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9章 李广倒台

      八月中旬,盛夏的酷暑还没有散去,便传来了一个噩耗。
    黄河决堤。
    弘治帝震怒,下旨派遣都察院副都御使张谦前去陕西巡查,大小事宜任其决断,对四品以下官员可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件事在朝野中也引起了轩然大波,黄河决堤不稀奇。自从成化年间黄河改道以来,其便似一个猛兽般肆虐沿岸百姓。
    修筑堤坝效果时好时坏,老天爷一个不高兴黄河就要决口。
    为了这件事天子召见百官询问解决之法,却并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弘治十年是个多灾之年。
    地震,蝗灾,旱灾,兵患,决堤......
    加上小公主早夭,清宁宫又发生火灾,实是大凶之兆,真有那不怕死的直言上书认为是奸佞蒙蔽君上所致。请求天子惩处奸佞李广等人,以谢天下。
    这其中的代表便是给事中叶绅,御史张缙。
    弘治帝虽是好脾气,但这次却是直接驳回了奏请。
    在他看来有两个人不能动,一个是寿宁侯张鹤龄,另一个则是李广。
    前者是皇后的亲弟弟,后者则是弘治皇帝的心腹宠臣。
    但天子弹压的越厉害,进谏的人便越多,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联名行动。
    近百名官员联名上奏,矛头直指李广。
    这下弘治皇帝吓坏了。
    他还没有将一百名臣躬拉下去廷杖的魄力,只得先叫来人占卜,得知占卜结果是李广在万岁山建毓秀亭犯了岁忌,这才松了一口气向百官服软,下旨搜查李广宅邸。
    李广闻讯竟然直接自杀。
    这一查不要紧,竟然在李广府邸之中发现了堆积如山的金银。
    又有人在李广书房的箱匣中发现了一份厚厚的账本。账本上详细的记载了献礼的官员名目。只不过金银数量都用黄白米代替。
    弘治皇帝问左右李广为何收了这么多的米粮,左右答曰这不过是金银的隐晦说法。
    天子暴怒,下令查抄李广宅邸,一并罚没入国库。
    除了金银,还发现李广府中有顺天府近万亩田亩的地契,大多是他以极低的价格强买来的,或者索性是强占。
    弘治皇帝下令将李广强占来的这些土地归还于民,这赢得了京师百姓的称颂。
    李广自杀这一件事引发了不少连锁反应。
    因为弘治皇帝手中握有行贿官员的名目,导致那些向李广行贿的文官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干脆直接上书请辞。
    由于涉贿官员实在太多,弘治皇帝也不好发作,不然面上无光的是他这个皇帝。
    故而他便索性允准了这些官员辞官的请求。
    弘治十年八月,爆发了一股辞官热。
    一下子走了一批官员,自然得有新官填补上来。
    弘治皇帝调任不少地方官进京填补空缺,这才算把这场辞官风波平息。
    李广跌倒,弘治吃饱。
    这是民间孩童们编出的歌谣,虽然浅俗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光查抄李广府邸查到的金银就足足是大明国库一年的收入。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李太监一点也不为过。
    这日谢慎和王守文、谢丕一起在府中吃酒,庆贺奸佞倒台。
    “谨修这下可以放心了吧?李太监这一倒,再没人能找你麻烦了。”
    王守文一边将葡萄丢入口中,一边笑着说道。
    谢慎白了他一眼道:“子文兄这话偏颇了。没有李太监还会有张太监,王太监。一个太监倒下去,还有千万个太监站起来。”
    噗嗤。
    王守文笑出了声。
    “一个太监倒下去,千万个太监站起来。谨修,你这说法倒真是有趣。”
    谢慎伸了一个懒腰,淡淡道:“怎么,这不是符合主流文臣价值观吗。”
    谢慎口中总能蹦出一两个王守文听不懂的词语,他早已习惯。
    不过他还是下意识的问道:“价值观是什么东西?”
    谢慎无奈笑道:“价值观就是人们的看法,对天下的看法,对天下人的看法......”
    李广倒台确实有些出乎谢慎的意料。主要是足足提前了一年。
    按照历史的既定发展,李广是要在弘治十一年才会倒台的。
    想不到谢慎穿越的蝴蝶效应如此明显,竟然让李广倒台提前发生。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事情都会跟着发生改变,历史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总会往正确轨迹偏转。
    倒是辞官热潮引起了谢慎的注意。这些官员行贿贪污最终却全身而退倒真是便宜他们了。
    “阉人并不都是奸佞,文臣也不都是忠良。”
    一旁的谢丕酌了一口女儿红,悠悠道。
    “便说这次抄家李广,在其府邸中发现了向其行贿的官员名目,其中大部分可都是文臣。”
    谢慎点了点头道:“以中说的不错,奸佞与否不能看脸。”
    王守文觉得有些无趣,嘟囔着嘴道:“不说这些了。听说谨修老弟在山西入了一家钱庄的股,该是日进斗金了吧?”
    谢慎摇了摇头道:“钱庄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赚钱......”
    王守文嗤笑一声道:“我会信?”
    “真不骗你,京师富商虽多但他们大多有自己稳定的渠道,周转银钱并不困难。相较而言,倒是小商贾存银兑银的多。”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钱庄发展为票号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吸纳银钱。
    晋商需要大量的银钱流转,故而也许会存银兑银。
    但京师这些商贾却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官家背景,并不十分需要银钱流转。
    在这种情况下想让济盛昌的牌子在京师打响便需要另想办法了。
    “那就从小商贾那吸银啊。”
    王守文不解道。
    “小商贾存银数量少,且兑现时间不确定。如果遇到挤兑拿不出钱来不是砸自己招牌吗。”
    钱庄或者票号想要赚钱就不能让存银在库里躺着,而要让钱流转起来。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贷。
    大商贾的银钱兑现时间比较固定,易于安排放贷。
    可小商贾这方面就不好控制了。万一走漏风声遇到挤兑那真要砸了招牌又赔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