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1节

      这恨起来,杀人的心都有。
    纪元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李耀众做的错事不止这一件,他变成现在这个模样,完全是咎由自取。
    想把自己功名被夺的事,全都推到他身上,顺便再榨干亲戚家的钱财,没有那么好的事。
    谁料饭桌上的同窗却开口了。
    开口的同窗名叫李锦,在乙等堂一直名列前茅,连蔡丰岚都比不上。
    李锦家境也不错,他家衙门现在的官吏关系很好。
    他虽然也姓李,跟李耀众却不是亲戚的关系,完全因为这个姓比较大众。
    还因为这个姓,有人以为在府城丢人的正荣县李秀才是他家的人。
    把他爹气得够呛。
    “不用打听,这事我知道。”李锦今年二十四,但有些话犹犹豫豫没开口。
    特别是看向十一岁的纪元,咬牙半天才道:“李耀众在府城丢了大人,所以前年年底的时候回来了。”
    “而且府学同样有岁考,排名靠后的生员秀才,必须再考,如果靠后的次数多了,就会被劝退。”
    这是在解释李耀众在府城的学业问题。
    他的成绩差,所以被劝退,所以灰溜溜回正荣县,根本不是什么心疼府城开销大。
    谁料李锦话锋一转:“但说是劝退,夫子们也没那么严苛。”
    “让他回来,主要是另一件事。”
    众人好奇了。
    到底什么事啊。
    李耀众好歹是秀才,他当初被夺功名的事,在县学也是沸沸扬扬,此刻聚餐说起来,众人自然好奇。
    连邻桌都过来听了。
    李锦还是不好开口,正荣县民风淳朴,上个县令管得又严格。
    他们县里乱七八糟的事极少。
    别看李锦二十了,根本没接触过,只好压低声音道:“他去妓馆狎妓,钱没给够,作了首酸诗要抵债,被老鸨追到府学里骂。”
    啊?!
    去妓馆。
    钱没给够。
    用自己的诗做抵债?!
    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锦说完,整个人都红透了:“事情传过来,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笑话,听说他是正荣县的人之后,我爹认识的人,还以为是我家旁支的秀才,甚至写信来问。”
    单是听听,都知道那是多大的笑话。
    纪元跟安大海的嘴都合不拢了。
    丢人,真的太丢人了吧。
    怪不得被府学劝退,怪不得要回来读书,是那里待不下去了。
    “他这还有脸说自己很无辜,就是接了个状子的事?”
    安大海气愤道:“等他下次再来我家闹,我就把这事说出去!”
    “没错!说出去!”
    “真是丢我们读书人的脸面。”
    “不提了不提了,提了都恶心。”
    确实提了恶心,否则李锦怎么一直没讲,今日要不是对纪元有用,他才懒得讲。
    自己沾上这种笑话,丢死人了。
    纪元表情也异常精彩,他也没想到会是这种事啊。
    确实足够恶心。
    这是说出去,估计他家没脸再来找事。
    至少最近不会来。
    等他有了功名,便彻底不敢再提了吧。
    酒楼众人说着八卦,又聊到县试上面,看都不想提这件事。
    还拿自己的酸诗抵债,真当自己是大才子了。
    算了算了,不说了。
    还是好好吃饭吧。
    难得有放松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热闹热闹!
    整个蔡记酒楼,乃至县城,全都为这次考试庆祝。
    县试啊,出人才的考试。
    跟正荣县其他地方不同,考试院里,阅卷官正在忙。
    就算是阅卷官,也有很多细分。
    负责整理试卷的,负责保存试卷的,负责糊名的。
    最后才交到五位阅卷官的手中。
    一张试卷过五个阅卷官的手,按照甲乙丙丁打分,分数直接写到卷子上。
    看过之后,由专人整理,从八十二人中,选出七十人的卷子。
    第一场考试的阅卷结束。
    跟纪元听说的差不多,第一场很是简单。
    接着便是第二场试卷的批阅。
    方才过关的试卷被拿过来,专门的考官打开糊住的名字,把这七十人第二场的试卷挑出来,继续糊名。
    全都做完之后,第二场阅卷考试。
    这一切都要记录下来,以后有问题随时翻阅。
    还是上面的顺序,依旧打甲乙丙丁。
    这次要从七十人中,选出五十人,淘汰二十人。
    两场卷子评完,基本一整天就过去了。
    第二日开始评第三场卷子。
    阅卷官们养足精神,这次评的更加苛刻,更仔细。
    因为要从五十人当中,选出前二十,直接淘汰三十人。
    一张张卷子从他们手头经过。
    这次的阅卷官也增加到七人。
    如果有拿不准的,大家还会商量。
    第三场的卷子,基本会讨论两日左右。
    从他们手中筛掉的每一张试卷,每一篇文章,都是考生们精心之作,更关乎他们的前程。
    所以必须小心谨慎。
    其实到现在,考官们也有些筋疲力尽。
    但没办法,必须强行打起精神。
    好在第三场的卷子评完,后面便简单了。
    二月十二,也就是阅卷第四天。
    上午考官们休息,下午看第四场的卷子,也就是考《孝经》的那场。
    这次是二十人当中,选出十五个。
    要知道,此次过县试的名额一共是十二人。
    最后选出这十五人,基本都可以过县试了。
    留下的后三人自然是候补。
    如果前面有人出问题,后面直接补上。
    而且能考到前十五,说明到明年这会,县试肯定没问题。
    二月十三。
    阅卷第五日。
    最后十五人的五场考试试卷都拿过来。
    按照顺序排了名次。
    前五名被单独拿出,等着县令跟教谕过来决定前三名的归属。
    考场内,考官们气氛轻松,最后一日了,也可以放松些。
    卷子大概都评完了,就看前三名是谁。
    县令,县丞,教谕同时过来,三人似乎相谈甚欢。
    现在的县丞,就是以前在聂县令身边的老吏。
    没人跟他抢位置之后,态度也温和不少,他处理政务的经验本就足,正荣县在他手里,倒也不算坏。
    不过说到科举,自然是县令的强项。
    旁的不说,文章孰好孰坏,一眼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