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57节

      清河郡主回头听到声音,结果一看萧评竟然在此,清河郡主连忙拭过眼角的泪珠,缓缓地行到萧评的面前,“明王!”
    “郡主,明王忧心于郡主,已经在此等候多时。”萧评未来得及说话,结果身边的人再一次脱口而出。
    萧评再一次转头瞪了某人。
    可惜他那一张脸杀气不足,这一瞪,没有威严。
    清河郡主一愣,完全无法想像萧评竟然会担忧她?
    震惊无比的人回过神后,连忙冲萧评福福身,轻声地道:“谢明王忧心。”
    这感谢都来了,萧评若是矢口否认,将来还打算跟清河郡主好好相处吗?
    “我说过,不管我们为何定下婚事,从我答应娶你的这一刻开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不会让任何人欺负你。”萧评早前说过的话,便是很适合拿出来解释他来此的原由。
    清河郡主再次一怔,这话她当然记得,只不过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萧评再一次提起。
    承诺,这世上的人重诺者有几何?
    “回府了吗?”萧评有此一问,清河郡主连忙道:“是。”
    贺遂走了,带着他新娶的夫人,那个看着似是温婉,眉宇间又带着几分傲气的人。
    “我送你。”萧评顺理成章地接过话,清河郡主啊的一声,“不用。”
    然萧评并不把她的拒绝放在心上,仅是催促地道:“走吧。”
    好吧,她的拒绝无效,那便只能听他的。
    同时,清河郡主亦在心里给萧评记上一笔,说一不二,霸道专行。
    萧评倒是觉得有些冤,只因一旁追随的人不断动唇,那意思萧评当然知道,不就是让萧评送人回去。
    萧评再是不乐意,人还是不断地喊,大有萧评要是不做,回去他一定跟萧宁告状的架式。
    萧评的脸沉了下来,想起萧宁的聪明。算了,莫让一个孩子想多了,将来她也是要嫁人的。他总得给萧宁留下些好印象才好!
    故,萧评果断地出言,坚持送清河郡主回家。
    一旁伺候的人一脸的姨母笑。不错不错,他们家郎君当年追求心上人的时候,也是这般贴心的。
    只要用心,清河郡主一定能感受得到,就算从前心里再有贺遂,贺将军都成亲了,时间总会让人淡忘一切的,包括心爱的人。
    想着想着,又是想起萧评。
    这一位坚持了十几年,不管多少人相劝,多少女子投怀送抱,他就是不为所动。别说当他父母的人着急,伺候在他身边的人何尝不急。
    好不容易有一个清河郡主上门,两人谈了什么,身边的人被三令五申,不可向外透露半句。
    对萧评身边的人而言,能让萧评答应下这门亲事,就是清河郡主的本事,将来两人能不能琴瑟和谐,这夫妻相处之前,都是你来我往的,只要彼此都能有心,就没有什么事是不成的。
    就该从现在开始,在清河郡主最脆弱的时候,让他们郎君靠近郡主,安抚郡主。
    只能说,萧评完全不在意将来他和清河郡主怎么的相处,但他身边的人,哪一个不急?
    ***
    不知不觉,迈入寒冬,便迎来了新年,萧宁在此前向萧谌提出一个建议,帝王用年号。
    年号这东西,到现在为止尚未用来纪年,中华上下五千年,始于汉武帝。
    年号以纪年,也是代表了皇帝,可以用来加强天下人对皇帝的印象,开创新的开始,多好的寓意!
    萧谌对萧宁的小脑袋瓜子实在是服了,甚以为她这主意不错,眼看这就要迈过新年了,那就开年便改元,为建元。
    萧宁真没有提议,只能说,或许帝王们都是一样的心思。要知道汉武帝始创年号用的就是建元。
    好吧,自家老父亲要是能像汉武帝一样,也算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只要能不好战,别打得朝廷都成了空壳,一切都好说。
    当然,扬州传来消息,百姓安宁,再未起争斗不休,一应粮食皆已送至扬州,助扬州百姓度过危难,扬州百姓皆对朝廷感激涕零。
    与此同时,新年的第一个早朝,萧谌得到工部传来的消息,萧宁的公主府得以建成,既如此,萧宁是不是自此搬入公主府,公主府内的一应属官,都得讨论。
    萧宁虽然觉得这朝廷的事不少,不好新年的第一次早朝就讨论她的事,萧谌却不在意。
    面对萧宁的不认同,萧谌直接提出,只问众人,此事当如何?
    政事堂的诸公对视一眼,萧宁的事亘古未有,开一朝之先例,让他们提意见,先考虑清楚再说。
    萧宁总不能昧着良心说她不乐意,不急于要属官吧?
    之前一直习惯大权在握,手里有人的人,现在手底下没有真正属于她的班底,行事多有不便,那断然不能。
    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的,萧谌心里一直希望萧宁能长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可惜外面的人没有一个允许萧宁慢几步。
    萧谌想到萧宁离他左右,内心是不乐意的,却也知道,不乐意也得乐意。
    “公主太师、太傅、太保,诸位都有何意见,以为哪一位合适?”心情再不好,萧谌也得为萧宁选定身边的人。
    一听这三师,完全是按照太子三师准备的,不少人心情变得十分的微妙。
    但事至于此,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萧宁羽翼已丰,观这天下一桩桩的事,有多少是萧宁参与的,又有多少是萧宁出手解决的?
    人有本事,在她羽翼已丰的情况下,他们断然不可能阻拦得了萧宁。
    孔鸿很是直接,“臣以自荐。”
    作为萧谌和萧宁身边的人,孔鸿那是他们父女的死忠,旁的人需要考虑要不要上这船,孔鸿早已跟他们绑在一起,根本不需要想。
    “好,且由左仆射为公主府太保。公主太傅为仁侯,太师,姚卿可愿?”萧谌心下早有人选,三师三公,这倒是一人都不能少,萧宁身边的人,必须得是对他们父女一心,不会思量如何挑拨他们父女关系的人。
    并未在场的瑶娘怕是如何也想不到,她竟然被封为公主三师之一。
    众人亦是同样的想法,别的人他们没有什么意见,可这瑶娘,这一位可是女子。以女子之身与天下男儿相提并论,成为公主太傅,萧谌确定不换一个人?
    姚圣被点名问,作为最后一个成为萧宁师傅的人,姚圣打从一开始考虑的就是,往后如何才能叫萧宁安然无恙。
    这样一个女子,做了无数女子想做但做不到的事,又为天下男儿所畏所敬,难能一见。
    “臣愿。”姚圣恭敬地应下一声,表明的是他的态度。
    “陛下,公主太师和公主太保,臣等无异议,可仁侯为公主太傅?”水货并非是因为自己当不上而不喜,一个挂着师名,实则从未教过萧宁东西的人,在萧宁的面前一向抬不起头。
    但瑶娘是女子这一点,值得人深思。
    萧谌并不回答,只是望着萧宁问:“你怎么看?”
    “仁者,厚也,心存仁义者,自无往无不利。为世人称赞而不骄,为人所不知而不躁,仁侯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萧宁句句发自肺腑,瑶娘在未捐粮之前,萧谌和萧宁因许多原由,并不能对瑶娘论功行赏。
    试想与她一般无二,为萧谌和萧宁安顿后方的孔鸿得以为左仆射,为七相之一,就因为瑶娘是女儿身,便不能出头?
    瑶娘从未在萧宁的面前流露丝毫不满,当扬州有需要时,瑶娘第一个出头,第一个让天下看到,天下有难,人皆尽心,她是女儿身,亦不曾忘记这一点。
    让瑶娘成为萧宁的先生,教导于萧宁,萧宁求之不得。
    听完萧宁的话,再是不同意此事的人,这一刻都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萧谌道:“另,你府上的属官,且由你来提拔。”
    如此放权,更是验证萧谌对萧宁的信任。
    萧宁道:“如此,儿请以笔试取有意为儿所用之士。”
    笔试,虽说萧宁之前想出的取才之道也包括在其内,但似乎听来萧宁这提议,又有些不同。
    “你做主,请三师相助就是。”萧宁的人,就得是合萧宁用的,萧谌要求不高。
    “唯。”亲爹爽快,萧宁自是欢喜,这叫其他人想再细究萧宁其中的细节,人家当爹当皇帝的都不打算多管,他们这些臣子,当真要问那许多?
    “这一年新开始,扬州水灾得以平静度过,这是好事。然国库空虚,如何迅速充盈国库,不叫朝廷再因粮食不济,无法救济百姓,亦为要事。”萧谌虽然乐意萧宁想出好法子能够解燃眉之急,可同样的办法能用一次,却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一次又一次受制于人,手中无粮可救百姓,这并不是好事。
    最好的办法就是充盈国库,国库若是粮草充足,何必再求于人。
    萧宁毫不犹豫地道:“开荒修渠引水。”
    端是直接干脆,同时也道:“此事,非一州推行可。儿请巡视各州,落实开荒之事。”
    这主意一个接一个的,政事堂诸公都拿诧异的眼神看向萧宁。
    “民以食为天,若是不解决民生大事,谈何振兴大昌。是以,当落实开荒事宜,叫天下百姓知道,我大昌将百姓的之事牢记在心,时时刻刻,从来不曾忘怀。”萧宁一向会说话。
    “如何落实?”其实对于开荒这个事,政事堂的人说句心里话,懂是太少。
    第127章 我给你养人
    萧宁早已有所准备,“以各将士为主,助民开荒。战事已休,然边境未宁,将士不可遣。儿以为,将士当自给自足,不宜一应供需,都由朝廷供给。”
    这个主意对于朝廷而言自然是好事,不过这领兵去开荒,如雍州、冀州、青州之地,那是萧宁攻下的地盘,推行得甚是不错。
    其他地方,未免有些差强人意。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萧宁才会决定请之,巡视各境,既为安抚民心,同时也必须要将开荒事宜大力推广。
    人口少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事,但若是想让一个朝廷强盛起来,粮食是基础。
    只有百姓能吃饱穿暖,才会考虑下一步。
    比如娶妻生子。
    若是连自个儿都养不活,如何娶妻,如何生子?
    饿死的人从来不少。
    萧谌道:“打算何时起程?”
    “自然是越快越好。”春耕未开始,这个时候就得准备,可不能等到春耕再动,那不是要等到明年再去了。
    “另,儿请工部半数官员相随。”萧宁可没有忘记专管这些事的部门,万不能把人留在雍州,天天坐而论道。
    “可!”父女二人一向以民生为重,萧宁现在想办的事,不过是为了落实百姓的境况,解决百姓的问题。
    “是否调秋尚书回京一趟?”秋渠这一位工部尚书,就没有回雍州的时候,全国的工程,大工程他盯着,小工程虽然不需要他,可他最希望的莫过于通天下之渠,可养于民。
    “不必。”萧谌第一个反对,“秋尚书行事自有章程,一应计划早有安排,调他回雍州,让他陪阿宁一道巡视,多此一举。”
    萧宁都要去巡视了,就为了查看全国工地是否有问题,秋渠在各地修渠,东奔西跑,忙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让他回来陪萧宁一道走走,这不是一件事让两个人浪费时间其中?
    萧谌和萧宁心知人才难得,能一人做好的事,就别让两个人都耗那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