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14章 各行其是

      金尚宪在这种时候要是还能放心就见鬼了,清国堆了数万大军在两国边境上,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如果不是海汉舰队及时封锁了鸭绿江航道,说不定清军上个月就已经打进朝鲜了。但如今海汉人毫无预兆地撤出了鸭绿江,把门户大开的朝鲜留给了清军,这急转直下的形势变化任谁都难以接受。虽说钱天敦声称海汉军会很快再杀回来,但在此期间朝鲜会被蹂躏成什么样子,可就没人能够预测了。
    关于海汉人为什么要突然撤离战场,金尚宪可不太相信钱天敦的说辞。海汉海军在鸭绿江畔驻扎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听说期间战局也不算吃紧,怎么可能有大量船只需要维修保养,更何况来到朝鲜的联军舰队还有福建水师、安南舰队和葡萄牙舰队可以调派,就算海汉海军的战船需要退下火线,也完全可以让其他几支舰队前往该地区继续驻守,怎么会拍拍屁股就直接走人了。
    联想到海汉早先向朝鲜所提出的各种条件,金尚宪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海汉故意为之,目的是要以此来迫使朝鲜答应并实现他们的条件。
    在海汉前期所提出的各项条件中,其实朝鲜已经答应了其中的大部分,比如海汉要求的高额军费,海汉军在朝鲜境内的自由通行权,在大同江入海口附近征用的军事用地等等,此外一些比较麻烦的条件,比如为其提供数量庞大的民夫,替换北方国境附近地区的一些地方官员等等,也正在逐步实施的过程之中。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也还有一些是朝鲜方面觉得难以接受,暂时还没有答应下来的条件,比如海汉要求在战时全面接管朝鲜军队的指挥权,今后朝鲜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和通商关系都必须先征得海汉同意等等。在金尚宪看来,这些条件已经涉及到了本国的底限,的确不能轻易答应下来,哪怕海汉在名义上是朝鲜的盟国,但像这类敏感的条件也依然是远远超出了朝鲜所能接受的程度。
    “但贵国军队突然撤军,之前作出的所有努力不全都前功尽弃了吗?”金尚宪尽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问道:“即便贵国军队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可以协商解决,怎么能说撤就撤了,这……这让我国要如何应对清军?”
    “金大人这是在埋怨我军的安排吗?”钱天敦对于金尚宪的抱怨早有预料,当下的回应也比较强硬:“抗击清军入侵,本来就是贵国军队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国虽然答应了会协助贵国作战,但也从来没说过能把清军挡在贵国国境之外这种话!如何与清军作战,我军自有计划,如果贵国觉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稳妥,那大可另请高明!”
    金尚宪心道清军半只脚都踩到门口了,这时候还去哪里另请高明,再说本国能搬救兵的对象不就只有大明和海汉两家,如今大明自身难保,除了海汉军还能请得了哪尊菩萨?要是海汉人真撒手不管了,等待朝鲜的极有可能便是灭国的结果了。
    “将军莫要误会,在下并不是怪罪贵国军队的安排!”金尚宪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立刻就转变了态度。他来找钱天敦未尝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但对方的措辞却是让他马上就打消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
    金尚宪见钱天敦面色稍霁,小心翼翼地酝酿了措辞继续说道:“那贵军接下来准备如何行动,可否先告知一声,本国也好尽量予以配合。”
    “这是重大军事机密,暂时不便对外透露。”钱天敦面无表情地拒绝了金尚宪的请求:“希望贵国军队能够在鸭绿江防线抵抗清军半个月以上,这样我军从辽东回来的时候或许还能赶得上再次截断鸭绿江航道,继续把清军堵在对岸。”
    “半个月……”金尚宪听到这话只剩下了满脸的苦涩,本国军队实力如何他是有数的,哪能扛得住清军半个月的攻势。等海汉军再回到朝鲜半岛的时候,只怕防线早就不在鸭绿江畔了。那个时候就算海汉人还肯出手,形势只怕也已经相当危急了。
    “贵军能不能……早一点回来?”金尚宪当下只能把脸皮揣进衣兜里,低声下气地向钱天敦讨个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要是局势恶化太快,倒霉的可不只是朝鲜北部的普通民众,他这个一力主张与清国决战到底的意见领袖也一样会被追究责任。
    钱天敦道:“要早些回来也不是做不到,但贵国要提供相应的条件才行,比如说这里的军港,如果能够早点建起码头和配套设施,那么舰队就不用再回到金州那边去进行补给和维护。我军什么时候能重返战场,就看贵国的配合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钱天敦这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了,只有朝鲜兑现了所有条件之后,海汉军才会重新回到战场上狙击清军南下。这对于朝鲜而言的确是两难的选择,满足海汉人的要求就势必会失去一部分国家主权,但如果对其置之不理,那就得独力对抗清军入侵,可能会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到战火之中。
    金尚宪当然是更倾向于满足海汉提出的条件,但问题在于他不是朝鲜国王,有些条件就算他当下答应了也不作数,只能先满口答应下来,然后赶紧派信使回汉城请命,尽可能赶在清军动手之前争取到朝廷的许可,让海汉军重新回到朝鲜继续作战。
    不过像征募民夫这种事情,就无需再等汉城回复了,金尚宪立刻向大同江沿岸的龙冈、大安、平壤、松林等地发出命令,要求当地官府在最短时间内招募到不低于一千民夫,并尽快派遣到这处地方参与施工。其中平壤因为是大城,被金尚宪要求至少派出三千民夫和不少于五百匹驮马参与这项任务。至于经费问题,金尚宪也顾不上安排那么细致了,他在公文中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警告,哪里的官府没能按时完成任务,那当地的主要官员就等着丢乌纱帽被治罪了。
    金尚宪自己其实也明白,这些临时抱佛脚的手段或许能争取到海汉的态度改变,但却无助于北部边疆的防御强度,如今只能期望边防部队能够稍稍争气一点,替朝廷在南方地区组织抵抗多拖延一点时间,千万不要一捅就破。
    但金尚宪的愿望也仅仅只是想想而已,实际状况还要比他预计的更糟。在海汉军撤离鸭绿江三天之后,近两百艘大大小小的帆船开始从九连城下游五里处将清军部队运至对岸的朝鲜江岸。
    原本清军的计划是要先占领位于鸭绿江中心的威化岛,然后以其为跳板攻打义州城。但皇太极抵达九连城之后认为这样的行动太过迟缓,而且义州城其实并不在清军计划的南下行军路线上,绕到北边打完义州再南下至少要多耽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皇太极修改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安排部队渡江之后直接南下,不去理会位于鸭绿江上游的义州。
    皇太极此举倒也不是看不起义州驻守的朝鲜部队,而是考虑到海汉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杀回马枪,所以必须要尽快在朝鲜境内推进战线,这样即便是海汉人日后又打回来,也难以改变朝鲜部分领土被清国占领的现状。
    清军的先头部队在渡江之后立刻直扑南边三十里处的龙川,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县城规模的小城,驻防部队不过数百人,城防工事更是十分简陋,所谓城墙不过只是用石块堆砌起来大约五六尺高的围墙罢了,别说护城河了,甚至连一门城防火炮都没有。这种防御顶多也就是抵挡一下山贼土匪,在正规军面前基本上就形同虚设了。
    充当先头部队的清军骑兵甚至都没有等待后面的步兵赶到,匆匆砍树制作了几架梯子,便直接发动了攻城战。骑兵们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以弓箭抛射城头提供火力掩护,而前部冲至城墙下便下马搭梯攻打城头。
    负责守城的朝鲜军几乎是一触即溃,清军没有费太大的事便攻下了城头,然后打开城门放骑兵入城。而几乎与此同时,城中的官员见到大势已去,便主动选择了投降,希望以此来换取清军不要屠戮城中民众。
    实际交战的时间其实不过两炷香的工夫,龙川城便被清军骑兵轻松攻克。清军只付出了七人死伤的微小战损,便拿下了进入朝鲜之后的首战胜利。皇太极在收到战报之后自然极为开心,立刻宣布对首先登上城头的士兵封赏“巴牙喇勇士”的称号,并赐下只有巴牙喇战士才能装备的重甲和武器。
    这样的战报让清军上下都大为振奋,在被海汉军压制了近一个月之后,所有人都憋着一股气,如今总算跨过了鸭绿江,这朝鲜人自然也就成了清军的出气对象了。
    清国对入侵朝鲜一事已经策划许久,对于攻占朝鲜城镇之后如何消化战果也早有安排,之后会将妇孺老幼全部分批迁往清国,成年男子则是先充作民夫为大军运输辎重,待战争结束之后也会全部带回国去充当劳动力。除了官库官仓的钱粮会被统一查封清点之后充公,其他从民间搜刮到的财物都归士兵们自有,这也是让部队保持高昂战斗欲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但兴奋的清军却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攻克龙川城的同时,海汉率领的联军舰队也在辽东海岸靠岸登陆。由陆战队所属的三个步兵连,以及福建水师、安南、葡萄牙三方凑出的一千二百余名士兵组成的部队,在顺利登陆后迅速向北方内陆挺进,而充当先锋的便是前不久曾经在辽东海岸吃过一次闷亏的葡萄牙将领西芒。
    之所以让西芒来带路,是因为这次行动的目标便是上次葡萄牙人吃了亏的大郑镇。王汤姆安排这个目标的原因很明确,既然清军在大郑镇附近安排了驻军,那么就拿这里开刀好了,以此来表明海汉在辽东海岸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心。
    当然了,由于辽东半岛的东南海岸线上并没有什么大城,联军舰队即便是将这片地区搅得天翻地覆,其实也很难动摇到清国的统治根基。不过这个时候清国的主力部队大部分都在鸭绿江畔,联军可以趁着对方后防空虚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在这一地区掳掠人口和钱粮,消灭清国的地方武装和统治机关。
    正如西芒所期望的那样,上次不幸撞到的那支清军部队依然还驻扎在大郑镇南边,并且在发现葡萄牙人之后果断选择了出击,大概也是不想再放过了这帮不知死活还敢再来这里犯事的葡萄牙人。
    当葡萄牙人果断撤入了附近的一片树林中之后,清军将领认为这是将对方围而歼之的好机会,便下令部队四散开来围住这片树林。然而他没有料想到的是藏在林中的可不止三百多名葡萄牙人,还有全副武装的另外三支部队。
    战斗在多个方向同时打响,而这个时候清军将领还坚持认为这是葡萄牙人化整为零,打算要寻找一个方向突围,下令各部坚守不得放其出逃。然而很快所有人都发现战局形势不对,林子里的火力输出强度根本就不似三百来支火枪能够办到的,尝试封锁外围的清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上百人被密集的流弹击中倒地。
    等到清军将领察觉到林中另有埋伏,下令部队放弃包围,后撤至安全距离的时候,已经损失了将近五分之一的人马。然后清军便看到从林中涌出大量敌军,兵力甚至还在己方之上,而且全是清一色的火枪兵,打得他们根本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在接战二十分钟之后,仅仅剩下近半人马的清军总算是撤出了战场,头也不回地逃向了北方内陆。至于大郑镇的安危,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再顾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