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2节

      现如今,沈夏就穿成了这么一位,小家庭里的“奸臣”。
    她躺在床上,开始回忆小说内容,看看原主究竟有什么“奸臣”事迹。
    小说其实很简单,讲的是农家姑娘沈冬来和沪市下乡男知青秦风的爱情故事。
    小说开始的时间是七六年,女主角沈冬来周岁十六,虚岁十七,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遇上了下乡的城里知青秦风。
    秦风只比沈冬来大一岁,少男少女相恋,私下里互许终生,只等着沈冬来年满十八周岁,便去领证结婚。
    谁想不仅男知青秦风的父母反对他们两人处对象,连沈冬来的家人也不同意沈冬来和秦风在一起。
    小说里,沈冬来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子女婚事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对于男知青秦风,也算喜欢。
    但是,女主角沈冬来的二姐沈夏来却不赞同,她觉得城里来的男知青靠不住,更准确来说,她觉得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秦风靠不住。
    与其让沈冬来和秦风结婚,在秦风有回城机会后赌秦风的良心,赌秦风会不会抛弃沈冬来。不如让沈冬来听她的,找一个父母都是双职工的独生子,或者找一个公婆有些能力的,可以给沈冬来安排正式工作,让沈冬来接班的。
    沈家二姐沈夏来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她初中毕业以后,家里没有关系,县里招工的机会轮不到她。她便挑着,和初中男同学处上了对象,让那个男同学非她不娶。
    沈二姐又提出了条件,若是结婚,什么彩礼,三转一响她通通都不要,只要一个正式的工作。没办法,沈二姐对象家里父母只能先退休一个,把工作给了沈二姐,让她接班。
    显然,女主角沈冬来无法接受二姐这样功利的做法,但是沈夏来说服了沈家父母。在沈家父母看来,沈冬来如果真的能嫁到县里,能有稳定工作,那比嫁给穷知青强的多。
    何况男知青秦风不仅穷,家里成分也不好,父母都是高中老师,是臭老九。
    于是,女主角二姐便成了男女主爱情道路上的第一个绊脚石。
    之后,国家恢复高考,女主角沈冬来只是小学四年级的文凭,自然考不上大学。
    男主角却是高中毕业,但是为了女主角,他决心留在沈家庄,放弃高考。
    当然他不是直接没去参加高考,而是在考试时故意交了白卷,自然考不上大学。
    他这个做法更是感动了女主角,在七八年春天,女主角沈冬来年满十八岁,两人领取了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妻。
    谁想这时男知青秦风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既然他考大学无望,他妈妈决定提前退休,让他回城接班。
    男女主刚刚新婚,怎么舍得分开,自然一起回了秦风家。
    秦风父母对女主角这个儿媳妇很不满意,沈冬来是个农村人,去了城里是没有工作的。bbzl秦风父母都是高中老师,女主角仔细说来,小学都没有毕业,双方矛盾重重,这又是女主生活中新的波折。
    再这之后,又经历了男主角下乡前的青梅竹马,男主角高中时的初恋,和男主角可以讨论诗歌的女同事,女主角怀孕意外流产等等种种波折,两人终于一一克服,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故事在这里便结束了,但生活不会,对于男女主角之后的人生,作为读者的沈夏并不怎么看好。
    在小说里,女主角沈冬来一家人的描写并不算多,毕竟她十八岁和男主角秦风结婚,之后跟着秦风回了城。
    秦风是南方来的知青,插队所在的沈家是北方,一南一北,来回一趟不容易。至少在小说剧情里,女主角沈冬来七八年离开家,八三年她父母五十岁生日,她才第一次回家。
    当然,作为女主角,自然不会是没心没肺的人,她常常想家,思念家人。
    小说里自然是爱情至上,几乎没有怎么描写男女主这对小夫妻的经济状况。
    但从读者的角度看,沈冬来去了秦风家,她本人是没有工作的。秦风的工作也是接了婆婆的班,且只是个普通高中老师,婆婆又身体不好,需常常看病吃药。沈冬来便是想回一趟家,怕是也没有什么钱去买火车票。
    整本小说里,关于沈夏来这个二姐的描写多在小说开头,她是男女主爱情的阻挠者,同时也是整个沈家,有资格“说了算”的人。
    这个说了算并不是指她在家里有很大的权威,说一不二。
    按女主的说法,她这个二姐为人精明且最会察言观色,八面玲珑又能言善辩,是家里七个孩子中最讨沈长柱王翠翠夫妻喜欢的。
    按沈冬来的原话说,但凡是她二姐沈夏来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便是当下没做成,她也会绞尽脑汁,用尽手段的去做。
    所以在沈冬来离开沈家庄公社,跟着秦风去了城里之后,收到家里人不放心她的信件,也总觉得是这个二姐在家里挑拨父母,毕竟她没有按着二姐的意愿嫁给县里人。
    女主角沈冬来甚至曾隐晦的和丈夫秦风说,她二姐要给她介绍县里的对象,介绍所谓的面粉厂副厂长儿子。她觉得二姐未必是为了她好,说不定更多的是想和那个副厂长搭上关系。
    而她二姐不同意她和秦风回城,有一部分原因是见不得她跟着秦风,到了沪市,虽然她户口还是农村户口,但是她的孩子是沪市人。
    沈二姐呢,虽然户口在县里,那也只是宁安市下一个小县城,有个自来水厂的工作,又怎么能和沪市比。
    在女主角看来,她二姐虽然看上去和气好说话,但性子最是掐尖要强,肯定不愿意她这个妹妹过得比她好。
    作为读者,沈夏来觉得沈冬来这个女主角很是理想主,但在小说里,她毕竟年龄小,便是小说结尾,她也才二十三四bbzl岁。
    而且大多爱情小说,男女主角都是爱情至上的,有情饮水饱,除了爱情以外,旁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
    尤其女主二姐把婚姻当成获得更好生活的跳板,更是为人所不齿。
    女主角沈冬来和她二姐沈夏来矛盾的爆发是在沈夏来反对男女主谈恋爱之后,但这只是矛盾的爆发,更多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
    沈夏来想着小说中的剧情,又整理着脑海里有关原主的记忆。
    二姐沈夏来是做了三分事,能夸成七分的。沈家七个孩子,对父母都算孝顺,但只有二姐沈夏来会明明白白的把关心父母,等她将来工作了结婚了怎么孝顺父母挂在嘴边。
    在记忆里,沈夏来常常给沈长柱夫妻画饼。
    比如过年的时候,沈家大堂哥给他父亲,也就是沈夏来大伯买了烟,沈夏来就会和沈长柱说,等她将来工作了,也给沈长柱买。
    沈夏来跟着丈夫随军的大舅家表姐给大舅妈邮寄回来灯芯绒布料,沈夏来会和王翠翠说,等她工作了也给王翠翠买。
    王翠翠有时闲聊中难免会说到,大儿子沈福来也十七八了,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也不知道将来娶的儿媳妇好不好相处,可别像是大队里一些厉害的儿媳妇,辖制住儿子不说,还虐待公婆。
    沈夏来便会说,若是将来沈长柱和王翠翠同家里儿媳们相处不来,那就不相处,她来给老两口养老送终。
    这样的事情多得是,其实在沈夏看来,也不能说原身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画饼。
    可能最开始,在原本的沈夏来年纪还小的时候,她对着爹娘做出一些承诺,但实际心里并不知道这些承诺的份量。
    只不过是她说了以后,爹娘都表现的很高兴,所以她便发现了一条讨好父母的捷径,开始有意无意的说一些父母喜欢听的话。
    而沈长柱和王翠翠呢,当时也未见的真指望这个闺女将来怎么怎么孝顺,一个小孩子,能有孝顺父母的心就足够了,旁的都不要紧。
    没有人不爱听好话,沈夏来说的多了,沈长柱夫妻少不得会觉得这个二闺女格外懂事孝顺一些。
    时间一长,沈夏来得了父母的偏爱,和爹娘的感情更深,一些随口说的话沈夏来心里也牢牢记着。
    虽然她的确有说话夸张夸大的毛病,但对沈长柱夫妻也是真的孝顺,并不是做戏。
    对兄弟姐妹,她也希望他们能过得好,过得幸福。
    当然,沈家其他的孩子也对爹娘也都孝顺,只是不像沈夏来,给爹娘买点东西便唱念做打,唱一出大戏出来。
    沈夏来的性格,与其说是她的本性,不如说她作为多子家庭中的老三,闺女中的老二,下面又有几个弟弟妹妹。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才慢慢形成这样的性格。
    第3章
    沈夏来退烧后,她娘王翠翠不放心,让她在家里歇了几天。
    沈夏来没干过农活儿,虽有着原主的记忆,bbzl她不觉得只靠着记忆,她就能把地里活儿干好。
    何况原主在干农活上也不是个利索的。于是她顺势在家里歇着,然后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原身今年初中毕业了,就像小说里写的,现在初中生也算高学历,可又能怎样呢?
    县里工作岗位并不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家里没有关系,又没有班可以接,那就只能回农村种地。
    市里工厂多,倒是会招工,可初中学历放在市里就不够看了,要想在市里有个工作,怎么也得是高中,中专,大专。
    就是公社小学的代课老师,也轮不到沈夏来。
    毕竟公社里这么多知青,有不仅高中毕业,还和大队本地人结婚的。沈夏来虽然是本地人,知青们和本地人结婚了,自然也算本地人了。
    也难怪在小说里,原主最后还是选择通过结婚来获得一份工作了。
    沈夏来自然不会这么选,原主现在初中毕业,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去读个高中,或者读个中专。
    原主其实也想过去读高中,原主读书成绩很好,考试回回都是第一。她也知道如果能读个高中,人生会很不一样。但是读高中,需要不少钱,而沈家,负担不起这份钱。
    不止对沈夏来,对女主角人生影响最大的,也是上学这件事。秦风父母无法接受她这个儿媳妇,不仅因为她是个乡下人,更因为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
    沈家是很普通的农民家庭,沈长柱是家里老二,结婚后早早分出来了。
    家里有七个孩子,老大老二读了小学,老三也就是沈夏来今年正好初中毕业,老四老五老六,也就是秋来禄来冬来,三人分别是十四十三十二,三人虽年龄不同,上小学的时候是一起去的,是同一届。
    本来前头三个孩子,都念到小学毕业了,二女儿沈夏来甚至念到了初中,剩下的几个最起码也该供到小学毕业。
    但现在沈家大女儿沈春来十九岁,大儿子十七岁,大女儿已经定了亲,等今年冬天,农闲时就要嫁出去了。
    沈春来是沈家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她本人又自小乖顺听话,弟弟妹妹都是她照顾着长大的。
    沈长柱夫妻舍不得她,等她出嫁,还想给她多多少少备上一份嫁妆。
    还有大儿子沈福来,周岁十七,虚岁十八了,也到了考虑结婚成家的时候了。
    儿子结婚和女儿嫁人不一样,女儿的嫁妆还好说,到时候女婿给的彩礼一分不留,他们夫妻全给女儿备着,再添上二十块钱,添上床被褥,就很体面了。
    可儿子结婚,不仅得准备彩礼,最主要的是得盖房子。现在沈家只有两间房,总不能等大儿子结婚以后,儿媳妇孙子也都挤在这两间房里吧。
    沈家只是普通家庭,还供着好几个孩子读书,想要盖房,也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行的。
    盖房,那得要钱啊。
    沈长柱夫妻又不愿意像别人人家似的,把嫁闺bbzl女的钱拿来给儿子盖房娶媳妇。
    只要他们愿意这么做,那儿子娶媳妇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
    沈家四个女儿,三闺女周岁十四,大儿子周岁十七,也就是说,三闺女周岁满十八的时候,大儿子也才二十一。
    沈家大闺女能干,家里家外一把好手。二闺女更是读过书,初中毕业,人长得也标致。三闺女虽然性格泼辣,能主事,干活也麻利。
    可以说沈家这三个闺女,都是好媳妇的人选,便是多出点彩礼,也有的是人愿意娶,尤其老二,在县里读初中时就有后生喜欢她。
    沈家只要把这三个闺女嫁出去,靠着收来的聘礼,和他们的积蓄,给大儿子娶媳妇盖房子不成问题。
    沈长柱夫妻却不打算这么做,大闺女是第一个孩子,不能亏待了她。
    二闺女是最孝顺的孩子,还读过书,将来怎么也要嫁到公社,嫁到县里,更不能亏待了她,让她被婆家瞧不起。
    三闺女性子厉害,她若是和两个姐姐不一样了,怕是会闹起来。前三个聘礼都当成嫁妆给闺女陪嫁过去,那到了老四这里,也得一样的做法。
    家里没多少积蓄,怕是还得和亲戚朋友们借钱。
    读完小学四年级的秋来,冬来自然只能退学回家。
    至于禄来,沈奶奶偏心他,单独给他出了学费。他现在开学在读小学五年级,读完五年级,如果沈奶奶不供他念初中,也一样得回家。
    家里连三个小学生都供不起,沈夏来想去读高中,更是天方夜谭。
    这么想着,沈夏来也发愁的很。
    读高中,读不起,不读高中,种地,又不会,不止沈夏来不会,原身也常年读书,地里活儿只能应付的拿点儿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