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90节

      她在黑市瞧见荸荠,便顺手买了。
    老马正说着她心里想的,“四喜丸子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南方喜欢加荸荠,但这荸荠到了北面可不多见。”
    宋满冬接话道,“北方一般是纯肉的,有些加面粉做,讲究口感的会加萝卜香菇。”
    她好奇起来,“老马,你从南方来的?”
    老马笑了下,“我也是北面的。”
    宋满冬说,“我从陕南来。”
    老马瞥她一眼,“你这手艺在陕南学的?那地方荸荠很多?”
    宋满冬处理的手法可不像是生手。
    宋满冬手下微顿,“城里有很多。”
    两人又不说话了,各忙各的。
    临近中午,陆陆续续的有人进门,宋满冬把菜盛好,胡嫂子也来了厨房帮忙端菜,顺便招呼他们三个人一块儿坐下吃。
    客厅里两张八仙桌拼成了长桌,一侧坐着唐家三口,另一侧坐着胡家人。
    宋满冬和王婆子坐在一侧,老马坐另一侧。
    胡家的年轻人先动筷,夹了个四喜丸子给唐家姑娘。
    小夫妻如胶似漆,桌上顿时起了笑声。
    其他人也动了筷子,宋满冬才跟着起筷。
    她先尝的便是老马做的清炒豆芽。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菜,但炒好却不容易。
    豆芽用的是绿豆芽,葱炒,出锅不带汤,豆芽入口清脆,爽口不腻。
    绿豆芽嫩,很容易炒出水,也会炒过头口感稀烂。
    但老马这道菜完全没问题。
    宋满冬又试了凉拌杂蔬,这是木耳、莲藕、刀豆、胡萝卜等拌出来的,瞧着十分漂亮。
    吃起来味道也很好。
    余下几道菜不必尝,宋满冬也知道不会差,毕竟两家人都忙着吃饭不客套了。
    她心底惊叹不已,果真是人外有人。
    殊不知,老马也在为她的手艺震惊。
    一顿饭吃完,盘子里连汤都不剩。
    两家人面面相觑,耳朵都有些发红。
    胡嫂子先说,“我看着两位师傅菜都烧的极好,不如就定他们两位吧?”
    唐嫂子点着头,“我也觉得合适。到时候要辛苦两位了。”
    她又担忧起来,“办酒当日要做五桌菜,不知道两位需不需要帮手?”
    老马摇头,“不用。”
    宋满冬也没要,“凉菜可以提前准备,我提前半天开始就行。”
    胡嫂子说,“吃酒是晚上,那两位师傅早上来准备就行。”
    约定好来的时间,又谈了红包钱。
    胡嫂子记下宋满冬和老马的住处,才给了今日的辛苦费,送他们离开。
    这事儿定了,宋满冬也不吝啬,出了这条路,便将胡嫂子给的红包拿给了王婆子,“这一块钱算是婶子的辛苦费。”
    王婆子连连推拒,“不用不用!这太多了!”
    “我不过就是说几句话,能成还是因为宋知青你自己有本事。”
    宋满冬塞给了她,“但要是没婶子留心又介绍,我有通天的本事也白费。”
    “婶子你拿着吧,日后再遇上这些好事惦记着我就行。”
    王婆子跟她推拒几次还是收下了,跟宋满冬拍胸脯保证,“你放心,这事儿我找的肯定是你,除了你别人可做不来。”
    她摸着袖子里塞的钱,笑的合不拢嘴,走出一段路,又想起来,感慨起来,“对了,宋知青,我刚才在胡家坐着听她们说起来老马,差点儿以为你没机会了。”
    说着做出后怕的模样,卖了个关子,“你猜老马什么来头?”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9-12 06:23:19~2023-09-13 06:26: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珂珂不怕胖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7章 (一更)
    ◎中秋将至。◎
    宋满冬猜过他应该是什么饭店的大厨, 因为意外流落到这地步。
    这在近些年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她是真的好奇,便顺着王婆子的意,说道, “我猜不到,王婶儿你跟我说说。”
    王婆子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模样, “朝前几十年, 咱们想见老马一面都难。”
    “人家啊, 在北京开酒楼呢!祖上阔气, 酒楼匾额都是御笔亲赐。”
    宋满冬感慨,“怪不得老爷子的做的这么好。”
    只可惜时运无常。
    王婆子注意力却在另一头, “满冬你这厨艺可是不输那北京的大酒楼, 在咱们这地方真是可惜了。”
    宋满冬笑笑,“我倒是觉得挺好的,咱们这儿虽然不富裕, 但没那么多烦心事儿。”
    一路走回河东大队,宋满冬对王婆子钦佩不已。
    王婆子是跟着媒婆的叫法称呼,没喊的那么大,但也是上了年纪的人, 腿脚却十分好。
    回来竟是不停歇的去上工了。
    宋满冬见她这样, 稍作歇息, 便去打猪草。
    喂完猪跟陈家明又碰了面。
    陈家明把今日的钱给她, 递过来的月饼材料比之前少些。
    他跟宋满冬商量着,“今天开始黑市东西几乎全涨价了,我朋友说得中秋过后两天才会恢复, 咱们是跟着涨价?还是按原价?”
    “今天的算下来一盒月饼比之前少赚两分。”
    宋满冬想了想, “月饼本就是赶时节。赚的少就多做一点儿, 也就辛苦这几天。”
    “我的心理底线是一盒赚三毛,你能接受多少?”
    “三毛我也能接受。”陈家明有些迟疑,“主要是你得辛苦点儿了。现在我这边供不应求,只有不够卖的,不用费什么心思。”
    东风公社不大,消息也传的飞快,老顾客带新顾客,各个出手都是好几盒。
    他们月饼的名气是彻底打出去了。
    陈家明不放心,“你能忙得过来么?”
    宋满冬估摸着,“这个量还行。”
    她要是下地或许会有些勉强,可喂猪要轻松许多。
    若是有人帮忙,应该能做更多。
    不必是像老马一样的大厨,会和面包月饼就行。
    宋满冬想起陈敬之在的那天,她起码快了两三个小时。
    可这帮手一来没合适的人选,二来拉人入伙还得再详谈分钱的事。
    这个念头只在宋满冬脑海中闪过,便被搁置了。
    河东大队恢复上工之后,一切都跟从前差不多,所有人都有序的忙碌着。
    不过干活的中心有所转移,各家也不像秋收时全家老小齐上阵,而是只留了青壮年干活,其他人忙着收拾家里的粮食。
    玉米要全部剥好,拿到晒谷场去,叫骡子磨成玉米面,心急的人家也会自己来磨。
    晒谷场从早到晚都排着人。
    宋满冬他们是没有这个烦恼的。
    那一麻袋玉米剥完只余下半袋,赵胜男和陆许山用小石磨没一会儿便磨完了。
    当然吃的也快。
    刚磨好的玉米面,到家就给安排上了。
    宋满冬拿来做玉米搅团。
    用的是小火,锅里只放一点儿水,把玉米面糊倒进锅里,不停的搅拌,搅至粘稠。
    还没熟,香气先传遍院子。
    浓浓的玉米香,热腾腾的,叫人闻了便走不动道。
    姚娉婷下工回来就朝着厨房钻,对今日这午饭好奇不已,“我还没吃过这个,什么味道啊?”
    宋满冬也不意外,城里人追求的是顿顿吃白面,不会花什么心思在玉米面上。
    再则,搅团没耐心的人是做不来的。
    大队上的人也很少做这个,干不完的活在一旁等着,可没什么心思钻研,吃饱就行了。
    “你尝尝就知道了。”宋满冬把锅端起来放在一旁,一碗一碗的给他们盛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