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6节

      很多衙门根本负担不起,就算勉强负担了,也不会像正荣县这般免食宿,更不会收这么多学生。
    总之各种原因加起来,许多地方的县学就荒废了。
    荒废得还算好的。
    更差的是一些县学,只有花钱找关系才能进。
    说起来是县学的学生,其实都是些酒囊饭袋,为了混个名声。
    之前的正荣县县学就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两三年进来的学生,才是有真才实学的。”
    “三年前在县学的学生,多是花钱进来搏个名声。”钱飞压低声音,“以前要有关系有门路才行,故而招来的学生成绩都不好。”
    竟然是这样。
    纪元跟李廷今年才来,自然不知道这些。
    “所以王兴志他们,才会在县学里面滥竽充数?”李廷说得直白,钱飞悄悄点头。
    钱飞又道:“其实已经筛掉很多,也劝退很多。”
    “县学的压力很多人承受不住,哭着要退学,那些人走了之后,名额才空出来,有了去年的招生。”
    “留下来的,都是被筛选出来的。”
    就说这二十个名额不是凭空多出来的,应该是教谕他们把混日子的给踢了。
    这才有去年的招生。
    去年的招生确实见了成效,想来二月月考他跟刘嵘轻易超过王兴志等人,其实在夫子们的预料当中。
    毕竟谁是三年前进来的学生,大家心里都有数。
    三月的月底考试,估计还会有几个新生超过老生。
    这样一来,排名靠后的学生们要么做双倍课业,要么离开县学。
    能做的了双倍课业,就说明还有进步的希望。
    既做不了那么多课业,也考不进前三十五,只有离开的份。
    这样一来,就把之前钻空子进县学的人全都清理干净。
    连劝退都不用了。
    一茬茬地筛下来,留下来的就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可不是现代的义务教育。
    而是以科举为目的学习,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几乎写到明面上。
    再加上县学的花销可不小,若不出成绩,那谁都觉得过意不去。
    也是浪费县学的税收。
    只有这样选出来的学生,考中秀才,乃至举人的比例就会更大。
    正荣县的县学,是给有上进心,并肯吃苦的学生设的。
    想明白这些,丙等堂学生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跟一月玩疯了的状态完全不能比。
    都不用夫子们催促,个个认真读书。
    读书之艰难,自不用说。
    识字难,读书难,背书难,理解更难。
    字却是那些字,文章也是那些文章。
    有时候读不通顺,读不畅快,那就是不会。
    三月二十七,三万九千字的《诗经》已经全部学完,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接下来三月三十,就要考试。
    既要背默,还要写文章。
    国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
    以《毛诗正义》为底本,一共三百零五首,周代派专人采集民间歌谣。
    学了这些,才能“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这三百零五首诗,几乎囊括天地万物,人间百态。
    想要全部精通,大概是不成的。
    可读书人要科考,就要背诵,要理解,要通晓全文。
    虽说第一遍学习,考试的题目不会特别难。
    但以正荣县县学夫子们的作风,大概不会手下留情。
    至于考哪个方面?
    《诗经》博士微微一笑,他才不会说,只是道:“只要上课好好听了,就不会太差。”
    纪元总觉得这话耳熟得很。
    这不就是,一本书都是重点,所以就不划重点的翻版吗!
    狠,太狠了。
    纪元安慰瑟瑟发抖的李廷跟钱飞:“没事的,咱们都是第一次学,咱们不会的,难道同窗就会?”
    两人下意识看向他:“别人会不会不知道,但你肯定会!”
    “没错!你肯定会!”
    他也没那么神啊!
    不说了,还是赶紧考试吧。
    三月三十,依旧是上午考默贴,下午考文章,下午的文章也变成三篇,考试的范围也增加。
    四书连带诗三百的背默,随即从这么多书里面抽题目做文章。
    每场考试的题目,也是从简到难。
    文章的最后一题,已经可以说刁钻了。
    命题的夫子随手选了两首诗,让他们说出其中关联,又要解释《诗经》三部分的风雅颂风格,还要写当时形成的原因。
    这跟历史,风俗,文化都有关系。
    范围无限大,想要写这样的文章,必然要对《诗经》滚瓜烂熟才行。
    纪元都忍不住腹诽,县学的考试还真是一次比一次难。
    《诗经》都是这样,下个月要学的尚书,周易,更是难上加难。
    周易就别提了,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参透不了里面的意思,第一次学,能理解十之一二,都是有天分的。
    考试日总是比其他时候放学早。
    但县学的风气已经不同,就算是放假半日,该学习的人还是去学习,根本不用夫子们督促。
    就算是王兴志之流,都要耷拉着脑袋,回到家才能欢快。
    因为放假半日,钱飞依旧邀请纪元跟李廷去他家做客:“我爹说他上次太忙,正好这次请你们两个吃饭。”
    “我家的厨子你们知道的,做饭好得很。”
    钱飞他爹对纪元跟李廷的名字听过很多次。
    钱飞考进县学自然是好事,但钱老板知道县学子弟之间也有差别。
    所以早早叮嘱他,遇到士族子弟说什么,也不要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这是社会地位造成的缘由,谁也不好多说。
    不过钱老板知道纪元跟李廷对自己儿子还不错,心里自然高兴。
    更别说纪元小神童的名号,许多人都是知晓的,故而早就想请他们去家里做客。
    去了钱飞家,果然早就备好饭菜,都是少年郎们爱吃的。
    钱飞爹娘也不多做,就怕他们紧张。
    其实面对纪元的时候,反而是钱飞爹娘更紧张一点。
    以纪元如今的名气,他考上秀才,简直指日可待。
    纪元听在耳朵里,却并未往心里去。
    旁人说说就罢了,自己要是当真,那这学业也就止步于此了。
    纪元跟李廷客气送了钱飞爹娘,三个人话也多了。
    三个学生聊的,自然还是县学的事。
    最近县学除了他们这的月考,讨论最多的便是即将要来的四月府试。
    府试自然能在建孟府的府城考。
    考试对象,也就是过了县试的那批学子。
    人人都知道考秀才。
    但考秀才分三步,县试,府试,提学院道试。
    县试难,府试更难。
    可只要过了府试,后面的提学院道试就轻而易举。
    所以,当初过了正荣县过了县试的十名考生,他们想要考上秀才的功名,就只剩这一关了。
    过了县试的考生们,他们去府城的时候十分低调,这个月县学里又忙,故而临近四月府试,大家才想起来。
    “十个人,也不知道有几个能考过的。”李廷喃喃道,“听说一个县里能考过两三人,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