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51章 考量

      对于赵煦的话,群臣悄悄对视。
    他们还不知道,赵煦与章惇已经将所有事情定下,根本没有外界揣度的那么剑拔弩张。
    赵煦也不管这些人想什么,确定了事情,交代几句,就又回转仁明殿。
    蔡卞瞥了眼章楶,见他无动于衷,情知雨过天晴,心里松口气,与章惇道:“大相公,嫡皇子出生,天下当恭贺,官家说大赦天下,应当尽早拟定名单。”
    ‘大赦天下’,基本上就是除了‘不赦之人’都要赦免,但从元祐初以来,降罪的文武官员太多了,‘旧党’清洗‘新党’,‘新党’掌权又清算‘旧党’,这其中有太多无法言说的龌龊。
    章惇回过神,环顾众人,道:“政事堂议事,枢密院参与,苏东坡也来。”
    苏轼一怔,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他。
    政事堂三相,加上枢相章楶,以及五部尚书,外加一个苏轼,一大群人出了垂拱殿,转向政事堂。
    今天注定是事情很多的一天。
    赵煦到了仁明殿的时候,陈皮送来了一份奏本,是政事堂为赵煦这个儿子拟定的名字。
    赵煦坐在孟皇后边上,看着熟睡的小家伙,翻开奏本,与孟皇后笑着说道:“诸位卿家为咱儿子取了不少名字,我念念,你听听。”
    孟皇后很疲倦,但没有睡意,微笑着嗯了一声。
    赵煦看着,道:“第一个,是杶。有芽,意为初生,隐含了成长,包容等。”
    孟皇后眨了眨眼,没说话。
    赵煦看了他一眼,又道:“第二个,是柏。是贞德,模范之意,又有坚强,圣德之延生。”
    孟皇后还是没说话,只是静静听着。
    赵煦便接着说道:“第三个是标……第四个是柘……第五个是桓……第六个是栾……总共就这六个了。”
    孟皇后听完,抬起头,看着赵煦道:“官家,取的是什么?”
    赵煦合上奏本,看向边上的小家伙,道:“朕取的是‘权’,权者,谋变也,智必知,明轻重,不依常规,兼明通达……”
    “赵权……”
    孟皇后嘴唇轻动,双眼发亮,抬头看向赵煦道:“官家,就叫权吧。”
    赵煦笑着,看向襁褓里的小家伙,不知道是不是听到父母说话,睡梦中嘴角居然有笑意。
    “好。”
    赵煦轻轻按着襁褓,端详着小家伙。
    血脉相连的感觉很奇妙,他现在还是难以平静,儿子,孩子,情绪中充实又满足。
    孟皇后一只手也在打理着,轻声道:“官家,刚才娘娘说……”
    “叫母妃。”赵煦纠正道。
    孟皇后似乎没有多想,道:“母妃说,想将孩子放在她那养一阵子,臣妾答应了……”
    赵煦看向孟皇后,稍稍沉思,转头看向陈皮,道:“宫里还安静吗?”
    陈皮吓了一跳,连忙上前说道:“官家、娘娘放心,宫里一定安全,小人有脑袋保证,小殿下绝对安然无恙!”
    孟皇后轻笑一声,道:“官家不要为难陈大官,母妃的意思,是担心我第一次生孩子,照顾不周到,替臣妾暂且照顾着。”
    赵煦目光微微闪动,想着历史上后宫里的那些龌龊事,这是他儿子,决不容许任何人谋害。
    当即道:“将宫里再调整一下,人手再削减一些。仁明殿,庆寿殿都做些调整,御书房,尚衣监等,都要认真筛查。你晚上亲自见林尚书,那些不安稳的人,给朕打发的远远的!”
    针对‘旧党余孽’的行动,在朝野从来没有停止过,孟皇后以及她所生的孩子,可以清晰预见,很可能会引发一波反弹高潮,赵煦这是未雨绸缪了。
    陈皮明白了赵煦的认真,心里又惊又怕,躬身道:“小人领旨。”
    赵煦轻拍着身前的小家伙,道:“去母妃那也好,母妃养育了我们三个孩子,都长大了,朕也放心。”
    现在孩子的存活率,真的是太低了,能不能长成,人力着实有限,几乎全凭天意。
    “臣妾也是这样考虑的。”孟皇后轻声道。
    赵煦余光看了她一眼,不动声色的道:“你暂时也搬去庆寿殿,等孩子长一点了,再搬回来。”
    孟皇后双眼一亮,又有些犹豫。她毕竟是中宫皇后,搬去太妃的寝宫,怎么对外解释?
    赵煦摆了摆手,道:“就这么决定了。”
    孟皇后抿了抿嘴,这才没有说话。
    与此同时,政事堂的会议正在进行。
    章惇坐在首位,看了眼身前的手札,沉声道:“今天,说几件事,以消弭朝野的争论。第一,官家的旨意,‘军改’由兵部主导,枢密院协助。”
    还不知情的人神色微震,不断的审视着章惇的表情。
    他就这么同意了?涉及兵权,那可是颠覆性的改革,可能留下无穷祸患的!
    章楶没有说话。
    众人余光扫过他,又看向王存。
    王存面无表情。
    一群尚书等这才会意,官家不动声色间,已经摆平了这些‘障碍’。
    苏轼坐在这个地方,有些不适应,感觉着会议的凝肃,以及章惇的话,不断的拧眉。
    这个会议,完全不是他熟悉的方式,没有争论,争吵以及无休止的扯皮,十分的‘冷清’。
    章惇抬头看了眼众人,道:“第二件事,明年改元,要推出更多的‘新法’。第一,事关田亩,这个最为复杂,各部要加紧商议。第二,赋税,包括税种,税制,以及税务机构,权责等等,要进一步推进。第三,是吏治,有关‘京察’要有结果。对于各路府州县的体制,权责,要明确,责任到人,打击腐败,务实高效……”
    尽管赵煦明确了‘不全面复起新法’,但各种‘新法’还是要复来,只不过,相比于神宗时期的大搞大建,赵煦的改革有序,稳妥,目标准确,力道集中。
    在场的几乎都是老熟人,除了苏轼之外,对这些都很清楚。
    王存默默听着,没有出言。
    他哪怕成了右相,在朝廷中依旧没有多少发言权,尤其涉及‘新法’,他更不能出声。否则,迎来的不止是章惇等‘新党’的强力打击,还有引起宫里的不满。
    他现在是真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恨不得飞出京城,躲开这个漩涡,静观风向。
    章惇在布置任务,都是大体的,所以众人只需听着,无需说什么。
    等说了好一阵子,章惇抬头看向众人,道:“暂且这些,你们做好呈上来,政事堂过目,完善后,呈送官家御批。关于封赏的事,不宜再拖,过几天,紫宸殿大议,各部要做好准备工作,安抚好众位功臣,务必照顾全面,不能令功臣留怨。另外,工部尚书,我提议由苏轼接任。”
    这一次,众人忽然一震,有些僵硬的脑中开始飞速转动。
    ‘军改’由兵部主导,枢密院协助,看似没问题,实则大有问题,内核就是:军改主动权由枢密院转到了政事堂,简而言之,到了章惇手里!
    苏轼接任工部尚书,这里面,有着怎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