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10章

      林凇一怔,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问,触到喻柏满是担忧的目光,他赶紧解释:“没有,至少对我不会,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喻柏刚要松口气,却敏感地捕捉到“至少”一词,面上再次凝重起来:“那白明诚先生是否对你们的子女有过家暴行为呢?”他问出口后又觉得太没礼貌,饱含歉意道,“抱歉,但是作为您的律师,我需要了解到更详细的家庭关系,以便为您争取到最多的权利。”
    林凇微微垂眸,半晌,慢慢说起几十年来的漫长故事。
    故事的开头很经典也很普通,白、林两家是多年世交,白家最受期待的孩子是个alpha,林家最受宠爱的孩子是个omega,两家人顺理成章给他们订了娃娃亲,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说起来算得上竹马竹马,情谊也算深厚。也许是被大人们说得多了,林凇从小就知道等长大后是要和白明诚结婚的,白明诚也同样,两个人都是听话的孩子,再加上对彼此也有好感,就顺从家里的安排,互相关心照顾,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们之间的关系稳定且纯粹,没有出现过诸如移情别恋、第三者插足此类狗血的剧情。
    林凇到现在还记得他们订婚的时候,白明诚轻轻吻在他手背,郑重起誓承诺的模样,他也确实做到了,结婚三十多年,不是没有不长眼的想往白明诚身边凑,可白明诚的心意从未改变,当初说过一生一世,既然说出口,他就能做到。
    他们结婚没多久,林凇就有了孩子,他们的大儿子白蘅一出生就成为了白、林两家的焦点,那时候白明诚的祖父母还在世,对这个小重孙万般疼爱的同时也万般严厉,白明诚恪守着家族的规矩,自觉承担起严父的责任,对白蘅的要求严苛到不近人情,不过两三岁的孩子就被要求自律独立,林凇心疼坏了,几次劝阻却被家里拦下来。
    白家和林家的长辈们苦口婆心,都说孩子要从小管教才能成才,还拿白明诚举例子,说明诚也是从小高要求,如今才能有这一番成就,说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心软害了孩子一辈子。连豆丁大的白蘅都学着白明诚的样子板着脸,小小的眉眼与白明诚有六七分相似,语气则更像,他说自己要当一个和父亲一样厉害的alpha,他可以做到,让林凇不要插手。
    彼时的林凇被说得一阵自责,渐渐地不再劝,后来也确实如白明诚所希望的那样,白蘅不过几岁大,就比军区大院里其他家的孩子早慧成熟,各方面都是拔尖儿的头一名,成为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长辈们都以他为骄傲,更印证了白明诚严格教育的正确性,林凇更无法插手,只是常常在深夜里看着白蘅房间亮着的灯叹气。
    有白蘅珠玉在前,女儿白苏出生后也没成为例外,不过她更像林凇,小时候alpha特征还不明显,外表看起来是个甜甜的小姑娘,白明诚网开一面,对爱笑的女儿松了松手,让她得以跟在林凇身边,撒娇耍赖地长了几年。可惜好景不长,白苏到底还是没逃过白式教育,上幼儿园后白明诚对她也严厉起来,爱穿裙子的小姑娘被迫长大,剪短了头发,换上和哥哥相似的装扮,脸上挂着豆大的泪珠在院子里扎马步。
    林凇看不得白苏哭,和白明诚吵了婚后的第一次架,气得一连几天不舒服,吃不下睡不着,在某天陪同白明诚出席会议后眩晕得厉害,看过医生才知道他又怀孕了。
    喻柏听完前半段,越听越迷糊,他并没有从这段故事中听出必须要离婚的理由,撇去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分歧,林凇和白明诚算得上一对非常默契的伴侣,他们俩门当户对,竹马情谊,共历风雨,对彼此从一而终,在外人眼里可谓是模范婚姻,怎么想都不至于临了临了到离婚的地步。
    “……这个孩子来的时机不太对。”林凇回忆起那一年,微微垂首,眼眸中的光亮暗了下去。
    他说那时候是白明诚的关键时期,一家人即将从西南边防重回北方,明里暗里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多少只手等着拉白明诚的后腿,中间的弯弯绕绕多了去了,他和白明诚分身乏术,忽然来了一个计划外的孩子,瞬间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白明诚没有抽烟的习惯,得知消息的那晚却在院子里抽了半宿的烟,第二天沉着脸和他说,这个孩子实在不适合留下。
    喻柏心里一紧,张了张嘴想问又不敢问,林凇见状莞尔一笑:“不过那个孩子还是平平安安出生了。”
    随着小儿子的出生,他和白明诚的关系也走到了一个转折点。
    孩子被留在了西南,跟着他爷爷长大,白蘅白苏则跟随他们回到首都,这一分别就是十五年,虽然期间林凇常飞去西南看他,可要是掐着手指头算起来,他和小儿子相处的时间太短太短了,在他不知道的时候,那个孩子已经长成了自由自在的样子,和白家完全相反的样子。
    后来老爷子过世,十五岁的少年被接回白家,故事的走向便可以预料了,无非是习惯自由的少年与严厉古板的父亲矛盾不断,父子不合争吵不休,最后落得幼鸟离巢,家不成家。
    “如果是为了孩子,协议里应该标明抚养权的归属……”喻柏听过一场豪门辛酸史,心头沉甸甸的很是感慨,原来在外人眼中的模范夫夫,内里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过感慨归感慨,职业素养使然,他还是下意识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