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7章

      “但类似远近、阴影这些,我懂一点。”
    见小孩跟他扯开话题,姜宁便顺着话题道:“我今年正儿八经在老师那里学过画画,这些我也懂一点。”
    “我知道,《我的校草小男友》那个剧。”
    姜宁:“你看过?”
    “没有, 那个男主是个美术生,你这么忙,不可能无缘无故学画画。”
    “推测很准, 你心思很缜密。”
    伊森:“我爸遗传。”
    姜宁笑道:“可以说说你爸吗?”
    “不能, 他会揍我。”
    “我明白了, 肯定不是好话。”姜宁用笑来缓解生硬的对话氛围, 又问, “你爸经常揍你吗?”
    “如果按照见面频次来计算揍我次数的话,基本每见面三次,骂我三回,揍我两回。”
    “你看起来很懂事,怎么三次见面就揍你两回?”
    伊森答:“因为只有我有事或者我做错事被老师告状,我爸才会飞美国来教训我。”
    “打是亲,骂是爱,你爸很爱你。”
    伊森一直扑克脸:“这点,我从没怀疑过。”
    到了画室,美术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主题——心愿。
    姜宁画技不好画得有些抽象,不过基本能看出来,他躺在一张小船上,头顶是灿烂的星空,身边是湛蓝的海水,还有几只海豚游过,溅起片片浪花。
    他希望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这般放松自己。
    伊森画的是一幢房子,他在房间写作业,一个男人正在厨房做饭。
    “画的是日常生活,”老师走过来指导,问,“妈妈呢?”
    伊森指了指另一间屋子:“在睡觉。”
    “脑袋都盖住了,妈妈在睡懒觉是不是?”
    不是,在伊森的印象中,几乎没有母亲的影子;再者……他看向一旁的姜宁,他爸一年也就出国看他两三回,从去年到今年,每回都能瞥见他爸在手机中关注姜宁的信息,也许后妈是位男性,所以他才用被子盖住头。但国外这点很开放,他并不反感。
    可是想到这儿,他便觉得奇怪,为什么综艺上的父亲正巧是姜宁?难道白辰礼和他的交易中也把姜宁计算进去了?
    姜宁对上伊森深思的眼睛,提醒:“老师问你话呢,不答不礼貌。”
    伊森于是便敷衍地点了下头。
    姜宁的画作名为《放松》,伊森画的叫《一家人》,姜宁怜惜地看着眼前的小孩……少年老成,是因为身边没有父母让他撒娇,是因为一旦遇到困难了,父母不出马上出现帮忙解决。
    如果能有依靠,谁愿意一个人面对困难。
    第二期,节目组让父子搭档拆九连环,按照拆开的先后顺序,优先选择带爸爸去玩的地方。
    主持人说计时开始,不出半分钟,伊森便解开,而此时姜宁像其他爸爸一样,正在网上翻找方法。
    所有人都震惊他的速度,只有伊森凡尔赛地说了句:“这次,我故意慢点的。”
    可玩的地方有动物园、海洋馆、沙池、游乐园、电影可供选择。
    伊森毫不犹豫地选择电影。
    “看来你喜静不喜动。”主持人说。
    伊森摇头,看向姜宁的右脚:“他脚有问题,最好不要走太多的路,不然不利于恢复。”
    节目组询问之下,才知道姜宁在进组前右脚崴过。
    “我差不多已经和正常人没两样了……而且我都没有告诉过你,你怎么知道的?!”
    “我有眼睛,”伊森说,“观察周围并搜集所有可能有用的信息,以便于接下来的交流和活动,我爸教我的。”
    姜宁:“……你爸好复杂,对你非打即骂,还能耐心教你生活技巧。”
    “他没耐心教我,言传身教而已。”
    “得,去看《熊出没》吧,”姜宁对伊森…不,对伊森和他爸彻底服气,故意说,“这片子很适合你这个年龄阶段,看完跟姜爸爸说说观后感。”
    伊森:“……”
    “行,如果你想知道我做了什么梦的话。”
    第三期,节目组带五个娃去人工圈起的海边抓鱼,规定一天抓到并贩卖出去赚的钱,是接下来几天的伙食费。
    海水很清澈,小朋友们自发玩起了水,直到节目组提醒他们要完成任务。
    于是五个娃抓小鱼,爸爸们抓大鱼。
    原本他们都带着手套,但有个六岁小朋友擅自摘下手套,更不幸的是,摘下手套没多久他就被海鱼刺伤了。
    掌心流出汩汩鲜血,萌娃放声大哭。
    父亲跑来查看情况,有些慌神,急于处理伤口,把萌娃的手放在海水里清洗。
    萌娃哭声更大了。
    伊森忙阻止:“这样没用,得先用矿泉水冲洗伤口,再用肥皂水清洗一遍,节目组如果有碘伏酒精的话再进行消毒,最后,海鱼的刺有某种异类蛋白,也可能携带细菌,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进而发烧,这两天多加观察,如果实在不放心,还是得到医院。”
    萌娃爸爸按照伊森说的给他小孩处理伤口。
    姜宁问伊森:“这你又知道?”
    “听说我爸从小生活在海边,喜欢吃海鱼,有一次我们家厨子给我爸做海鱼刺身的时候被弄伤过,那个厨子就这么处理伤口的。”
    “这是多久之前的事?”
    “好几年前了,可能是我六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