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章

      信中所言:“大伯父亲启,两月前与伯父龃龉实非菱歌所愿;菱歌所做之事,仅为沈家家业万古不衰。而掌事之位,向来遵循能者居之。无论是伯父、堂弟抑或是任何人,有朝一日可超越菱歌。掌事之位,菱歌必拱手相让。”
    “菱歌已是孤苦,双亲仙游。伯父既是菱歌现如今唯一的至亲长辈,还望伯父愿作菱歌婚仪高堂,受跪拜之礼。若我沈家可团结一致,又何愁家业不兴,子孙不旺。”
    非是沈菱歌与沈仓宇求和,而那日白丛山宴席,沈菱歌已看出沈仓宇仍有顾念族亲至亲之意。沈家偌大家业,若不联合一起,必然是分崩离析。
    二人跪拜沈仓宇三叩首,敬上新人茶。
    “大伯父,请用茶!”沈菱歌双手奉茶,恭敬有度,抬眸望向沈仓宇,浅笑嫣然,“多谢大伯父赏面光临。”
    接过喜茶,沈仓宇虽仍是满脸的严肃,但明显感觉到他扫去了不少冷漠之意。
    随即一边的下人将茶杯接了过去。
    “大伯父,请用茶!”盖着盖头的余时安也接过茶杯,奉上新人茶给沈仓宇。
    这一下,沈仓宇却是有些尴尬,从前他见着余时安都要避让三分。今日见他以新妇之礼敬茶,心中难免无措。
    “大伯父是不愿饮时安这杯茶吗?”
    透过盖头,余时安可见沈仓宇愣在原处,便出言提醒。
    “好。”沈仓宇抬眼望了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宾客,终是接过了茶杯,不知是不是出于男子之间的怜惜,轻声道了句,“余公子委屈你了。”
    这话落入沈菱歌耳中,心下不禁叹道:“男子总是可以这般惺惺相惜,如若今日是她嫁入余家,这大伯父也仅会叹息沈家家财入他人之袋。又可会怜惜她嫁入余家委不委屈?”
    “大伯父说的哪里话,能与菱歌成亲,是时安此生所愿。愿望已成,何有委屈一说。”余时安语气谦和,似是发自真心之言。
    言既如此,沈仓宇饮下热茶,递予下人。
    而一旁的沈菱歌闻言,不动声色,浅浅看了一眼余时安。
    接着,二人又向大伯母敬上新茶。
    这还是沈菱歌穿书之后,第一次见到大伯母,看起来确是和蔼温婉。
    “夫妻交拜!共结连理!”
    两人起身,相对而立。
    在盖头下的余时安在朦朦胧胧中抬起眼眸,瞧见对面的沈菱歌眸色清亮,宛若春水般晶莹剔透。
    她的眉弯如柳叶般,好似藏着一丝俏皮与妩媚。她的嘴唇红润诱人,仿佛是那么柔软而诱惑。她的一切都如一幅绝美的画卷,令人为之陶醉。
    这一边,沈菱歌身量仅到余时安嘴角,她抬起头,望向面前藏在盖头下的男子。
    虽不能见其全貌,但因着身高差距,她可窥见盖头下他的嘴角竟还微微上扬。
    这样的入赘仪式,想来是任何男子都无法承受的屈辱,而这余时安,居然还笑得出来。
    很好,很好,此子可成大器!
    她心下一面感叹,一面与他面对而拜。
    除了沈家的亲族,沈家瓷器行的主顾离得近的都来了现场,离得远一些的也纷纷送来贺礼。
    而余家那边也仅有许知凯那里送了礼来,估计还是觉得余时安入赘丢了脸面。
    “哎哟,来瞧瞧!新娘子长什么样啊!”
    两人刚交拜完,还未来的及唱出“礼成”二字,不知从何处钻出两个男子,冲到了礼堂前,伸手就要拽下盖头。
    “说什么呢!那是什么新娘子!分明是新郎子,哈哈哈哈哈哈……”
    这两人一唱一和笑作一团。
    院中宾客闻言皆是满脸尴尬,不作一声。唯有以沈傲为首的几个不懂事的人,跟着笑了两声,见周围一片死寂,也连忙闭了嘴。
    眼瞧见那人手就要伸了过来,沈菱歌一把将余时安护在身后,一手狠狠打开来人的手臂,怒斥,“来观礼,自然欢迎,若来捣乱,我沈家也不是吃素的!”
    电光火石间,沈菱歌迅速向系统兑换了力大无穷的道具。
    接着就是“啪啪”两巴掌,又将二人各踹上一脚。
    二人嘴角带血,捂着胸口,躺在地上打滚,似还想讹上一笔。
    “搅人婚事,坏人喜宴,罪大恶极!你二人再不滚蛋,可就不是打两巴掌,踹上两脚这么简单的了!”沈菱歌向泺数使了眼色,泺叔立马带上护院作势就要揍那二人。
    二人一见大事不妙,赶忙落荒而逃。
    婚礼的小插曲就这样迅速的结束了,沈菱歌看了眼司礼官。
    这司礼官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唱道,“礼成!送入洞房!”
    这一声高唱,也让那些还呆楞在的宾客,神思归位。
    沈菱歌轻轻地拍了拍余时安牵着红绸缎的手。
    在宾客的欢呼声中,余时安就这样被送入了洞房,而沈菱歌换了身轻便的衣衫便出来照顾宾客喝酒饮宴。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外面的喧嚣也渐渐停息。
    新房的大门被咚地打开,寒风涌入将室内的红绸吹得飞舞着。
    “多谢!多谢!谢谢大家的光顾!”被下人扶进来的沈菱歌已是脚步虚浮,扯着嗓子,与平日里干练的模样截然不同,“泺叔啊!招待下客人啊!”
    “是是!老板你且放心便是!”泺叔连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