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5章 改革从来不易!

      送走几位过来考察的大佬后,欧阳辨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
    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除了吴奎之外,其他的包拯,文彦博和富弼,在此之前他都是见过的,但都是以晚辈的身份去拜访,这次却是站在平等交流的角度进行的第一次接触。
    效果很不错。
    从几位大佬的神情看,他们对自己都颇为赏识。
    随着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越久,欧阳辨对这个时代的融入越深,他就越不愿意让给你此时的繁华毁于一旦。
    这里有他的家人,有他的朋友,有他希望保留住的美好。
    所以他希望对大宋朝贡献出自己的一些力量。
    这一次的水灾,灾民的现状是多么的凄惨他是看到的。
    他经常跑去灾民聚集的地方,远远的看着饿得浮肿的难民,尤其是小孩子面黄肌瘦的凄惨场面,让他有些不忍卒视。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对此难免有恻隐之心。
    他所说的理由,其实大多是对股东所说的。
    让股东支持他的决定,不是说几句慈悲为怀的话就可以的,资本从来都是唯利是图的。
    他要让西湖城加入赈灾,就必须给股东们找出理由。
    好在他超前的理念和知识让他足以找出很多的理由。
    比如说招募灾民建设西湖城,比如说用略高的薪资让灾民成为消费者,让西湖城新的商业中心,这些是股东们愿意看到的,所以也就能够执行下去了。
    反思了一会之后,欧阳辨忍不住苦笑了起来。
    原本只是想当一个富家翁,想要当一个无所事事的二代,但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了。
    圣母心要不得啊。
    欧阳辨叹息道。
    不过,这或许是一种更加有趣的生活?
    欧阳辨笑了起来。
    他回头看向巍峨的西湖城,微微笑了起来。
    大宋,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如今的大宋已经到了积贫积弱,沉疴入骨的时候了,再不变,就要病入膏肓了。
    王安石的变法,固然是找到了大宋患病的原因,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药方,或者说,开出的药方固然有效,但药的力量不足。
    改革里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后世欧阳辨看史书的时候,有人说,中国人屈从于暴力,但拙于制度创新。
    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
    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改革有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也有十几次。
    十几次改革大都失败了,而十几次改朝换代都获得了成功。
    当然,在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努力远不止这十几次,但毕竟有这么十几次大成功。
    改革当然也不止这十几次,可是却大都失败。
    也就是说,你要创新制度不行,推翻却可以。
    接受推翻而不接受改革,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呢?
    从某种角度来看,改革是利益调整,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这是各国都遇到的问题,不足为怪。
    所以,改革到底需要什么?
    欧阳辨对此苦思了许久,得出了两个结论。
    搞改革必须有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权威,我搞改革侵害了你的利益,你也没有办法反抗我;
    二是如果权威不够,就得有足够的补偿,我剥夺了你的一部分利益,给你补偿。
    当这两点都没有的时候,就麻烦了。
    皇权时代的改革,改革者要面对两大反对势力,一是既得利益者,二是皇权本身。
    没错,支持变革的皇权本身也是反对势力。
    不信你看看宋朝的变法。
    范仲淹的变法和王安石的变法,一开始皇帝是支持的,但皇帝一旦产生犹豫,他们转身一变就会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了。
    相对于两大势力来说,改革者从来都是弱势者。
    欧阳辨是个胆小的人,他刚刚到宋朝,即便是身为欧阳修的儿子,但他依然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然而了解越深,接触的人越多,他就知道有些事情他不干也得干,只要他在乎,他就得去干。
    可怜的小石榴,执拗的王安石,冷面的包拯,嘴炮欧阳修,几个拥有怪癖的哥哥,不务正业的母亲,可爱的小王堇……
    既然要变革,皇权本身就不是可以太过于依赖的。
    欧阳辨不想犯其他变革者所犯的错误。
    他既然有要改变的意愿,就要将主导的力量握在自己的手里。
    想要改革,就要面对三大力量。
    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
    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他暂时掌控不了,但资本的力量他却是可以营造出来的。
    西湖城,就是他掌控资本力量的根本。
    他要以西湖城为根本,将汴京城的资本力量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届时进可攻退可守,他可以回旋的余地就会大很多。
    在宋代,资本的力量其实不仅仅是资本的力量,里面还参杂了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这是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链接点,掌控了资本的力量,就可以左右逢源,做到很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想要改革,需要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但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不是吗?
    好在他还有很多的时间。
    ——
    文彦博几人在进入城内分了手。
    文彦博的车子走了没有多远,就掉头去了开封府衙。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但他知道包拯一定还会在府衙的。
    他很清楚自己这个同年,责任心极强,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他不会离开他的岗位的。
    难民虽然还没有进入汴京城,但城外的情况不容乐观。
    虽然现在还有粮食,但灾民从来都是不可控的因素,一旦有人恶意煽动,就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果然他来到府衙,包拯还在处理公务。
    “希仁兄,你都好些天没有回去了,小心嫂子责骂你,就算嫂子理解,你也得注意身体啊。”文彦博笑道。
    包拯摇摇头:“哪里敢休息,不说城外的灾民,城内的灾民也不少,大水进城,有不少房子倒塌,压死不少的人,有些低洼处更是凄惨,更是有不少的不良人趁机偷鸡摸狗的,我得盯着才行。”
    文彦博闻言脸色也有些不太好,叹息着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