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2章

      罗勉拿着刀切下,脆皮破开,肉汁顺着流淌而下,光看着就食欲旺盛。
    脆皮带着些香甜,里面的肉却是咸香口,将肉放到脆皮上一起送入口,丰富的味道在嘴里一齐爆发开来。
    俞少宁舌尖顶了顶嘴里滚烫的肉,估摸着他舌头肯定烫着了。
    原本看着表面没那么烫,还以为一年的时间这肉冷了不少呢,谁知道里面还是照样的滚烫。
    吃了口烫的,之后的动作就小心起来。
    罗勉将桌上的肉片了大半下来,才停下动作端着碟子放到躺椅旁边的小桌子上,他躺在躺椅上,慢悠悠地给旁边的俞少宁挥动蒲扇。
    俞少宁沾了沾调味,将羊肉送到罗勉口中。
    见人吃了,问道:“这个调味怎么样?”
    罗勉看着他,眼神一眨也不眨,“好吃。”
    这明显不走心的模样,俞少宁有些怀疑,不过还是抱着试试又没关系的想法,给自己蘸了一份。
    嗯……只能说,能吃。
    俞少宁放弃自己调味,蘸着罗勉提前准备好的蘸碟吃肉,吃一口,投喂旁边的男人一口。
    中间隔着张桌子,俞少宁想喂他,身子都得探出去些。
    他喂了几次,有些累了,“你自己吃吧。”
    罗勉“嗯”了一声,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就定定地看着他。
    俞少宁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这是想让他继续喂呢,他纠结地蹙起眉头,还是没有抵住心软,找了筷子过来投喂。
    等他吃不下了,筷子一放,俞少宁说什么也不喂了。
    罗勉也不在意,坐起来些,撑着躺椅扶手看他,“宁宁,你觉不觉得咱家的躺椅太窄了?”
    俞少宁一时没有听懂,“什么?”
    罗勉轻声:“要是躺椅宽一些,咱们就可以躺一起了。”
    听上去很亲密。
    俞少宁第一反应是,“不要,那多热啊。”
    ……
    旁边的人没有动静了,俞少宁回头,对上一双幽深的眸子。
    他咳了声,反应过来,笑问:“想抱我?”
    罗勉肯定点头,“想!”
    这么好的夜晚,分开赏星星有什么意思。
    俞少宁想了下,道:“你要是能弄到双人躺椅,我就陪你一起坐。”
    得到他肯定的答复,罗勉眼睛顿时亮了。不就是双人躺椅嘛,就是十个八个他也给带回来!
    第一百章
    双人躺椅这东西制作起来工序麻烦。
    罗勉的木工手艺,都是回家后,靠着各种机器和网络视频折腾出来的,真让他手工打一把躺椅,还是双人躺椅,那做不到。
    不过也不是没法子。
    他做不到,但大队里有木匠啊!
    像陆五,就是年幼时跟着老木匠学习,到如今已经是带着木匠队伍完成景区建设的人了,一把躺椅而已,在他那里不值一提。
    当天凌晨,罗勉就带着粮食跑到了陆五家,因此恳切地请人帮忙打一把躺椅。
    送上门来的活计,陆五当然不会拒绝。
    他拉着罗勉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好半天,确定了躺椅的最终模样后,又喊着陆琪将模板细化出成品图来,看着似模似样的,罗勉放下粮食后回了家。
    俞少宁刚洗完澡,听见人从外面回来,疑惑回头:“你干什么去了?”
    罗勉伸手抱起媳妇,避而不谈:“去了陆五伯家。”
    俞少宁微一扬眉。
    伸手抓着男人的脸往两边拉,“贼兮兮的,肯定没干好事。”
    罗勉也不反驳,含糊地“嗯”了两声,凑上前亲人。
    ·
    军卡缓缓停在主路上。
    俞少宁和罗勉在山上看见这一幕,把最近的事情都理了一遍,琢磨着是蓄水桶的事情。
    从山上下来,陆外公不在家里,进入院子的侧门上贴了张条子:我出去玩了,有事回头再说。
    罗勉撕下纸条折了折,丢到旁边的盒子里。
    那是个简略的小木盒,里面已经放了十多张纸条,内容基本上大差不差。
    俞少宁落在后面,看见罗勉放纸条,问了句:“外公有说找谁去玩了没?”
    罗勉摇摇头,“来了这么多卡车,找谁去玩都能遇上。”
    老人年纪大了不好做事,只能在这些小事上帮把手,每次部队派车子过来都是他们先发现,问到情况后和家里人商量清楚,然后再回来找部队的战士。
    陆长川这个年纪,出去玩也是找同龄人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卡车来了其他人要去凑热闹,他当然也不会落下。
    俞少宁把小不点放到走廊上,笑道:“说不定等我们过去,外公都把东西给定下了。”
    “那我们还去吗?”罗勉问他?
    “去啊,怎么不去。”俞少宁伸手牵住罗勉,打开院门往外,“这几天越来越热了,估计那些人又要回避难所了。”
    说起避难所。
    俞少宁想起一件事,“那边的山洞咱还留着吗?”
    国家的扶持政策太到位,震后恢复得过于迅速,大队里没谁需要过去挤的,他们也省了来回跑的事情。现下看来,那边的山洞倒是有些多余了。
    去年一次性租了三年,要是和部队退了,两年的租金也是不少粮食呢。
    罗勉将手搭在人肩膀上,道:“留着,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