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15章 上河村的变化

      上河村里经过半个月的建设,也已经初见成效。
    村里的风车磨坊终于是建好了,有了这磨坊,就可以改变当地的饮食习惯,小河边带有水车的榨油坊也已经建立了起来,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人来这里榨油,新来的移民还未收获花生和大豆,家里存着大豆的当地村民暂时又吃不惯这豆油。
    单朋找到了一处稳定的粘土来源,是村子外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水塘塘边,有了这稳定的粘土供应,他便在自家大院子里搭建了一个陶瓷窑,烧瓷器最好用洁白的高岭土,这样更加方便在表面上釉作画,但只是做些土陶瓷,烧几个罐子盆碗什么的,倒也不用特别讲究。
    最近单朋家的生意不错,他找村中的木匠鲁建安给他打造了一个脚踏式拉胚机,只要用脚来回踩动踏板,这拉胚机上面的圆形操作台就能转动起来,方便陶匠在上面塑造泥型。
    单朋家目前经营最好的有两种陶器,一是用来腌制泡菜的各种大小的坛子,再有就是用来和面的面盆。
    这东西以前当地的村民用不着,但是现在有了磨坊,和汉部落的移民学会了大锅熬菜,锅边贴饼子的吃法,因此这和面用的面盆也开始跟着流行起来,成了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生活日用品。
    玉米饼这种东西,刚一在上河村中出现,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喝惯了大碴子粥的村民第一次有了这种满足的饱腹感,关键是还抗饿,并且贴饼子的口感也能让大众接受,因此在村里传播的很快。
    以前喝粥这种事情纯属被逼无奈,直接吃煮玉米那也是从小就吃惯了原因,否则让一个天天吃细粮精粮的人,连啃几根玉米,肯定得反酸吐酸水不可。
    可粥水这种东西,和干粮比起来它就是不解饱,当时确实觉得撑的慌,实在喝不下去了,但是撒上两泡尿,你看肚子里还能剩下什么?
    干粮就不一样,别看同样还是玉米,做成饼子塞进胃里它就不好消化,消化的慢自然就比较抗饿,干一上午的活也不觉得怎么累,甚至还可以多做一些饼子随身带着,要是出门砍柴,或者干农活干累了,还可以掏出饼子吃上一个,补充下体力。
    这在以前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曾经竹岛百姓的干粮,可能就是随身带几个干玉米棒子吧,等饿了时候就点堆篝火坐下来烤玉米棒子吃,既带不了多少东西,也不怎么解饱。
    当初为了让当地百姓配合汉部落编户齐民,全都给出了福利,只要愿意入户籍册,接受官府管理的,都给发一口大铁锅,现在这铁锅便派上了用场。
    村里现在最流行的美食,便是铁锅炖鱼,然后锅边贴玉米饼子。
    上河村这里的百姓捕鱼很有一套,不管是用竹竿削的鱼叉插鱼,还是用竹篓做成陷阱捕鱼,都十分的有效,也不知是现在这时代的鱼多还是怎么样,目前在村里的兔子没有长大之前,河里的鱼暂时成了村民饭桌上的主要肉食来源。
    同样,因为玉米饼的出现,谢里家的豆腐也终于在村里卖了出去。
    大豆这个东西,它甚至连辅粮都算不上,只能是杂粮的一种,以前的竹岛百姓种大豆,一是因为它有肥地的能力,和玉米轮作能使玉米增产,二就是拿它当饭吃。
    毕竟天天吃玉米也不是事,偶尔喝两碗豆粥换换口味也是极好的,当地百姓甚至连炒豆子这种简单的吃法都没研究出来,对于大豆的应用方法极为贫乏。
    但是现在不同了,谢里的出现使不起眼的大豆变成了各种好吃的食物,以前因为天天喝粥,和汉部落的饮食习惯有点不对路,所以百姓不是很感兴趣。
    现在他们也开始吃饼子,吃干粮之后,也学会了炒菜炖肉,也希望吃完饼子能弄碗汤喝,再加上村民擅捕鱼的情况,谢里作为十户移民中最会吃的大厨,趁机推出了鱼头豆腐汤这道汤菜。
    不需要什么过多的材料,只要把豆腐和鱼放在一起清炖,撒上点盐,鱼肉的鲜美,豆腐的清香,便能完美的展现出来。
    吃着鱼肉和豆腐,就着饼子食用,吃饱了再盛碗鱼汤灌灌缝,谁都要挑起大拇哥,来上一句‘美滴很美滴很......’
    同样因为一天三顿干粮的原因,让谢里家的豆腐脑也卖了出去,为了推销自家的豆腐脑,谢里专门找田桥联系了一下,问问郡里什么时候能有糖卖?
    类似的消息逐渐汇总到了铁砧的书案上,他也没怎么看,直接将各地移民需要的东西列了一张单子,然后送到拓海郡询问有没有办法弄来,他们这边出钱买。
    对于这种情况,拓海郡当然是没问题的,甚至他们还比较高兴,别的可能无法满足,但糖一定是有的。
    因为汤部落和他们拓海郡这边全都有大量种植甜高粱,每个丰收季就是一次榨季,两地产糖无数,但是当地百姓对于糖的消费能力有限,要不是因为糖几乎不存在保质期的问题,可以无限存储,恐怕拓海郡那里早就急疯了。
    现在有了新的倾销地,拓海郡这边二话不说,直接发了两船的红糖过去,告诉他们可以存起来慢慢卖,事实上像是这种小事,大树连管都不管,他还有许多的大事要做,卖糖这种小事顶多听手下汇报一句,然后点点头,说一句知道啦,也就只有这样而已。
    谢里弄到足够的糖后,他的豆腐脑就好卖了起来,贴饼子美味顶饱,却比较干燥,来一碗红糖水豆腐脑就是极好的顺口之物。
    再加上村里几乎没有任何甜食可以享用,这红糖豆腐脑甚至一度成为了村里大人小孩都十分喜爱的一道零食甜点。
    许多百姓还埋怨道,这红糖豆腐脑可比那天请他们喝的什么白豆腐美味多了。
    种种新事物的出现,让村民们和新来的十户移民产生了更多的交际,就像管陶家的小女儿,如今也才虚岁十二,却因为要学习汉部落的养殖技术,经常往移民家中跑,这自然不可避免的就从移民的人家里看到听到了很多新东西。
    见到自家闺女害羞的跑了出去,管陶笑着摇了摇头,也下了竹楼跟在后面,结果发现这孩子果然又去了任氏兄弟家里,正趴在任家的兔子圈外面看着,任左则是和自家闺女在一块聊着天,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任家一共分得十只大兔子,其中有四只是公的,六只是母的,平时都是公母分开来养,以免公兔子发情,弄死了刚生出来的小兔崽子。
    这些兔子在新地方安顿下来后,很快就繁殖出了第一代,六只母兔子里有五个怀了崽子,最后一共生下来三十四只小兔子,其他几户移民家里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当地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实在是他们没有想到这兔子竟然这么能生,三十多只兔子长大之后要是再按这么个生法,那岂不是一下会生出来千八百只兔子?!
    好家伙,看来汉部落那人说的,只要养了兔子,以后便不会再缺肉吃,看来是真的了。
    “任左哥,这雪兔两个月便能生出一窝吗?”管陶的女儿管晴好奇的问道。
    “没错,所以等以后这兔子养大了,可就要快点吃啊,要是吃不及的话,以后恐怕兔子要多的到处跑了。
    不过实在吃不下也没关系,我们那边都流行做腊肠,兔子的肠子不少,到时候直接肠子把兔肉装起来,熏制成腊肉,便能多存放两年。”任左介绍着情况说道。
    管晴听完笑了起来,忍不住羡慕道,“汉部落那边真好,住着漂亮的房子,种着好吃的粮食,还有吃不完的肉食,你们那边的日子可太安逸了。”
    “嘿嘿,这没什么,等咱们的这水稻种上,牲畜养好了,一样能过上好日子,到时候攒些银钱,再起一栋新瓦房出来,也弄个大大的院子。”任左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说道。
    管晴听完脸色稍红,她试探性的问道,“任左哥,你以后有了身份证,会娶我们这里的女人吗?”
    任左认真的点了点头才说道,“等我办了这身份证,估计上面的户籍就要变成这里的了,当然是要娶这里的女人了,再说别的地方我又不认识。”
    管晴听完脸更红了,只是任左这个家伙并没有想到管晴是在暗示自己,这个直男还以为妹子只是在和他聊闲天。
    这个时候,管陶也现身走进了任家的院门,任踪正在院子里搭建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制一把镰刀,这镰刀是以后用来收割水稻用的,虽然现在还没种,但必须提前准备起来,等丰收的时候,少说一家也要准备两三把才行,村里的镰刀缺口很大。
    看到管陶进来,任踪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而是抬起头看向他,手中不停,嘴里招呼道,“原来是管大哥来了,快坐快坐,院子里的桌上有糖水,你自己倒来喝,别客气。”
    “好好好,你先忙,我可不会跟你客气的。”管陶回应了一句,便自己搬着小板凳坐到了桌子旁,取了一个茶碗倒了一杯糖水喝。
    院子里正在和任左聊天的管晴也看到了自己爹过来,她娇羞的道,“爹,你怎么来了?”管晴还以为她爹真是来给她说亲的。
    “怎么了,许你来,就不许爹过来串门了?任左,我听我家闺女说,你们有什么相册,跟身份证上那个照片一样,可否容我一观啊?”管陶戳着戳自家闺女的额头说道。
    .
    .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