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5节

      李廷也很担心,开口道:“要不然我们模拟一下问答,到时候也有话说。”
    纪元刚翻到春秋最后一章。
    今日从罗博士那回来,春秋已经讲完了,剩下的便是复习。
    纪元并不着急:“明日事多,估计不会想到我。”
    “没事,还有教谕他们呢。”
    “这个倒是。”
    “明日回来,第一要同我们讲讲啊。”
    纪元点头,这都是小事。
    等他明天见了再说。
    九月二十七,一大早,城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正荣县衙门等等一行人,就在旁边等着。
    县令,县丞,教谕他们肯定还没来。
    来接班的都是同职位的,不必那么早来迎。
    这也算官场上的规矩。
    等到说好的巳时正刻,也就是早上十点。
    县令,县丞,教谕带着捕快随从们过来。
    另一边大道上,新县令一行也来了。
    新县令坐着马车,快到的时候被小厮扶着下马,快步走过来。
    身边有个年老的吏官提醒了下,他才稳住脚步。
    纪元就在秀才们旁边,衣服颜色都一样,跟着一起行礼。
    纪元仗着自己个子小,往前面看了看。
    新县令果然年轻,二十三四的样子,其貌不扬,长着一张国字脸,却并不显稳重,脸上带着强撑的镇定。
    身边年老的吏官在旁提醒,这才挺直了腰背。
    “大族出身。”有个秀才酸溜溜道,“身边还带着这样的老吏。”
    一般百姓爱把官吏放在一起说。
    实际上两者有很大不同。
    浅显来说,官是朝廷任命的“管理者”,负责管理跟决策。
    吏是官员任命的下属,负责具体的事务。
    比如天齐国的县令,县丞,捕快。
    县令是官,这不用说。
    县丞是县令的副职,虽然一般会随县令的升迁调动跟着走,但所到之处还是要向朝廷请求任命,故而县丞也是官。
    捕快则不同,捕快是当地县令自己任命,去留由他做主,不用朝廷点头。
    这就是吏。
    新县令身边带着的老吏,就是这样任由长官差遣的身份。
    为何要加个老?
    自然是这样经常负责具体事务的老吏,比一般的官员都懂得地方事务。
    这样的人,就是最强的辅助。
    新县令虽然头一次当地方官,却带了一个经验包,随用随取那种。
    一般的地方官,或者说贫民出身的地方官,哪有这样的“经验包”帮忙。
    单这一项,就证明纪元的猜测没错。
    新县令必然大族出身。
    这个老吏,大概也是“师爷”的身份。
    前面寒暄一阵,果然没提起纪元,一行人跟着去衙门。
    林县令办事妥帖,虽然新县令刚来,但这一次也算带着新县令认人。
    林县令客气,新县令那边自然识趣,处处还是以林县令为尊,只当自己是个副手。
    衙门各部门一一拜见新县令。
    到县学这的时候,自然是教谕带着众人拜见。
    新县令目光在纪元身上顿了顿,张口就是:“这是小神童?”
    新县令旁边的老吏深吸口气,低声提醒:“公子。”
    新县令赶紧道:“只是问问,我叔叔。”
    老吏再次深吸口气,这次新县令终于闭嘴了。
    教谕倒是大方道:“纪元确实有些天赋,却不好太过夸耀,戒骄戒躁得好。”
    教谕平日也是夸纪元的,否则不会亲自帮纪元找罗博士教春秋,更不会在宴会上护着。
    但自己私底下夸就算了,现在那么多人,容易给纪元树敌。
    纪元无父无母,竭尽全力护他的人可不多。
    更别说像新县令这样,身边带着老吏的大族子弟了。
    估计都不知道树敌的意思。
    好在新县令没有坏心思,只是不知这些弯弯绕绕罢了。
    是的,别看还不到午时。
    在场的老油条们都已经看明白了,新县令就是生瓜蛋子,什么都不懂。
    估计他家给他配的老吏,就是知道他这一点。
    不少人都松口气,只要不是胡乱搞事的人就行。
    这个小插曲过后,剩下的流程就顺利了。
    新县令身边的老吏对林县令很是满意,本以为他们提前过来,现在的林县令会不满,没想到安排的如此周到。
    对比起来,自己少爷真的太嫩了。
    也怪不得少爷的长辈把少爷安排到这,估计也是因为林县令公事公办,很好相处。
    当然,也因为这里实在有潜力,这几年的底子不错。
    总体来说,自然还是穷的,但有潜力就够了。
    中午新县令留了饭,是提前过来的仆从们在酒楼准备的,一切安排得十分圆满。
    下午,纪元回了县学,瞬间被大家围住。
    就连乙等堂的蔡丰岚他们都过来询问,纪元也不好说,那新县令一看就好欺负,只挑好了地说:“新县令是化远三十二年的进士,今年不过二十四,说是京城人,姓聂。”
    “新科进士,很是厉害。”
    进士?!
    进士来当县令?
    还是正荣县这种不算富裕的地方。
    “我以为举人已经够稀奇的了。”
    “对啊,竟然是进士,还是二十四岁的进士。”
    “那他的学问,是不是很厉害?”
    纪元好笑道:“我哪能知道这个,新县令今日就是见见人。”
    刘嵘到第二日才过来,知道更多消息:“是京城聂家的,他的叔叔已经是吏部侍郎了。”
    “他爹好像也很厉害,在翰林院当值。”
    吏部侍郎。
    这算解答了纪元之前的疑惑,吏部其中一项事务,就是管着官员们的升迁。
    正荣县的情况,吏部必然了解,更知道林县令什么时候走,还给林县令安排了个升迁的位置。
    当然,也是因为林县令本身才干出众。
    纪元道:“他看着挺好相处的。”
    这个倒是真的。
    新县令毕竟年纪不大,沉稳也是强装的。
    人却不错。
    九月过去,十月里秀才们的俸银还是照常发放,县学夫子们的补贴也没减少。
    这让大家的心终于放下。
    新县令不是个搞事的。
    教谕也是松口气。
    最近一段时间,新县令都跟着林县令学习办公,在学着处理具体的事务,以学生身份自居,新旧两派并无什么矛盾。
    对正荣县来说,这样自然最好。
    一个县令都会有自己的手底下的官吏,也有自己的班子。
    现在两个县令,等于两个班子,两个团队在做同一件事,能暂时如此和谐,实在难得。
    县学里因新县令过来的风波,也逐渐平静下来。
    该好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