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帝师_分节阅读_148

      杨瓒滔滔不绝,口沫横飞。
    谢丕顾晣臣正襟端坐,神情肃然。
    “海图之上绘有海盗藏宝,倭人银矿。前者需置海船,齐备海员,由番商引路,短期无法成行。后者,可借出使之机查探矿脉,设法开采。”
    银矿现世,必引来各方争夺。
    倭国内乱,各方势力久战不休,无论地盘大小,都缺钱。
    掌控银矿之地的大名,必不会坐视不理,任由银子被搬走。周边的割据势力知晓,也会手段尽出,试图分一杯羹。
    如此一来,谢丕此行便至关重要。
    “谢兄学富五车,高世之才,顾兄秉节持重,老练通达,此番出使,必如阪上走丸,刀过竹解,群方咸遂。”
    说完,杨瓒深深拱手,向两人行礼。
    银子必须到手,藏宝必须取回。
    两位仁兄肩负重任,为大明江山,为黎民百姓,为守卫北疆南土的明军将士,为逐日见底的内库,可以跑马的国库,一切有劳了!
    谢丕和顾晣臣默然无语。
    都是聪明人,见微知著,一点即透。
    坑是杨瓒挖的,踹两人下去的却是天子。纵使有力气爬上来,也必须收回手脚,老实在坑底呆着。
    必要时,更需亲自动手,主动铲几锹土。
    “此次出使,原是杨贤弟举荐,为兄当真是感激。”
    “谢兄客气。”
    谢丕:“……”
    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简单了解完情况,谢顾二人知晓,出使之事板上钉钉,再无回转可能。
    杨瓒对外邦的认知,夹杂有后世观点,多少有些不符合时情。
    谢丕顾晣臣则不然。
    谢丕家学渊源,顾晣臣读书万卷,许多杨瓒不知晓的内情,两人却是一清二楚。
    倭国内乱,各方势力打生打死。
    丁点大的地方,人口有限。一座木楼、十几间草房就是一方势力,三天一打,五天一战,刀不够用,直接削木棍上阵厮杀。
    不提明军将领,文臣都觉可笑。
    七八个人刀劈斧砍叫打仗?
    人数凑足四个巴掌就是大战?
    县城里的花胳膊都会嗤之以鼻。青皮混混抢地盘,一场群殴都不只这个规模。
    说句不太好听的,小势力动手像村长打架,大势力开战仅比里长开掐,真是一点也不够看。
    发展到战国末期,小势力多被吞并,活器随海盗传入,战争的规模才堪堪提升。论精彩程度,勉强也只有两颗星。
    故而,听杨瓒言及倭国内乱,各方势力龙争虎斗,谢丕微愣,眼中闪过惊讶,表情颇有些奇怪。
    见顾晣臣要出声,迅速伸出手,压住对方衣袖,止住话头。
    不要打断,继续听。
    杨瓒无知无觉,仍在发表感慨。
    谢丕忍笑忍得辛苦,顾晣臣无奈,只能两不相帮,默默转头。
    由此可见,被带歪的不只是朱厚照。
    清风朗月的谢状元,在杨瓒的影响下,同样偏离方向,距阳春白雪越来越远。
    动手挖坑之期,指日可待。
    三人说话时,朱厚照已从乾清宫赶来,听到屋内人声,抬手止住随驾中官,不令人开门,站在门口,光明正大“偷听”起来。
    听到精彩处,干脆趴到门上,双眼晶亮。
    张永谷大用面色发白,不知如何是好。
    天子这般行事,着实是有失体统。被人知道怎么得了!
    互相看看,想劝不敢劝。伸手拉起来?更不行,妥妥的犯上。
    “陛下……”张永壮起胆子,试着出声。
    您想听,进去听多好,作甚要趴在门上?
    堂堂一国之君,这么做合适吗?
    “嘘!别说话,正讲到朝鲜……昏聩?顾卿家少会如此评议他人。”
    听得兴起,朱厚照直接朝张永等摆手。
    不许出声,不许动。
    都给朕安静些!
    室内的声音忽然停了。
    原因很简单,门上有缝隙,木刻花纹之间镶嵌着琉璃。阳光正好,一个大活人趴在门上,看不到才奇怪。
    如此肆无忌惮,敢在宫城内帘窥壁听,除天子之外,不做他想。
    揭穿还是沉默?
    天子会否恼羞成怒,将三人下狱?
    装了半晌糊涂,终于装不下去。
    杨瓒当先起身,径直走到门边,咳嗽几声,提醒门外的少年天子,已经被发现,别趴门了,进来听吧。
    听到声音,朱厚照直起身,全无半点尴尬。
    无需中官上前,自顾自推开房门,笑道:“杨先生,倭国朝鲜之事甚是有趣。今日讲读,便以此为章,如何?”
    三人行礼,听朱厚照所言,都不禁苦笑。
    今上果非常人,单是这份“厚脸皮”,即非他人可比。
    遥想初入弘文馆,套着《论语》封皮的《莺莺传》,杨瓒最是感慨。
    如此心宽,当真是不容易。
    “陛下,臣等尚需轮值,暂且告退。”
    “不忙。”朱厚照行到桌后,未等坐下,伺候的中官已送上茶水糕点,“各地未送官文,兵部无事禀奏,谢卿家去了只能枯坐,也是无聊,不如留下。”
    谢丕:“……”
    这是身为一国之君该说的话吗?
    “国子监正月不开讲,武学有训导在,顾卿家也留下,同朕讲朝鲜之事,如何?”
    顾晣臣:“……”
    能让老实人无语,朱厚照的确有才。
    看看兴致勃勃,正自毁形象的少年天子,再看看僵立当场,万分无语的两位同僚,杨瓒摇摇头,很想告诉两位仁兄,只是情商高、智商超人还不够,需得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抗压水平,才能扎根正德朝,君臣相得,做出一番事业。
    两位是否能听进去……都是聪明人,想必不用多说。
    天子开口,谢丕顾晣臣自当从命,想走也不可能。
    奉皇命旷工,追忆历代先帝,回溯百年皇朝,实打实的头一份。
    “张伴伴,再送几盘糕点,不要温茶,送蜜水。”
    朱厚照兴致起来,大有长谈之势。
    朱厚照饭量大,还喜甜食,上朝都要偷吃几块。这么吃,不见没长胖,只有个头不断拔高,杨侍读当真是羡慕。
    糕点送上,房门关好。
    朱厚照端正坐在案后,等待开讲。
    三人商量之后,由谢丕讲倭国,顾晣臣讲朝鲜,杨瓒讲番邦方物商贸。凡有不明处,三人互相补充,为天子答疑。
    “倭人居于岛上,同我朝隔海相望。自成化年间,倭人内乱,常有流亡倭人渡海,同海盗内贼勾结,侵扰海岸愈烈。”
    “李氏本为王氏高丽臣子,王氏不自量力,欲兴兵我朝,李氏举义,取而代之,请圣祖高皇帝敕国号,始称朝鲜。”
    “圣祖高皇帝立国,行怀柔远人之策,编纂《皇明祖训》,录十五番邦为‘不征之国’,朝鲜倭国均在其内。”
    不征之国,非是不动武,也不是如后世一般建交。
    仅是告诉这十五个番邦,听话的,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听话,照揍不耽误。例如朝鲜,国君登位,世子册封,都需明朝皇帝点头。否则即是“不合法”。虽喜好占便宜,也可归入听话一类。
    倭国则属于反面例子。
    提起这个岛国,非但杨瓒撇嘴,谢丕顾晣臣同样皱眉。
    江浙福建饱受倭贼海盗之患,甭管真倭假倭,反正都带个倭字,必要算到倭国头上。
    圣祖高皇帝和太宗皇帝年间,倭国还算老实,尊奉明朝为上国,配合抓捕倭贼。明朝皇帝宽仁不收,也没浪费粮食,并排架起几口大锅,都在海边煮了。
    宣宗之后,明朝海禁越严,倭国乱成一锅粥,越来越不听话。部分大名甚至和海盗勾结,提供港口,瓜分海盗抢得的金银财物。
    朝廷上下,地方官府,对这个揍也揍不听话的番邦,自然是哪里都看不顺眼。
    有个做阁老的亲爹,加上李东阳偶尔开小灶,谢丕接触到的东西,远非杨瓒顾晣臣可比。由倭国言及海外番邦,种种见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只不过,没有海图对比,难免不够形象。
    “谢卿家,暂且停下。”
    止住谢丕,令中官奉茶,朱厚照道:“谷伴伴,回乾清宫,取海图来。”
    “是。”
    谷大用领命,退出房门。
    谢丕饮下半盏温茶,喉咙总算不再冒烟。
    在他休息时,顾晣臣顶上,开始讲解朝鲜。虽不如谢丕所言生动,却也言之有物。讲到朝鲜现任国君,更是频频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