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9章

      两人走到楼下,正欲驾车离开,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惊讶的呼喊。
    “大哥,大哥!”
    孟辞和沈确听到声音,停住了上车的动作。
    须臾,张铭天的身影就出现在两人眼前。
    “张铭天?”孟辞疑惑道。
    “是我!”张铭天手中的电筒闪烁着光芒。
    “我刚才远远地看到两个身影很像你们,就随口喊了一声,没想到真的是你们。”张铭天的声音沉稳有力。
    孟辞和沈确刚才下楼时,担心没有手电却走的快,而引起他人注意,便拿出了手电筒。
    没想到,张铭天的眼神如此敏锐。
    “大哥,你们来这里有何事?”张铭天手里还提着一个大袋子,看样子是出去捡垃圾了。
    孟辞随口道:“来看一个朋友。”
    张铭天是个精明人,知道孟辞不想多说,也就不再追问,反而邀请孟辞和沈确去家里坐坐。
    孟辞和沈确盛情难却,便随他一同前往。
    张铭天租的房子,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
    黄志如今带着孩子和张铭天他们住在一起,再加上张母和宋美萱,租三室一厅最为划算。
    而且因为宋美萱生了孩子,如今电又是稀缺资源,住在高层酷热难耐。
    所以张铭天和黄志就加了积分,住在了一楼。
    张铭天和黄志两人,如今都加入了安保队。
    不过安保队是三班倒,每班八个小时。
    所以张铭天和黄志下班后,又会各自出去捡垃圾回来换取积分。
    张铭天敲了三下门,并没有传来开门的声音。
    “老婆,俊宇,是我。”
    张铭天话落,孟辞和沈确就听到了开门的声音。
    “叔叔!”
    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从屋子里传了出来,孟辞推断这人应该是黄志的那个孩子黄俊宇。
    张铭天摸了摸黄俊宇的脑袋,夸赞道:“俊宇今天很乖,来给叔叔开门。”
    黄俊宇在极寒时因为妈妈等亲人接连去世,而出现了精神方面的问题。
    这几个月因为有张母、宋美萱他们精心照料,倒是好了一些。
    “等会让阿姨给你做好吃的。”
    “好。”黄俊宇的声音始终保持一个调调,但本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却多了一点儿笑意。
    随后张铭天侧身让孟辞和沈确走了进来,顺便向黄俊宇介绍了两人。
    “俊宇,喊叔叔。”
    可能是黄俊宇对孟辞和沈确比较陌生,所以并没有打招呼,只深深的看了两人一眼,很快转身进了其中一间屋子。
    “两位大哥,俊宇他生了病,要是有冒犯的地方,你们别介意。”
    孟辞和沈确对黄俊宇的事有所了解,而且他不过一个小孩子,所以并没有多说什么。
    反而对张铭天和黄志他们心生敬意,两个男人养活这一家人,实属不易。
    听到门口声音的张母,匆忙跑了出来。
    “儿子,是谁啊!”
    “是小孟、小沈吗?”
    夜色太黑,张母只能通过声音辨人,但不太确定。
    张铭天扶住了有些慌乱的张母,“妈,是他们。”
    孟辞和沈确纷纷开口,喊了一声伯母。
    而宋美萱抱着孩子出来,点燃了桌子上的一根蜡烛。
    屋子比较小,所以在微弱的蜡烛光下,大致能看清屋子情况和各人面容。
    而黄俊宇也出现在宋美萱身后,怯生生地扯着她的衣角。
    “快进来,快进来。”
    张母热情地拉着两人进来,又去倒了两杯水,还特意往里面加了一些末世之下比较稀缺的白糖。
    屋子里没有沙发等家具,仅有几个凳子,和一个由纸箱堆叠,上方放置一块玻璃充当的桌子。
    张母面露窘色,“家中简陋,两位莫要介意。”
    毕竟她也听儿子说过,这两个孩子可是购得地皮,新建了别墅。
    他们这屋子简陋,真是拿不出手。
    “自然不会,你们这屋子已算不错。”孟辞所言不虚,有桌有椅,甚至杯子等物一应俱全。
    在孟辞刚才搜过的高个子家,床只是几块木板,外面别说桌子,连餐桌都没有。
    张母等人也知孟辞是在宽慰自己,便不再谈论此事。
    第194章 大哥,你要抱孩子吗
    “喝水,喝水!”张母脸上笑意满满,热情招呼。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张母忽的站起身子,急匆匆走进了一间屋子,不知是去做什么了。
    “啊!呜!”
    宋美萱怀里的孩子估计是睡醒了,嗷嗷叫着。
    摸了摸尿布并没有湿,估计是饿了,宋美萱只得不好意思同两人说了一声,而后抱着孩子走进了卧室。
    此时,张母从屋子里快步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几样东西,分别塞到了两个人怀里。
    “小孟,小沈,这是我们极寒的时候,做的草鞋,你们拿回去穿。”
    “要是穿坏了,伯母再给你们做。”
    极寒时,官方发布了一项任务,就是招募居民编草鞋来换取粮食。
    当时张铭天他们便觉得在极寒时要草鞋这件事,很是奇怪。
    想着官方能出这种公告,肯定是后面能用上。
    因此,张母往家里放了二十双草鞋,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