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23章 温水煮青蛙

      第四百二十一章温水煮青蛙
    历史上的贾诩在回乡的途中,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
    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
    之后在吕布郭汜火拼之时,他见形势不妙,又跑去投靠同乡段煨,在段煨那还没呆多久,又跑去投了张绣。
    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
    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
    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对他“执子孙礼”。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投奔张绣后,见张绣打不过曹操,又忽悠自己的主公张绣归降了曹操。
    一番下来,该死的都死了,而他贾诩却越混越高,最后居然混到了太尉的位子上,在这人才辈出,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居然弄了个寿终正寝,也难怪他会被称为三国第一聪明人。
    大殿中,百官们见贾诩这个权利受损最严重的吕布手下第一重臣都没有什么意见,他们这些有望掌握实权的人就更没什么意见了。
    “王上圣明,贾大人之言,臣等附议。”
    ……
    见此刻大殿之下的文武不再有人反对,吕布接着说道:“从今日起,官职品级分为九品十八级,如三省之相皆为正一品,各部尚书为从一品,以此类推。”
    “封郭嘉为门下省中相!”
    郭嘉出列走到大殿正中,冲着吕布弯腰一礼:“臣,郭嘉,谢过王上!”
    以郭嘉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这三省六部制的好处,相权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弄权的同时,又大大的增加了办事的效率。
    郭嘉本就不是弄权之人,这种对将来大业有帮助的制度自然是极力赞成。
    吕布对着郭嘉点了点头,随后接着说道:“封徐庶为尚书省由相,因徐庶暂且有要事在身,由贾诩暂领其职!”
    贾诩冲着吕布拱手一礼,道:“谨遵王上之命!”
    吕布不禁暗叹一声,那诸葛亮非要跟老子作对做什么,弄的现在老子连三省之位都凑不齐。
    至于六部尚书之位,吕布的目光在大殿之下群臣的脸上一一扫过,沉吟了片刻,随后嘴角慢慢的扬了起来。
    “封马良为户部尚书,封蒯良为刑部尚书,封蒋琬为吏部尚书,封伊籍为礼部尚书,封文聘为兵部尚书,封马均为工部尚书。”
    马良、董和、蒋琬、文聘等荆襄世家不禁微微一愣,随后脸上闪过一丝喜色,纷纷朝着吕布俯身一拜,齐声道。
    “臣等谢过王上。”
    册封这些人为六部尚书,除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有着不俗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吕布为了收服这些荆襄士族,让这些世家门阀的利益与自己捆绑到一起,全力的支持他接下来的所要做的事情。
    既然糖已经发了,那么接下来也该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对了,先前寡人准备说什么来着?”
    吕布故作沉思,片刻之后,一拍脑门,道:“哦……想起来了,寡人好像还未给诸位解释一下这东厂的职能。”
    “这东厂嘛,其实也没什么特权,只不过是拥有同锦衣卫一样的侦缉、拿人之权,但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
    “不过,在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之时,东厂都要派人前去听审。”
    “对了,同锦衣卫一样,东厂也是直属于寡人。”
    “……”
    “……”
    “……”
    吕布此言一出,一时间,整个大殿之内鸦雀无声,满殿文武的脸上神情各异。
    你管这个叫没什么特权?拥有同锦衣卫一样的侦缉、拿人之权还不叫特权的话,你还想要什么特权?
    要知道锦衣卫的侦缉、拿人之权,可不是普通的侦缉、拿人之权。
    他们所侦缉的对象,所能拿的人,可是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所有人,这还不叫特权?
    有了一个锦衣卫还不够,还要弄出一个东厂,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锦衣卫也就罢了,赵云如此刚正不阿的人统领锦衣卫,使得现在渐渐了解赵云人品的文武们此时对锦衣卫也不像先前那样那么的排斥了
    毕竟赵云虽然拥着有很高的权利,但他做事向来极有分寸,极有原则,从不徇私枉法。
    可是……满殿的文武众臣的目光此时不约而同的全部投到了立于吕布不远处的李莲英身上。
    一身阴柔的气质,虽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但那一脸尖嘴猴腮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好人。
    让这么一个人拥有这么打的权利,想想都感到背后一阵发寒。
    蒯越走到大殿的正中,对着吕布弯腰一礼,道:“启禀王上,本朝尚无宦官执掌实权,参与朝政的先例,王上此举是否有些不妥。”
    到了此刻,蒯越这等人物自然看出来吕布大肆册封并且重用他们这些士族子弟的用意,而他也能看的出来,吕布先前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做铺垫。
    刚开始还以为吕布良心发现,终于看到了他们这些士族子弟的付出,终于开始拿正眼来看待他们了呢。
    没想到,在他们的脖子上套上了锦衣卫这么一根绳索还不满意,还要再给他们套上东厂这么一个狗链,吕布此人的心术可见一斑。
    东厂如今已经成立,而且还是在没有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所开设的,此刻再想要劝阻吕布废除东厂,以他对吕布的了解,显然是有些不太可能。
    明知事不可为,那么就退而求其次好了,即便不能让吕布废除东厂,至少也要吕布换一个像样一点的人物来统领这个官署。
    可是,吕布会愿意吗?
    原本,吕布还准备着待改元开国之后再将东厂给拿出来,可是,赵云的行事作风显然不尽人意,锦衣卫也并没有后世大明朝之时的锦衣卫那么好用。
    虽然现在的锦衣卫并没有后世大明朝的锦衣卫那么臭名昭著,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吕布才会放心的将锦衣卫交给赵云统领。
    不过,既然赵云所统领的锦衣卫做不来那些脏活累活,那吕布也只好将东厂给提前放了出来。
    只见吕布笑着摆了摆手,道:“异度此言差矣,寡人先前不是说了嘛,默守陈规所能带来的,只会是灭亡,而这东厂也并没有什么其他权利,只是拥有侦缉、拿人之权而已。”
    “况且,寡人所开设的这东缉事厂的统领也只能由宦官来统领,反正这些宦官们闲着也是闲着,就拿他们当捕快来用好了。”
    其实,吕布开设东厂的目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在将来,各个衙门都要有东厂的人员坐班,包括领兵在外的武将,他们不参与任何政务,只负责监视这些官员。
    当然,此刻吕布并没有把这一条说出来,他担心会超出这些官员们的承受能力,会遭到巨大的反弹,就一步一步来好了。
    毕竟此刻还不是大一统,这天下还有一半在别人的手中,如果做的太过分,恐怕会收不了场。
    听到吕布说这些宦官只是如不快一般侦缉、拿人,并没有其他任何权利,大殿之内的百官们也就不再反对。
    莫不是这东厂只是吕布觉得锦衣卫权限过大,如同三省六部分丞相的权利一样,这东厂也只是用来分锦衣卫的权利?又或者是,对锦衣卫不放心,用来监视锦衣卫的?
    想到这,蒯越不禁默默的退了回去。
    见大殿之下的文武们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吕布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另,除三省六部外,寡人决定另设一院,名为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其最高官职为枢密使,由寡人来担任,战时不受三省六部节制。”
    军权的重要性,此时的吕布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也正是因为他有了军权,才能将天子玩弄于鼓掌之中,政权他或许还可以分出去,但他绝对不可能将军权交于别人。
    因此,像这种相当于三军总司令的枢密院最高的官职,自然只能由他自己来担任。
    对于此事,文官们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像军权这种敏感的东西,他们可不敢随意的乱发言,这种东西要是敢瞎掺和的话,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连掌握兵部的文聘也不敢在此事上面多说什么。
    武将们对此就更没有什么意见了,他们大部分都是吕布一手提拔上来的,跟着吕布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对吕布自然是心服口服,换一个人来驱使他们,还真不一定使得动他们呢。
    其他人不说,但是许褚那愣头青,除了吕布以外,还真不一定有人能使得动他。
    枢密院的事情没人反对也在吕布的意料之中,毕竟在军权这种事情上,只要脑子没坏,就绝对不会有人在此事跳出来反对他吕布掌握兵权。
    见无人反对,吕布负手在御阶之上来回的走了两步,接着说道:“先前,因急需用人,寡人曾提出一个科举选材的法子,就目前来看,效果还算不错,所以,寡人决定,从今往后,每三年在长安举办一次科举考试,天下士人皆可参加。”
    吕布话音刚落,马良、蒯越等出身世家之人本能的想出列反对,他们刚准备出言反对,吕布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让他们身体微微一颤,不动声色的将刚刚迈出去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
    只听到吕布淡淡的说道:“哦……对了,方才那些被拖出去的官员们,既然锦衣卫觉得难办,那就交由东厂去办好了。”
    交给东厂去办?
    马良、蒯越等人不禁扫了一眼立于吕布不远处的那个宦官一眼,见到那宦官嘴角略显阴寒的笑容,马良、蒯越不禁感到心中一凉。
    到了此刻,他们渐渐有些明白吕布为了要开设这个什么东厂了,随即,马良、蒯越等人也就默默的退了回去。
    吕布既然已经将六部尚书这等重职给了他们,如果他们再不做出点让步的话,恐怕到时候吕布真的会和自己等人翻脸。
    也罢,反正也并没有规定世家子弟不允许参加科举,况且,那些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又有几个能读得起书的,又有几个能有真材实料考的上科举的。
    即便有,那也只是少数,治理这偌大的天下,不还是主要依靠着自己等这些世家所出的文人,就让出一部分名额好了,反正又不会伤筋动骨。
    想到这,马良、蒯越等出身士族的官员也就不再反对,省的到时候吕布真的和他们撕破脸皮,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枢密院无疑是一个很先进的制度,这个制度直到后世都依旧存在,至于科举,那就更不用说了,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而这个时代供养一个读书人可不像后世那么容易,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出自各大世家门阀,在野的寒门子弟也不是没有,只不过相对的要少上很多,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普通人家能一年到头不缺吃不缺喝的已经更不容易了,还有什么能力去供养一个读书人,更何况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白纸之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抄刻在竹简之上,制造起来成本比较高,费时费力,普通人家也用不起这玩意。
    因此,马良等世家门阀的人对此抵触心也不是特别的高,再加上也确实从吕布手上得到了足够的利益,自然也就不去再考虑想这些。
    造纸之术吕布虽然不会,但大概的一些东西还是知道的,再找马均商议一番的话,制造出来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把造纸之术与印刷之术拿出来,也正是要给这些世家们一种假象,让他们觉得即便把举才之权放出去一点,这天下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读书人来给吕布选,让他们觉得此举对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的威胁也不是很大。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吕布还是懂的,吕布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让他们接受,煮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