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44章 武器与战术

      虽说海汉是将唯武器论作为一种推销手段在使用,自身对军事的理解并不会如此狭隘,但因为海汉军数年来的优异战绩,的确是让不少国家片面地认为海汉军的强大就主要依赖于装备了先进的武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独特战术。似乎只要自己的国家拥有了同等级的武装之后,战斗力就可以跟海汉军平起平坐了。
    也只有安南郑氏、福建许氏等少数与海汉在军事领域有着深度合作的伙伴才清楚,海汉军的强大可不仅仅只是先进武器所起的作用,领先这个时代数百年的军事思想和发展观才是真正让别国无法效仿的长处。即便他们能从海汉那里得到武器和战术,也仍然无法像海汉军一样完成在遥远海外的作战任务,海汉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并不是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达成的。
    但即便是清楚这其中的关键,这两家依然还是海汉军火的最主要买家。他们都有与海汉军并肩作战的经历,对于重武器在战场上所能起到的作用要远比其他国家更为清楚,所以他们的选择也正如白克思所说的那样——多多益善。
    海汉火炮还有一个主要的买家就是葡萄牙人。虽然葡萄牙人自己也掌握了这个时代还算比较先进的铸炮技术,但相比海汉制造的火炮,他们自己造的炮在性能方面的确是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除了买来自用之外,他们也同样会将这种重武器运至欧洲跟火枪打包发售给参战国,从中赚取差价。
    有葡萄牙这样的中间商,海汉在军火外销的推广方面的确是省下了许多力气,葡萄牙人主动承揽了马六甲海峡以西地区的几乎全部武器销量,而且数年下来经过这个渠道出售的武器总量已经不比另外两个大买家差多少了,每年给海汉兵工所带来的利润也是十分可观。
    白克思今天所宣传的陆军野战火炮倒没有像步枪一样从旧有型号升级,而是新的设计。由于是去年完成定型,所以这种火炮被命名为三六式野战炮,并分为85毫米、95mm、105mm、115mm四种口径不同的型号,分别对应过去用炮弹重量来定义的火炮级别中三磅炮、六磅炮、九磅炮及十二磅炮。至于更大口径的野战火炮,目前并没有列入到海汉兵工生产和外销的计划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海汉兵工的火炮开始以口径命名,取代过去按炮弹重量分级的命名方式。除了要以海汉的方式定义武器的分级标准之外,也是为了能在今后的兵器生产中提高武器的加工精度。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海汉军已经逐步在开始淘汰传统的球形实心弹火炮,再简单地根据炮弹重量对火炮进行分级,已经跟不上海汉军的军备发展速度了。不过这个调整对外国军队来说肯定难以理解,不免得根据海汉的新标准来重新适应才行了。
    但根据海汉的军事发展规划,最先进的武器肯定都是留作自用,在现阶段和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海汉军目前装备的新式火炮都不会对外出售。不管是多么有钱的买家,他们能够从海汉买到的也只能是传统的火炮。这样海汉在今后的对外扩张中,就无需担心在战场上会出现真正能威胁到自己的成建制炮兵部队。
    白克思也没打算多费口水去向这些买家解释炮管口径的尺寸单位,简单以甲乙丙丁按照口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这四种型号的火炮作了命名。
    与海汉过去数年间出口到海外的火炮相比,三六式火炮的改进之处主要还是集中在射程与精准度上。在炮弹没有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加大火炮的倍径和改良发射药来达成目标。
    而考虑到野战炮对重量和机动性方面的要求,三六式火炮上也使用了减重设计,虽然炮管加长,但整体重量并没有增加。发射火药的升级让火炮的有效射程提升了大概百米左右,虽然这个距离在野战战场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加上倍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三六式火炮比旧式型号增加的有效射程已经达到了三百米,约合百丈左右,这效果可就比较明显了。
    此外考虑到野外运输的环境条件,三六式野战炮的炮车结构也做了调整,在车轴部位使用了新式的轴承,让其更易于被外力牵引。
    当然了,新型火炮在性能上的提升越多,在价格上的体现也就越明显,白克思最终所报出的售价要比海汉之前出售的型号高出三成。这个价格对于很多买家来说,的确是有些高了,一门火炮的售价动辄就是几千上万,后期的使用消耗也无法忽视,任何一支军队装备的火炮想要达到白克思所说的“足够多”程度,都不得不面对军费预算的窘迫。像去年在海汉采购了大批武器的马打蓝国,当时就因为经费不足而选择了赊购,到现在都还没把订单的款项付完。
    不过在场的也有欲购而不得的人在,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如此,去年苏克易与马打蓝人一番角力之后,总算抢下了一批海汉产的战船,但问题是他没能拿到火炮订单,而这批船的订单都是空船,只能使用荷兰自产的火炮,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而且马打蓝人抢购的火炮为数不少,虽然其中野战炮数目不多,但如果对方头铁,将大口径的城防炮岸防炮都运上战场使用,那巴达维亚的处境必然比1632年被困时更为艰难。
    如果海汉愿意取消对东印度公司的限售,那就算是借钱,苏克易也要尽全力多买几门炮送回巴达维亚。只可惜海汉人似乎对借军火贸易赚荷兰人的钱丝毫没有兴趣,苏克易事前就已经找白克思打探过口风,但对方明确地告诉他,这次的军火销售活动依然没有东印度公司的份。
    至于费策贤的感受就更不用说了,东西是好东西,大明也愿意花钱买,可海汉人肯卖吗?
    似乎是认为这样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白克思报出价格之后,关于新式火炮的宣传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请上了海汉国防部长颜楚杰,由他向买家们说明新式火炮在战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文官出身的官员,对于军事方面所知不多,所以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作说明,让各位理解为什么要让贵国的军队掏钱买这些火炮。”颜楚杰上台之后便言简意赅地道明了自己的目的。
    “我想在海汉出现于南海之前,各国就已经开始或多或少地装备了火炮这种武器,相信大家也不会否认火炮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但为什么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在过去极少运用到野战当中?原因很多,造价昂贵,机动性差,操作繁琐,不够安全,精准度不够,射程有限,炮兵训练不易……诸如此类的理由大概可以列出好几十条来。所以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各国往往是把火炮作为了城市攻防的最后一张王牌来使用。”
    颜楚杰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我国军队过往的成功战例,已经说明了火炮在战争中的使用环境并不限于城池要塞的攻防,在野战过程中也同样可以使用火炮来作为战术体系的核心。性能更优异的武器,加上围绕武器所制定的战术,这样就可以让军队在野战中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在陆军装备野战火炮以后,以步胜骑不再是天方夜谭,我军已经在辽东战场上用多次实战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以火炮为核心的战术体系,对各国军队而言应该都是一个新课题,要如何将火炮与现有的部队编制和战术体系结合,才能在野战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我想这是需要每一位指挥官下工夫去解决的问题。但如果各位愿意订购我国制造的新式火炮,那么我们很乐意为买家培训一些懂得新战术的指挥官,让各国的军队少走弯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了解并掌握军事发展的正确方向。”
    颜楚杰说到此处,便让手下更换了身后的背景挂图。这次海汉兵工在宣传方面也是颇费心思,光是这会场的背景挂图就根据主题制作了数幅之多。而这次挂图上的内容,是一处战地的鸟瞰图。上面用简笔画和文字标明了阵营、兵种和兵力部署。
    “各位,这是去年春季我军在辽东半岛与后金军进行金州地峡争夺战的其中一役,地图下方是自南向北发动攻势的我军,上方是据守金州地峡防线的后金军。兵力方面,对方是我军的四到五倍左右,且对方的骑兵兵力是我方骑兵的二十倍以上。这场战斗的结果,相信各位去年就已经在本地报纸上看过详细的报道,甚至还跟参加过这场战役的高级将领有过当面会谈。那么我军是如何以少胜多,在野战环境下击败了后金军的骑兵部队,并夺取了金州地峡的控制权,我现在就简单为大家分析一下火炮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颜楚杰的演说内容无疑相当硬核,这种实打实的战例解读要比空口吹嘘火炮如何如何强更能吸引买家的注意。而在场有不少武官或是曾经上过战场的权贵,对这些人来说,能有机会亲耳听到海汉国防部长对金州地峡战役这种经典战例的解读分析,可能比购买武器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但能够了解战事的详细过程,更能由此增加对海汉军的作战体系的认识。
    特别是跟后金处于交战状态的大明朝鲜两国,对此自然更为重视。费策贤看到挂出来的地图,便知这颜楚杰不会再像白克思那样瞎扯淡,当下将先前的不快都压进肚子里,打起精神听颜楚杰的战例分析。如果能在这里学到一招半式,或许就能让本国军队大获裨益了。
    颜楚杰的讲解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往外倒,所提到与海汉军战术体系相关的内容都是点到为止,重点还是放在了使用火炮应对敌军骑兵部队冲锋,以及如何在野外快速确定目标并构建火炮阵地。通篇的重点,便是要让这些买家认识到,海汉军在战场上的成功是建立在了围绕火炮打造的战术体系上,而这一套操作是可复制的,你肯砸钱你也行。
    当然了,最后还是要回到老问题上,别说砸出一支跟海汉军实力相当的部队,就算只是能将早期的海汉军效仿到七八成,那也得耗费数量惊人的军费才行。海汉从来不对外界公开本国的军费预算,便是因为数目实在太大,公布出来恐怕会让那些一直掏钱买装备,有心效仿海汉的国家打了退堂鼓。
    所以对买家来说,在军火贸易中砸钱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要砸进去多少钱,才能达到或者接近海汉军的作战水平。对于这个问题,颜楚杰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笼统地回应“每个国家的军队都应当有适合自身的一套战术体系”。意思是只要你们掏钱买海汉的武器,那相应的战术我们可以教你,能学会多少,具体怎么使用,还是得由本国的指挥官们去实践了。
    但就算颜楚杰对于某些关键问题模糊处理甚至一笔带过,他的演说也仍是让在座的观众们受益匪浅。在此之前他们对辽东战事的了解多来自于各家报纸和官宣的只言片语,而这些由文人撰稿的内容,其专业性和战术分析自然无法与颜楚杰的解读相提并论。
    哪怕是费策贤这种从未真正踏入过战场的文官,在听完了颜楚杰长达四十分钟的战例解读之后,也不得不感叹海汉军的战斗力并非目前的明军所能及。当然话说回来,要是明军像海汉军这么能打,那后金军又哪能给大明制造出这么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