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2节

      其实自称老夫的张说并不老,也就四十几岁,在官场上正当最好的年纪,既不稚嫩又精力旺盛。不过他那嘴长胡子配上长长的马脸,看起来实在显老,自称老夫也不觉得突兀。
    二人说到这里已经有点太明白了,不过幸好私交不错话说到这份上正好,也无甚要紧。刘安沉默了一阵,便岔开话题,说着轻松一些的事儿和张说往宣政殿外的官署去了。
    第二章 归宿
    果不出朝臣所料,薛崇训大致处理了善后便上表班师回朝。他将集结在陇右的十万大军化整为零,重新分调到河西朔方陇右等地。然后将河陇防务托付给杜暹,令其在黄河九曲等地屯田并处理吐蕃问题。既无大战,薛崇训留在河陇地区已无必要,遂开始准备归程。
    神策军的编制是京营,他便以此为借口率神策军八千众从河陇向长安进发。军中的将领几乎都出身飞虎团,把家安在长安的,大伙赶着回家过年行军速度很快。在半道上,薛崇训已得知太平公主离开长安去了华清宫泡温泉。
    长安的官员们有得一阵忙活,不仅要准备各项繁琐的事宜,如核对功过名册论功封赏准备迎接仪仗布置等等。最让政事堂头疼神策军这股兵马已经在路上了,等到了长安准不准放进城来?
    七个宰相在官署里碰头一议,大部分人都很头疼。刘安说道:“等晋王他们回京时都要过年了,大过年的城里张灯结彩,咱们把为国破敌的功臣将士堵在城外喝西北风,这如何服人?”
    大伙微微点头,觉得刘安说的是那么个理儿,但此中又不是仅仅是讲道理的时候。中书令张说是太平公主不在长安时的责任人,他也挺犯难,便说:“趁还有些日子,赶紧报到华清宫去,让殿下拿个主意。”
    众人一听这个办法最好……有时候权力意味着责任,谁都愿意把责任推出去。于是就按照张说的法子办,政事堂十分效率就拟出公文快马送出城去了。
    从华清宫传回来的消息一样,认为宜厚待立功将士,准其进城驻扎在城南军营。
    到得腊月间,薛崇训率部到达了长安城外,这座古老的城池已进入了视线内。关中已经下雪,漫天的雪花铺在万物之上就仿佛焕然一新,带来的春的气息;相比之下,长途跋涉的神策军将士们就显得风尘仆仆又脏又黑。天气那么冷,路上又很不方便,驿站上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大伙都是自备帐篷扎营,薛崇训等高级将领官吏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也属正常,更别说士卒们很多时候赶路太累没烧热水连脸也不洗。
    在悠扬飘荡的雪花中,大伙都眼睛亮睁睁地看着远处的宏伟古气盎然的长安城墙城楼,灰黑的破旧盔甲让他们犹如一群远游归乡的游子。
    “大唐的都城!”一个沙哑的声音嚷嚷道,声音中包含感情。薛崇训认为那流露的是淳朴古典的爱国之心。此时底层大众的思想还达不到认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高度,实际上百姓士卒最信的还是满口仁义道德知书达礼的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汉族的中心长安京师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崇高,这种神圣的意义薛崇训用现代的心理去是无法理解的……他族没法理解张骞为什么历经那么多年一直忘不了大汉的使命一门心思想回去,更纳闷这个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为何能长盛不灭。它是上古炎黄子民的文化支柱,地位比任何宗教还要崇高,所以无论是佛教基督还是绿教到了九州之地很快就会面目全非。它仿佛是引领所有人们生存方向的灯塔,光照天下十六道及远达黑海北庭俄罗斯地区数不尽的羁州势力范围。
    薛崇训也眯起眼睛多瞧了一会,在记忆里他还是第一次在远处这么久久地观赏长安这座古城。
    此时此刻他那颗蒙灰的心也因将士们的激动心情而阳光起来,近朱者赤嘛,懂的太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万岁,万岁……”人群中挥舞着兵器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大家的高兴是因一种心理“归宿感”……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不曾感到绝望;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有朝一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便能得到应有的奖赏,就算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衣冠和名字也会刻在天下族人的碑上,那块碑叫青史。
    薛崇训总算明白了自己的无畏与恐惧缘由,在这时他已忍不住热泪盈眶。
    身边的将领们诧异地看着薛崇训的脸,他忙笑道:“还是归时好。”说罢拿着手里的树枝伸进衣服里挠背。
    薛崇训有点洁癖在家里经常洗澡,在路上没有条件身上一脏就很不舒服,总觉得浑身都阳,不过都是些小事倒没什么,拿着根树枝常常挠|挠就行了。
    “走了,进城!”
    众军缓缓行进到明德门外却没见着外面有人,风雪中确实少有行人。正诧异的当口,忽然谯楼上一阵隆隆的鼓响,明德门缓缓开启,两列衣着崭新的羽林军骑兵整齐地奔了出来。紧接着只见一帮人骑着马笑吟吟地走来,紫的、红的、青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袍服,周围一下子鲜艳明快起来了。
    铙歌吹奏起来,这种军乐以吹奏乐器为旋律配以鼓乐,很好听,粗旷而欢乐有点像军队进行曲。周围热闹非凡,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张说为首的政事堂官员上前嘘寒问暖说着客套话,但乐曲声音很大,大部分话薛崇训没听清,反正跟着瞎应酬就过去了。
    羽林军骑兵开道,众将士和官员们从宽阔的天街(朱雀大街)中央缓缓向北行。这时只见天街两旁张灯结彩犹如过大节一般,密密麻麻的全是围观的百姓,果然万人空巷。吐蕃是唐朝长期以来最大的心腹之患,此战的名声太响了,刚刚打完就天下皆知。长安的官民听闻晋王归来,自然想看一看以一敌十的猛士们啥模样。虽然天气不好外头下着鹅毛般的雪,但热烈的场面并不让将士们失望。一路歌吹和欢呼,薛崇训等人确实找到了衣锦还乡的感觉。
    往北走到太极宫外时,只见一队宦官正缩着脖子簌簌发抖地等在那里。待薛崇训等人到了,他们才站直了身体,当头的一个宦官对着一卷五色绢念道:“宣大唐晋王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薛崇训、左金吾卫将军张五郎、神策军将军殷辞……”
    一连念了一大堆人的名字,众将侧耳听着,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暗自高兴。去见皇帝是一种礼遇,更重要的是这回肯定是去听圣旨受封赏,由宫廷直接给的封赏可能就封侯啊高升品级之类的。
    宦官们传罢旨意便带着应宣的将领官员们向大明宫那边走。大伙骑着马沉默了许久,一个将领才闷头闷脑地问道:“咱们面圣就不换身衣服,就这么去?”
    “没事,不就是见皇帝么?”一个将领故作轻松地看了一眼薛崇训,仿佛他就是皇帝一样……其实在场的不少人是第一次进大明宫,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面圣的地方是含元殿,这是最高规格的召见,刚进大明宫就听见奏起了宫廷钟鼓之乐。节奏很缓慢却恢弘,颇有王者的大气。
    大臣们先一步进宫去了,宦官们带着薛崇训等人随后才来到含元殿前,只见宏伟的宫室大山一般高大矗立在眼前,人们在各个道路上来往的身影犹如蝼蚁一般渺小。
    外面一间官署里的官吏和宦官先检查身份,对着名册喊一个名字,喊道名字的人交出兵器并被搜身,长相和描述的相近就放进去。唯有薛崇训完全不鸟这帮官吏,没人敢把他怎么样,他在宫中是骑马乘轿还挂兵器。
    折腾了一阵,大伙才跟着依然全副武装的薛崇训从龙尾道上慢慢向上走,薛崇训这厮腰间挂着三把刀面圣。
    宫里的人穿着都很讲究,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很整洁。神策军众将及文官忽然出现在这样的地方,简直可以用衣衫褴褛来形容,就如一帮乞丐一般大摇大摆地行走,身上的盔甲太笨武将们走起来就是这么个姿势。
    刚走进大殿,就闻到一股从香鼎里飘出来的异香,闻够了汗臭闻这味儿真是很舒服。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众将情不自禁地随着宫廷钟鼓的节奏缓缓向前走,只见皇帝正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有俩漂亮的小妞举着两把羽扇站在后面,旁边还弯着腰站着一个宦官听候使唤。
    这时王昌龄小声提醒道:“别他娘的左顾右盼……”就算是少伯这样风雅的文人在军中呆久都时不时要冒出一句粗话来,“先领了封赏再说,不然一会御史要弹劾,他们的职责所在。”
    众将一听还是实在的好处比较重要,遂规矩了许多低着头走到殿下,大伙一起跪倒高呼“万寿无疆”,毕竟龙椅上那年轻小子是天子。
    不料就在这时,周围小声出现了议论声,跪在地板上的薛党幕僚们抬头一看,见薛崇训正直冲冲地站在那里,和皇帝见面不守礼,众幕僚纳闷他怎么了?
    长得英俊白嫩的皇帝李承宁的脸色也变了,怔怔地看着他说不出一句话来。就在这时一个御史猛地站了出来,正声说道:“天子在前,面圣不行跪拜之礼是逾制!”
    薛崇训平静地说道:“臣的膝盖在战场上受了伤,又在风雪中冻了许多天没法跪,要不臣趴在地上给陛下行礼好么?”
    周围顿时一阵忍俊不禁的压抑笑声,特别是薛崇训身后的那帮子部将完全礼数荒疏之辈早笑了。倒是有不少见惯世面的大臣仍然一脸严肃。
    李承宁抬起袖子嗓音有些哆嗦道:“免了,晋王乃贵胄又是大唐的大功之臣,趴着成何体统?朕特允你免跪。”
    第三章 会意
    从河陇回来的官吏将帅都有晋升封赏,唯有薛崇训没有,只被赐予了一些金帛以示皇帝的嘉奖。按理这次河陇大捷最大的功臣应该是薛崇训才对,他是主将,按照论功行赏的制度应该给他赐封;这事儿问题就出在他以前的爵位已经太高了,贵为亲王还能怎么封?
    当初授予兵权的是太平公主,现在可好她跑华清宫去了,善后却撒手不管。此时的矛盾是无法用律法合理解决的,别说今上李承宁手里没有实力收拾薛崇训;就算他有那份实力在这种时候对付晋王(有种方法是不能给予更多封赏的时候就除掉),也会带来巨大的不良后果。
    见完皇帝众将跟着薛崇训从含元殿出来,其他人不能在宫廷里骑马只能步行,薛崇训可以不过也牵着马和大伙一起走路,路上还能交代一些事情。
    雪还没停,宫室之间宽阔的广场上有不少杂役在扫雪,他们冒着风雪一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至少得保证各条道路上没有太厚的积雪。
    薛崇训回头说道:“神策军长途跋涉回到长安需要修整,一会五郎和殷辞去安排一下,让大伙儿歇几日……如无意外情况,一直到年后都没啥事了让大伙过好年。”
    部将听罢应了一声。一众人在路上随意地说了一阵话,就算是一次小型的会议把事儿都商量好,至于下面怎么完成那些事薛崇训就不管了。
    或许是古代人力规模和传递技术的限制,薛崇训已经习惯了唐朝这种“会意”型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就是命令都是模糊型的,只需要向下传达一种意图,大家就会以此意图为支点按照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去完成。
    不似现代管理方法那么严密而细致,这时的各级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性。有时候薛崇训反倒觉得这种看似落后的体系只要用人得当十分效率。比如薛崇训当初设计府上书院后面那个有活水流动的水潭,就没有不厌其烦地交代需要多大的竹管、倾斜度多大、要水的流速如何……只一句话:让这潭水活起来,又要有幽静的意境。然后工匠们就能想出各种办法达到目的而且干得很快,这不得不说是汉人的勤劳娴熟天赋。
    出了大明宫,薛崇训发现府上赶车的庞二已经在宫门外的大街旁等着了,庞二摸了摸脑袋说道:“孙夫人是外面又是风又是雪的,就让俺赶着车来等着郎君。”
    众将去牵各自的马,向薛崇训告辞,他们得先去管神策军的各种事。薛崇训和几个幕僚没啥事了,就准备回家。
    正巧王昌龄也住在安邑坊,因为他的宅子是薛崇训送的,薛崇训便邀他同车。于是仪仗队便沿着太极宫宫墙东面一路往南走,同车三人,除了薛崇训主幕二人,还有形影不离却很容易让人忽视掉的三娘,因为她的话实在是太少了。
    车队穿过大街小巷,外头各种市井生活的声音传进车帘。过得一会,又听见一阵孩童的歌谣。
    大家都有点累,没说话,于是那歌谣便清楚地传进了耳朵:“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鬼在山……”
    薛崇训一听“王天下”这样的字眼就敏|感起来,但他文才有限一时没有领会这童谣的意思,便转头看向王昌龄。只见王昌龄脸色一变,敲了敲车厢道:“快停车!”
    薛崇训问道:“这几句歌谣是什么意思?”
    王昌龄愕然看了两眼薛崇训,大约觉得他能作出一些不错的诗赋,怎么会不懂这么浅显的意思,他便说道:“这是古时曹魏篡汉时的歌谣,这会儿忽然在市井中唱起来,真是很奇怪啊!”
    “哦……”薛崇训淡淡地应了一句。
    王昌龄推开车门道:“我下去问问那些孩童,是谁教他们唱的。”
    薛崇训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也未制止王昌龄,只随口言:“都是些小孩子,能问出什么来?”
    车马仪仗就停在大街上,等着王昌龄向巷口走过去。王昌龄看起来很在意这事儿,不过薛崇训到不以为意,坐在车上瞧着。见王昌龄正摸出一个什么小玩意在一个穿红袄儿的女|童面前蹲下去,薛崇训见罢乐了,回头对三娘笑道:“你看少伯像不像拿着棒棒糖哄小姑娘的怪叔叔?”
    三娘面无表情,更无法理解薛崇训话里暗|含的笑话。薛崇训见状有些兴致索然。
    过得一会王昌龄回来了,说道:“啥也没问出来。”
    薛崇训笑道:“怎么弄的?”
    王昌龄郁闷道:“那孩童说父母教她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还嚷嚷我是坏人,然后那帮孩子就四散跑掉了。”
    “人父母教养得不错呢。”薛崇训依然保持着笑容,“上来罢,甭理会,成大事不是在背后弄几句童谣就成的。”
    大伙正待要走,忽然一声清脆的叫喊:“薛郎!”薛崇训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白色貂皮的少女策马而来,不是白无常是谁?
    乍一看去她还挺正常的,头上戴着一顶帷帽把那头白发给盖住了,露在在外头的小嘴唇红下巴秀气,看上去就像一个性格活泼的富家千金一样。薛崇训条件反射地抱起双拳:“白七妹,大冷天的怎么跑出来了。”
    白无常飒爽的身姿从马上跃将下来,一脸委屈地走了过来:“把人家一个人丢在府里,你们俩男女就跑出去快活了……”
    三娘愕然,薛崇训一看这阵仗要糟,他左右一看还有许多随从和将士,白无常恐怕要当众扑到怀里耍憨卖娇的,让大伙围观总之不太好。他急忙伸手一拉:“咱们上马车说话。”
    王昌龄尴尬道:“我还是骑马走吧。”
    “没事没事。”薛崇训摇头道,心说你家那娇|娘还是老子帮你从青楼弄出来的,和我装什么纯?
    白无常已腻到了薛崇训的身上撒起娇来,薛崇训敲敲车厢正声道:“庞二,走了。”
    “你还说很快就回来,这很快就是几个月啊,我在府里找不到事做都闲得快发疯了,要不是孙夫人没事就给些钱花销,我可就要去做老本行了,到时候别怪我给你惹麻烦。”白无常嗲声嗲气地痛诉着。
    这时三娘实在看不下去了,冷冷看着窗外说道:“日子好了反倒不习惯,还不如去过以前那种过了今天没明天吃了上顿没下顿,时时提心吊胆的日子好了。”
    白无常瞪圆了眼睛看着三娘没好气地说道:“没人当你是哑巴,难得听你说那么多个字,说得挺溜地啊!”
    薛崇训笑而不语,王昌龄正襟危坐一副目不斜视的正人君子模样。
    “别理闷葫芦!”白无常一把抱住薛崇训的胳膊把脸贴到他的肩膀上,“从今天起我要一直黏|着你,你去哪我就去哪,别想把我再丢在府里。”
    薛崇训难得耐心很好的样子,一脸的笑意:“我家里一群老婆要养呢,总得要干些正事,你跟着我能做什么啊?咱们是做官,可不能看谁不顺眼就让你去一刀捅|死……”
    白无常那水灵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说道:“子曰无功不受禄,我拿你家的钱花也得做点事,要不我做你的书童、长随,我敲那些当官的身边总有个人跟着一刻也不离开,和跟屁虫似的……”
    三娘冷冷道:“别乱用子曰,人家要笑话你。”
    薛崇训乐了,说道:“你瞧半文盲都知道,你连三娘都不如,还要做我的书童。再说也不是哪里都可以这么胡闹的,你跟着我帮倒忙差不多。”
    “……”三娘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闭口不说话了。虽然大伙很少用文盲这个词,不过她也能很容易明白这不是什么好话,大概就是“睁眼瞎”的意思。
    白无常道:“你太小看人了!我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胡闹呀,你问问‘半文盲’。”
    她闹了一阵,又恬颜问道:“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薛崇训道:“从陇右带了一些西域珠宝和好毛皮,部下已经送府里去了,一会回去就能拿出来分。”
    白无常道:“宫里没重赏你?哎哟,我听说你在吐蕃杀了人家五十万人,皇帝这得要付你多少酬金啊?!”
    “怎么可能杀那么多,打仗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杀人,取得战略目标就可以,再说吐蕃在战阵上死伤的不足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白无常掐指一算,“那也得有十几万条性命啊!按照咱们那行的规矩,你真是发大财了,皇帝拿什么奖赏你,干脆把江山送你抵债算了……”
    “慎言!”一直没说话的王昌龄突然义正辞严地喝了一句。
    白无常伸手按住胸口,皱眉道:“王少伯你唬谁呢?冷不丁喝这么一句,和三娘有得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