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74节

      沈夏来把报纸收好,又问陈千声:“学长,陆江南这文章写的是真的很好,对不对?”
    陈千声点头:“是真的好,绝不是体面话,是真写的不错。”
    沈夏来突然问:“那你们说,我可不可以多买几份报纸,送给大家啊。”
    许培有些糊涂:“为什么要送给大家看啊?”
    沈夏来说得理直气壮:“当然是因为我对象的文章写的这么好,我想让更多的人都看到啊。”
    其实,沈夏来更多的还是想,让她的一些老师同学们把沈夏来的对象陆江南,和写文章的陆江南,这两者联系起来。
    宁州日报作为他们宁州省质量最高的报纸,宁州大学的师生们都会去看这份报纸的。
    有的去图书馆借阅,有的甚至自己出钱订阅。只是对看报纸的人来说,看的是文章,可能当下对作者有些印象,可毕竟是素不相识的人,自然转头就忘了。
    但是,如果写出这文章的人,和读者有了那么一丝关系,比如这是我学生对象写的文章,或者这是我大学同学的对象写的文章,那印象立刻就深了。
    陆江南在宁州大学里都能有一些名气了。
    人们再知道陆江南下乡已经两年了,想找个工作。毕竟以陆江南的才华,在大队里教书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万一学校里的某个人,真知道一些其他机会呢?
    沈夏来是坚信机会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自己经营,创造的。你只有平时就时刻做着准备,这个机会才能到了你的头上。
    就是没有什么机遇,那也没什么亏的。在老师同学看来,沈夏来只是因为对象能在宁州日报上发表文章,心情太过激动,这才见人就送报纸。
    大家也不过善意一笑,最多有人觉得沈夏来在显摆她有个会写文章的对象。
    作为一个刚来的时候,就能当机立断去县里想法子给自己找个工作的人,沈夏来的行动力是很强的。
    她是那种想到就要去做,要立刻去做的性格。
    转头,沈夏来就去bbzl学校附近的报亭,把今天的宁州日报都买了。这可花了不少钱。
    见她要买这么多报纸,报亭的人都忍不住问:“姑娘,你买这么多报纸干什么?”
    沈夏来爽朗的说:“大叔,这份报纸里有篇文章是我对象写的,我想让我同学们都看看。”
    “是嘛?哪一篇呀?”作为卖报的,自然可以随便看这些报纸。
    “就是给大队建小学的那篇文章,文章作者叫陆江南,那是我对象。”
    “我看了,报纸上照片里那个可精神的小伙子,那是你对象啊,你俩可真般配。”
    “谢谢大叔,我也觉得我俩特般配。”
    回了学校,见沈夏来拿着这么多报纸,和她认识的同学自然忍不住问她:“沈夏来,你这是什么情况?”
    沈夏来立刻喜气洋洋的说:“大喜事,我对象给宁州日报日报投的文章居然真的被刊登了。”
    “真的假的?夏来,你对象也太有本事了吧?”
    沈夏来立刻说:“我报纸我买了好多,你要不要看?送你一份。”
    对方欣然同意:“好啊,谢谢你,对了,你对象的文章是哪一篇?”
    “陆江南,写大队小学的,在第三页,一翻就看到了。”
    旁边有人看见,也凑过来问:“沈夏来,能不能也送我一份,让我拜读一下你对象的大作?”
    “当然可以,不过拜读谈不上,大作更谈不上,他就是随便写写,随便写写。”
    众人立刻打趣她:“瞧你得意的,嘴巴都快笑得咧到耳后跟了。你对象都能在宁州日报发表文章了,大才子啊。”
    沈夏来回了宿舍,一些听说这事儿的同学,还来宿舍找她,她们主要就是听说了新鲜事儿,来凑凑热闹。
    沈夏来大方的很,只要有人问,她就送报纸。
    等把买来的送完,她又骑自行车出去再买了一些,然后装包里,好随时送人。
    就连学校的老师都耳闻此事,第二天沈夏来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还有老师打趣她:“沈夏来,听说你最近遇到什么喜事了?”
    沈夏来立刻笑嘻嘻的从包里往出拿报纸:“是,上报纸的大喜事,文章虽是我对象写的,但我有幸也被他提了一笔。老师,你要不要看一看呀?”
    办公室的另一位老师说:“这报纸我们昨天就看到了,当时还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后来听说这是你对象写的。”
    沈夏来玩笑般的鞠个躬:“多谢老师们对陆江南的夸奖,我把这好消息告诉他,他一定高兴的很。”
    有个老师说:“沈夏来,你对象这文章的字里行间,很有一种质朴又纯粹的真诚,这是很好的,你告诉他,一定要好好保持。”
    这是沈夏来的俄语老师,袁和。他虽教俄文,但还是一名作家,翻译家,以前翻译过很多俄语小说,也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是宁州作家协会的成员。
    其他人对陆江南文章的肯定,那是从读者角度的喜欢,但袁老师bbzl则是从专业的写作者的角度,这更加难得。
    “谢谢袁老师,您的话我一定带到。陆江南也很喜欢袁老师您写的文章,等什么时候他来宁安,我一定领他来向您请教。”
    袁和之前就听过陆江南这个名字,当时沈夏来刚上大学。袁和知道他们县里初中俄语这门课虽然开了,但其实根本不上。
    没想到沈夏来不仅有一些俄语基础,发音还很标准。袁和本以为沈夏来家里人教她的,但看了她的档案,知道她没这个条件。
    后来他问沈夏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她对象教的。当时沈夏来还一个劲儿的夸她对象俄语说得多么多么好。
    袁老师笑着摇摇头:“你呀,总是见缝插针的和我推荐你这个对象,行,你都这么说了,老师就见一见。”
    沈夏来立刻高兴得想跳起来了,她又鞠躬几次,和老师表示感谢。
    陆江南能得袁老师的指点,真是意外之喜。
    沈夏来觉得袁老师肯定会喜欢陆江南的,陆江南不仅会写文章,俄语更是好。而且之前听陆江南说,他家里有很多俄语小说,他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甚至在一些文学创作时候都会受到启发。
    袁老师更是俄语老师,还翻译过一些俄语小说,也爱写作。陆江南一定能从袁老师这里学到不少东西。
    沈夏来心里高兴的很,立刻给陆江南写信,把这事儿告诉了他,让他周末来一趟宁安。又把自己对袁老师的了解都写在信里。
    她还想让陆江南多想几个可以和袁老师聊的话题,这样可以游刃有余的展开讨论。
    但是想想陆江南本身肚子里挺有东西的,也不必绞尽脑汁提前准备,最后还是没写。
    同时,沈夏来又去图书馆找了刊登过袁老师一些文章的旧报纸。
    把报纸名字以及日期记下来,让陆江南去公社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报纸,好提前读一读。
    第74章
    陆江南之前来过宁州大学几次,但从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几乎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热情的和他打着招呼。
    “你好啊,陆同志。”
    “陆知青,你是来找夏来的吗?”
    “陆江南同学,你好。”
    陆江南一头雾水的回应着他们:“你好你好,你们好,是,我是来找夏来的。”
    等他到了沈夏来宿舍楼下,正想拜托其他回宿舍的女同学顺路帮他去喊一下沈夏来。
    没想到有个路过的男生,直接站在陆江南身边,先和陆江南打了个招呼。
    然后他就冲着女生宿舍大声喊:“沈夏来,你对象陆江南在楼底下等你,你快下来。”
    接着,不少女生宿舍里都探出了头,而且有的一直看着他,像是在谈论什么。
    他也看见了沈夏来,不止沈夏来一人,她们宿舍好几个女生也都探头往下看。
    陆江南朝着沈夏来挥挥手,很快,沈夏来从楼上下来。手里还提着两瓶之前买的水果罐头,作为等会儿去袁老师家bbzl登门拜访的礼物。
    见到沈夏来,陆江南实在没忍住问她:“夏来,这是怎么回事啊?”
    沈夏来哈哈大笑,说:“陆江南,你现在是我们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了。”
    陆江南有些听不太懂,他怎么会是宁州大学的风云人物?
    沈夏来就把事情慢慢的讲给他听。
    她在信里其实也说了一些。不过只说袁老师看了陆江南写的文章很欣赏他。没说自己买了一堆报纸,挨个儿给同学们分享。
    陆江南虽性子单纯,但也并不傻。
    先想想沈夏来做的事情,再想想现在她的一位老师愿意见见自己。这其中的缘由也就清楚了。
    陆江南知道沈夏来这是在为他做打算。
    他握住沈夏来的手:“夏来谢谢你。”
    “咱们两人之间有什么好谢不谢的。我领你去见袁老师,其实也未必有什么机会。但如果袁老师欣赏你,可以提携提携你。你也能加入咱们宁安市,甚至是宁州省的作家协会。这说不定对你的将来发展会有些好处。”
    陆江南点点头,他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沈夏来给他争取到了这样好的机会,他自然是要珍惜的。
    两人在校园里走着,一路上还有不少同学和他们打招呼。
    沈夏来问陆江南:“陆江南,你今晚回还是明天回?找大队长开了介绍信没?”
    “明天上午回,咱们今天上午去见你的老师,中午去吃顿好的,下午去看电影,晚上再去吃顿好的,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我想吃糖醋丸子,还想吃鱼。”
    “那咱们就去吃,你想吃什么,咱们就点什么。”
    沈夏来试探着说:“嗯,我还想喝汽水。”
    之前换季的时候,她有些咳嗽。断断续续的养到现在才终于好了点。
    陆江南怕她喝凉的,再把咳嗽引起来。之前他们去吃饭,他都不同意沈夏来点汽水的。
    但又知道她特别爱喝汽水,咳嗽也好了半个多月了,无奈点头:“可以喝,不过咱们中午喝了,晚上就别喝了。晚上喝个别的,排骨汤也很好喝,不是吗?”
    沈夏来心说,汽水和排骨汤虽都是喝的,但这能是一回事儿吗?
    但是,有喝汽水就不错了。
    其实沈夏来就在市里,她想喝汽水可以随时去买。
    只是她平时多在学校里,学校自是不卖汽水的。她是爱喝汽水,但又懒得为了一瓶汽水骑车出去买。
    宁州大学的教职工宿舍,就在学生宿舍楼后面。
    沈夏来领着陆江南去了袁老师家。
    袁老师和陆江南在书房谈话,沈夏来对他们谈的苏联文学的话题不感兴趣。
    她坐在客厅,和袁老师的妻子聊天。
    袁老师的妻子正在织毛衣。现在是春末夏初,想来等到了深秋,这毛衣织好就可以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