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5章

      冯凯心中一沉,转头问顾红星:“那次事情是哪一天,你记得吗?”
    顾红星也想到了冯凯的担忧,说:“记得,1976年6月23号,是礼拜三,上午十点半不到。那天下午,我们出发去沈阳的。”
    “也就是说,事发当天,他有不在场证据?”冯凯出了一身冷汗,问赵主任,“你确定他发作那天,上午是自己来的?”
    “自己来的,八点到十点都在我那里。”赵主任说,“十点钟让他去开药的。”
    冯凯顿时有些头晕目眩,他拉上袁婉心,又去了药房,翻出了一年前的存根。他用有些微微颤抖着的双手翻阅着存根,果然找到了1976年6月23日王飞凡的取药记录,记录是上午十点十一分,王飞凡的取药签名和以前的一模一样。
    无论怎么算,王飞凡都是有不在场证据的。
    冯凯颓丧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直觉这一次真的是失灵了。而更颓废的,是顾红星。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指纹鉴定出现了问题。虽然他也想过,会不会是王飞凡在案发之前或者之后去过机器那边,留下了指纹。但是转念一想也不对,毕竟留下指纹的位置很奇怪,即便是王飞凡事后去机器那边祭奠,也不会钻到机器和废弃小门之间。指纹里有血迹就更无法解释了,毕竟和郭金刚被杀案不一样,女工事件不可能正好有人在这个特殊位置出血。
    既然这枚带血的油脂指纹和女工之死强相关,而王飞凡又不可能和此事件强相关,就只能用他顾红星比对指纹失误来解释了。
    (1)
    报卷:指把卷宗报送(到法院)。
    (2)
    三腔:指胸腔、腹盆腔、颅腔。
    (3)
    抓手:指破案的依据和方法,或者是指可以直接甄别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物证。
    第九章 刀片
    1
    接下来的一天,两个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
    一直都是典型的乐观主义者的冯凯,有些失落。长到这么大,冯凯还是第一次对自己的直觉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而顾红星则更像着了魔一样,一手拿着现场指纹照片,一手拿着那张印有王飞凡手印的白纸,皱着眉头、目不转睛。
    “今天这事儿,怪我。”冯凯见到顾红星的表情,有些不忍,说,“如果不是我催你,恐怕不会是这样。”
    “不,不怪你。”顾红星由衷地说,“即便是我看了一下午,我还是觉得这里面有不少共同点。”
    “难道你怀疑他的不在场证据?”
    顾红星摇摇头,说:“不,其实差异点也是有的。但是我总觉得,既然是变形指纹,那么肯定会产生差异点。就比如硬币上的那枚指纹,也可以和徐二黑的指纹找到很多差异点,但事实证明那就是徐二黑的指纹。”
    “原来看指纹这么复杂。”冯凯说,“我一直以为看指纹就像比对dna一样,对得上就是,对不上就不是。”
    “dna?”
    “啊,我的意思是说,就像两幅图画找不同一样。”冯凯连忙解释道。
    “是啊,如果是两枚完整、清晰、平面且没有移动变形的指纹,比对起来是很简单的,和你说的比对两幅图画一样。”顾红星说,“但是现场提取到的指纹,有很多都是缺损、模糊或者变形的。这时候,很多共同点就会变成差异点,就要看痕检员怎么去取舍了。”
    “所以,我总是觉得痕检员的工作很简单,其实是我自己肤浅了。”冯凯想到了顾雯雯每次工作完回家后疲惫的表情。
    “不简单,到现在我也还是想不明白。”顾红星的声音很轻,很失落,“我这脑子,也不知道适合不适合做这一行。”
    “你要是不适合,就没人适合了。”冯凯安慰道,“我来做吗?让我坐下来看指纹超过半个小时,我的眼球感觉就要爆掉了。”
    顾红星没说话,冯凯对他的安慰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还是唉声叹气,情绪低落。
    因为爆炸案的顺利破获,穆科长给了他们俩难得的假日,可没想到,这个假日过得却如此窝囊。直到傍晚下班时间,一直有些放心不下的林淑真和袁婉心敲响了他们宿舍的门。而此时,他们俩还在各自的床上躺着,郁闷地想着心事。
    “你们没事吧?”林淑真见到顾红星的脸色不好,关心地问道。
    “没事。”顾红星放下手中的指纹照片。
    “你脸色不好。”林淑真说。
    “办错了案子,总是没有什么可开心的嘛。”冯凯笑着打圆场,说,“谢谢你们的关心,可是案子是保密的,所以也不能告诉你们前因后果。”
    “工作犯点小错,这很正常,谁不犯错呢?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主任让我拿肾上腺素,我却拿错了药,要不是主任发现,不知道什么后果呢。”林淑真安慰道,“而且今天那个王飞凡突然犯病,也不是你们的错,是他自己本来就有病。”
    “这我们知道,只是我们办的这个案子,现在又回到了死胡同,所以有点失落罢了。”冯凯把自己的失落,归结成了这个原因。
    “咱们这两个职业,是一点点小错也不能犯的。因为只要一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顾红星低着头,徐徐说道。
    顾红星说得很有道理,在场的四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尤其是冯凯,他在二十一世纪时,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兴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在兴趣之上,责任才是他肩膀上最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