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5章

      迟希坐着车停在她身前,站台所有人都上车了,她连头都没抬起来。
    直到司机再次驱车从她身边驶过。
    迟希在想。
    红楼梦有那么好看吗?
    她怎么没有朋友?
    还有,她会不会误了车?
    鬼使神差,她在下一站下了车。
    跟着来时的路,往她那边靠近。
    越来越近,迟希看清了那姑娘的侧颜。
    后背挺直而端正,像雨后初生的春笋。
    微风拂过,光是这一眼,就让迟希定定地愣在那边。
    生命力在一个人的身上具象化了。
    ……
    还没走到,那姑娘收起书,起身离开。她似乎并不是来坐车的,不看车牌,向着一个既定的方向走去。
    迟希像从春天的梦境里苏醒。
    一眨眼,人已经走远了。
    ……
    从那以后,她成了她的前路。
    *
    “迟希?你怎么了?”
    夏恬的手机在包里没拿出来,到玄关处拿的时候,感觉到门有响动,一打开,迟希正蹲在门口。
    她赶忙扶住她,自己跪地上把人扶起来。
    迟希眼眶是红的,脑袋是热的,眼神是迷离的。
    夏恬没再说话了,撑着迟希的双臂想带她起来。
    隐约中,迟希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将自己拔起。
    她不想依托于这股力量,于是自己努力地站稳。
    勉强睁开眼,看清来人。
    “小恬儿?”
    夏恬抱着她,“嗯,能走吗?”
    看到她,迟希鼻尖一酸。
    “不能了……”
    夏恬顿时有点头大。
    不过她觉得自己是可以的,迟希不算重。
    努力了一把,她把人背了起来,迟玉东在她房间里睡觉,她只能往迟希房间里走。
    此时在卫生间上厕所的张滔滔也出来了,见到这幅样子连忙一瘸一拐地跟上,神态着急,“怎么回事啊?”
    夏恬把迟希放到床上,给人脱掉鞋盖好被子,才跪床边检查了一□□温。
    这次是真的发烧了,而且事态不对,比寻常的发烧可能还要严重。
    夏恬飞快去自己卧室找来了医疗包,张滔滔在门口站着堵,夏恬干脆支使他,“你去沙发那坐着。”
    “我看看能帮点什么。”
    “你只会添乱!”
    “……行吧。”
    不过张滔滔倒是也没去沙发上坐,自己慢慢地往对门去了。
    没一会,这间卧室挤满了人。
    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可夏恬看得出,迟靳南夫妻俩脸色也很不好,眼睛也是红的。
    叹口气,夏恬还是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
    她自己待在迟希的卧室,关好门窗,一直在照料着迟希。
    高烧直到深夜,吃了药出汗,降降温,但很快会反复,而且反复的很快,温度更高。
    不能再等了,趁着夜色,夏恬叫来迟靳南,把迟希送去了医院。
    看到夏恬认真照顾迟希,有条不紊的模样,迟靳南心尖上酸的厉害。
    再没有一刻,能让他比现在更觉得自己不配做个哥哥。
    “你们聊什么了?”夏恬在床边,看着迟希,突然问他。
    迟靳南坐到另一边,安静好半晌。
    夏恬不强求,“这几天降温,确实容易生病,不用太担心。”
    迟靳南点了下头,弯腰支着膝盖。
    他身上带着一种浓重的无力感,这样看起来,和迟希真是像兄妹俩了。
    “希希和她妈妈,关系其实很僵。”
    夏恬点头,“我猜到了。”
    “她其实不叫迟希,我们的名字都是父母的姓氏加方向词,但那年宇凡走了之后,希希一个人到北令,第二天就自己去改了名字,不仅去掉了母亲的姓,还改成了希望的希。”
    夏恬愣神。
    这些事,迟希从来没跟她说过。
    “我原本以为起码这是个好兆头,虽然母女关系不好,但小妹还是坚强的,只要她能好好生活下去,这就很好。母亲的苦心总有一天她会明白。”
    “……”
    “可直到今天……我才看清。”迟靳南声音十分嘶哑,“如果我早知道这场相亲让她那么痛苦,我一定不会再向着我妈。”
    “等她醒来的时候,你告诉她,如果她真的要对抗,那,哥哥站在她这边。”
    第39章 通感
    迟希觉得很累。
    看到的一切一直在变换。
    一会回到了车祸现场,一会回到了大院里,一会回到了夏令营……
    像在做梦。
    后来,她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消毒水的味道,没一会,脑袋逐渐清明了。
    镇定下来,她发现自己回到了一辆公交车上。
    熟悉的站牌,熟悉的投币箱,就连那已经破旧到几乎要断掉的把手都让她觉得熟悉。
    这是北令的四路公交车。
    这个场景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里,再过两站,她就能看到不到十七岁的夏恬。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夏恬的时候。
    快到那个站,迟希本能地站到后门口。
    想见她。
    可是。
    她看见那个站台上,并没有一个黑裙子在看书的女孩。
    迟希一个人从后门下来,站台上的人一窝蜂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