,而且还搜集了部分种子。
    但是很遗憾,这东西还是无法作为橡胶使用。
    但是作为玩胶漆的祖宗,四通商号的研究队伍很快就发现了这是一种极其良好的水溶性胶体。
    用处非常广泛,最关键的,可以替代蛋清。
    铳药的颗粒化,苏油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在搞了,最早的工艺,是将黑火药三种粉末过筛得到均匀的细粉,再按照试验比例,用鸡蛋清调和,放入制造最细笔芯的唧筒内,挤出成一条条细条,待半干的时候,切成小颗粒。
    送到干净环境中阴凉处放置,待蛋清干燥之后,成为火药颗粒。
    如今的铳药,成分配比更加精细,合理,还用硝酸铵进行了部分替代。
    今天试验的,就是用天方胶替代蛋清之后的效果。
    还有一项新武器,也要在今天测试。
    剿灭刘横虎的时候,部队发现用伏虏炮对付躲避在山崖上的匪徒,对炮手的技术要求太高了。这就是郭淮在军中,换成别的炮手,可能真得耽误不少时候。
    发现问题,那就要解决问题。
    苏油指示兵工厂,要研制出一种单兵可以使用的,通过神机铳可以发射,有效距离远超手抛的小型震天雷。
    其实就是尾管式枪榴弹,伏虏炮的弹药小型化后的产物。
    使用空包弹产生的气体作为弹体推力,将带有尾翼的小号震天雷发射出去,通过弹体头部的撞针撞击目标触发爆炸。
    王中正对苏油的恼怒不以为意,一发一发有条不紊地尝试:“少保不必如此,你不是说过吗?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以内,我觉得让辽国人明白这道理的那一天,不会太久的。”
    苏油翻着白眼:“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对吧?”
    王中正乐了:“啧啧啧……少保不愧腹黑到家的读书人,这句我喜欢!”
    说完,枪口略微向上一扣扳机,“呯!”的一声,铳口上一个纺锤形带尾管尾翼的榴弹飞了出去,以肉眼能看到的速度飞向前方十几丈外一面土墙,“轰隆”一声,将土墙和墙体前后几个标靶炸得东倒西歪。
    “好!这玩意儿够歹毒!太适合我这种不会操炮的了!”王中正对苏少保,嘴巴里从来都不乏恶毒的溢美之词。
    苏油嘴巴也缺德:“虽然你是内使,不会操炮那也同样该多学习!你在干啥?一会儿还要记录碎片数量和杀伤范围,这东西不是给你平射瞎爽的……”
    王中正摇头:“不不不,我觉得完全可以三段式列队平射……”
    “不能这么丧心病狂。”苏油摇头:“这东西工艺比硝化棉药包复杂多了,相同的成本不同的威力,现在两浙路人工费好贵的,一枚出去几百钱没了……”
    “如今两浙棉花即将成熟,接下来有用不完的硝化棉,炮军日常科目训练可以大搞起来,注意危险,安全操作,还要继续总结和完善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