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章

      徐家两个孩子,再多一个也无非是多张嘴吃饭。两人虽是大学时上下铺的兄弟,沈父还是为难:“这是一个孩子,不是小猫小狗,我怎么能这么麻烦你。”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徐教授不悦,“清央出生时我就认了干女儿,你难道还怕我不把她当亲女儿看待了,我家那两个臭小子更不会不疼妹妹。”
    “再说了,你也想清央留在北城读书吧,有我在,保证她一路和行知上一样的学校。”
    这句话说动了沈父,他不把女儿带在身边,原就是想给她良好的读书和生活环境。
    于是沈清央这一住就是十多年,沈父在海外成了技术骨干,每月寄给她的钱越来越多,就是人一时半会回不来。
    徐行知上楼,客厅人散开,方琴去厨房,徐行恪则陪着徐教授看新闻聊时政。
    沈清央无所事事,从冰箱里拿了几个水果洗切摆旁,方琴看了一眼笑道:“给行知切的吗?”
    “不是。”她动作顿了下,“大家一起吃。”
    “还是女儿好。”方琴笑着叹气,“你看你大哥,都不知道进来帮我一下。”
    “我帮您。”
    “没事就剩一个汤了,也快煲好了。”方琴打开砂锅搅了搅,“清央你上楼去叫你二哥吃饭。”
    火龙果鲜红的汁液自刀刃流下。
    沈清央冲干净:“好。”
    她和徐行知的房间一个在走廊东一个在西,上楼之后沈清央朝陌生的方向走去,她已经很久没来过这边。
    伸手扣门,“咚咚”两声。
    她在门口耐心地等,地暖还未停,热气从脚下冒出,空气被蒸得微微干燥。
    片刻,门突然打开,潮气涌来。
    徐行知黑发湿润,水珠落下,没入冷白的锁骨中。
    “琴姨喊你吃饭。”
    “知道了。”他淡声。
    摘下口罩的男人五官更为清晰,即使用热水洗过澡,气质还是冷的。
    沈清央很熟悉他这种不加掩饰的冷。
    “还有事吗?”见她驻足,徐行知撩起眼皮。
    “没事。”沈清央转身想走。
    “没事就好。”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几分漠然牵住她的脚步——
    “不然我还以为你贵人事多,忙到无暇开口讲话。”
    第2章
    ◎文弱的女鬼◎
    这话徐行知从前也说过。
    那会儿她刚来徐家,很像黛玉初入贾府,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对。
    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话。
    她见徐行知第一面,是在书房,少年在找书,闻声回身看她,眸光淡漠清冷。
    徐教授说:“行知,这是清央妹妹,以后和我们一起住。”
    又对她说:“清央刚才见过大哥了,这是二哥。”
    她点点头。
    檀色书架前的少年已经回头专注自己的事。
    他没有同她打招呼,自然也就给沈清央留下了一个不好相处的印象。
    她以为他不喜欢她,不爱人打扰,于是处处避让。
    直到某天她不小心在厨房打碎一个玻璃杯,慌乱收拾的时候,一道身影出现在她身后。
    光亮的瓷砖被阴影覆盖。
    她蹲在地上,手滞住,整个人被笼罩。
    “起来。”少年嗓音淡淡。
    她听话地起身朝后挪,他拿着扫帚处理完地上玻璃碎片。
    残留的细粒,他取来吸尘器清理干净。
    “对不起。”她道歉,声音低若蚊蝇。
    彼时徐行知在流理台前洗手,淡淡道:“原来你会讲话。”
    她呆住。
    他说:“抱歉,第一次见你说话,我以为你有失语症。”
    徐行知这个人说话就是这样,讲不出什么好话,骂人的话也叫人无从辩驳。
    从回忆中抽离,沈清央已经走到楼下。
    菜陆陆续续端上桌,最后一道汤就位,徐行恪摘下防烫手套。
    “清央。”他喊她,“吃饭。”
    “来了。”她应。
    徐家餐桌是长方红木桌,徐教授坐主位,方琴和徐行恪一侧,沈清央和徐行知一侧。
    她右手边的位置常年空着,徐行知大学毕业就去了美国读书加创业,这几年回家次数寥寥,每次回来,琴姨的饭菜都会准备得格外隆重。
    一家人都宝贝他,徐教授是愧疚,琴姨更是。
    身侧人落座,空气中浮起洗浴用品潮湿的香气。
    他换了件黑色长袖,家居服,柔软慵懒。
    握着筷子的手腕嶙峋,手指修长分明。
    沈清央吃饭慢,不爱讲话,于是一边慢慢咀嚼,一边听徐教授问徐行知这次回来待多久。
    “应该会挺久。”他回答,“国内要建新的研发中心,基地已经确定,差不多要开始动工。”
    徐行恪插话:“选址是在天行路那块儿吗?”
    徐行知点头。
    “难怪,报审的时候还经了我的手。当时看到是维斯科技用地的时候我还想问你,后来一打岔忙忘了。”
    徐行知说:“正常走流程过了,就没想劳大哥操心。”
    徐教授听这一番话很满意:“这点做得对,你大哥位置特殊又在上升期,不能给人抓小辫子。至于行知,你们公司的想法也很好,研发中心迟早是要搬回国内的,一直在国外算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