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56节

      是当地父母官,以及他们的教谕对他们好,所以他们发奋读书。
    两者的关系不能搞错了。
    徐大人有些惊愕,眼前的孩童,似乎跟他见过的其他神童不同。
    其他神童,多如岳昌之流,只会背书,甚至只会背时文。
    四书五经侃侃而谈,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是一丝一毫都不明白的,更不要说给朝廷献策。
    朝廷养士, 养的可不是只会背书的,而是真正要对朝廷有用的人才。
    若说刚刚的答案,还能有人教导。
    这句回答,着实不像。
    甚至用了今年的策问题目来答,确实聪明。
    此刻,在旁列席的周家老爷也开口了,这位也是举人出身,又开始建孟府第一的书坊,他也能坐在这吃酒。
    周老爷身边坐着的,自然是他一双儿女。
    周老爷道:“徐大人,纪元可不止文章写的好,您可见过他的字,那一手馆阁体,实在漂亮。所以我家还特聘用他做润笔先生呢。”
    右训导适时道:“你们是没看过他的画,他那画才是一绝。”
    啊?
    他还会画画?
    周老爷惊愕了。
    别说周老爷,其他官员同样惊讶,举人们更不用说了。
    又会写字,又会画画?
    还做了周家书坊的润笔先生?
    他们都没资格啊!
    纪元的字有多好啊?
    纪元听此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学生只是刚入门,若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再练的。”
    监临官徐大人皱眉,又问:“学生好好读书便是,怎么还去做润笔先生了。”
    纪元沉默,小声道:“挣钱。”
    这话俗气,却很真实。
    徐大人都没噎了下。
    他自然知道纪元的情况,所以没怀疑是他家故意培养他做神童,只怀疑了正荣县县学。
    现在知道纪元与其他神童不一样,却也忘了他要靠自己挣钱才能读书。
    想到这,徐大人心里软了些,是个好孩子。
    或许就是这样艰苦的经历,让他与众不同吧。
    这世上确实有真正的天才,纪元或许就是那一个。
    “好好一个学生,挣什么钱!不觉得俗气吗?”被岳家指使的新晋举人再次说话。
    这岳家人不能来宴席,只能拜托别人帮腔,出了一大笔银子给他。
    若办不成,银子要少一半呢!
    铜臭俗气,君子不能爱财,这是读书人的风范。
    这么说的话,纪元确实不对。
    “如今文坛浮躁至极,就是爱财导致的!”那举人再次道,“专营富贵,丝毫无读书人的士气,实在是士大夫的廉耻。”
    这话似乎无法反驳。
    谁料张洵直接站出来,对监临官道:“大人,纪元做润笔先生并非是爱财。”
    “他把身上所有积蓄,甚至把润笔的竞业费都拿出来,买了一副叆叇。”
    叆叇?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视力模糊?
    他就说!
    不能让孩童死读书!
    张洵见大家惊愕,这才继续道:“纪元这么着急买叆叇,是想托学生回乡时,把这贵重的物件带回家乡,送给他的蒙师赵夫子。”
    啊?
    一副叆叇至少几十两银子。
    送给蒙师?
    蒙师,便是启蒙的老师,如今许多人并不在意。
    毕竟是收了银钱给自己启蒙的,若要巴结,也要巴结座师啊。
    此事也要从士林风气讲起。
    如今师道不如从前,人人都争拜座师,争拜房师,并不看重经师,更别说蒙师了。
    其中座师,就是主考官,也就是监临官徐大人。
    眼看新晋学生们急切奉承,就知道关系。
    房师,便是同考官,也就是阅卷官,同样要拜。
    经师,平时教导四书五经的老师。
    蒙师,不用再说了。
    为何会这样?
    因为能做主考官,与同考官的,必然非富则贵,必然是贵人。
    若拜他们为师,以后官场上多份联系。
    之前讲什么同年同乡互相联系,跟这是一样的。
    像徐大人这位监临官,从京城而来,还在皇上跟前。
    虽然传言说,皇上觉得他啰唆,但能被皇上觉得啰唆,还不贬官,却给他一个体面的监临官做,这是真的嫌弃吗?
    打个比方说,你领导觉得你烦人,罚你去分公司视察监督,吃住全包,回来之后还能收获一帮小弟,以后都是你职场上的关系。
    请问,这是嫌弃吗?
    肯定不完全是啊。
    说徐大人是贵人,这一点都没错。
    以后这些举人都喊徐大人一句座师,都算有了联系。
    至于经师,平时你上课的老师。
    多说贫不读书,富不教书,可见当夫子的,多半是家里有困难的。
    需要边读书边科举。
    被如今的学生嫌弃,好像也不意外。
    最后的蒙师?
    给孩童启蒙而已。
    多半穷困落魄,没有家资,更没有人脉。
    谁还会管?
    纪元却管。
    他要给自己的蒙师买一副几十两才能得到的叆叇。
    在场不少举人,甚至不少官员都是做过夫子的。
    谁家学生这么对自己啊。
    从未见过啊。
    这样的人,还能说他是为了富贵,还能说他毁了士林风气?
    明明是纪元这样的人,在维护如今的士林风气才是!
    徐大人也不敢置信,上下打量纪元,再次问道:“当真?你要给蒙师送礼物,所以才去做润笔先生?”
    纪元挠挠头:“不单是,平日读书学习,同样需要银钱。蒙师赵夫子眼睛也确实需要一副叆叇。”
    纪元并不否认着急去做润笔先生所为何事,也不否认自己需要银钱读书。
    穷不读书。
    也是这个道理。
    徐大人叹口气,摇头道:“好了,是我看走眼了。”
    众人更是不敢置信。
    京城来的监临官徐大人,竟然说是自己看走眼了?
    徐大人作为三品大员,是许多人从未见过的高官,对于这位,众人既敬又怕。
    从未想过他会直接说自己错了。
    徐大人并不觉得自己说做错又有什么。
    他对纪元确实有偏见,也知道有人故意让他知道建孟府还有个更小的“神童。”
    在刚来建孟府看到岳昌时,徐大人就知道,这又是一个被家族培养起来的神童,竟然还卡着时间,正好能参加乡试。
    一举成名,确实能让人侧目。
    徐大人问了几句,就知道这个神童名不副实,只等着他科举落地。
    果然,不用任何人参与,这个人造神童就没中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