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0节

      不过纪元这个,好像更精美?
    纪元笑着把东西放进书箱,问道:“你也是第一堂的啊,我之前也没问过。”
    “你下了课就跑,都没问过啊。” 高老四说这,又压低声音,“你胆子可真大,一堂教官的话都敢反驳,他的意思就是,一堂学生不要参加什么辅科,把时间都留给主科。”
    啊?
    是这个意思?
    他真的没看懂啊。
    “你也报名了数科,不是没事吗。”
    “我不一样,我是高夫子的侄子,被他强逼着听课的啊,当然,我对数科也有兴趣,可惜科举不怎么考数科,学了也没用。”高老四道。
    怪不得他姓高,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数科可不是没用,用处大了。
    他之前说,想设计一款复合弓,利用滑轮来增加箭的射程,那就需要用到数学。
    反正那种计算公式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复杂的。
    高老四给纪元介绍着第一堂的情况,多数也是他听说的,他去年在二堂,今年考上来了。
    府学的第一堂到第三堂,基本都被重点照顾,跟后面几个明伦堂的学生都不同。
    单看里面的人数,就知道有差距。
    第一堂一共三十人,算是小班授课,一堂教官出了名的严苛。
    第二堂跟第三堂都是四十五人,这人数看起来不少,但跟后面七个比,就少很多了。
    府学一共十个班级,五百八十一人,前三堂共计一百二。
    剩下的四百六十一人,要分到七个教室,一个教室大概六十五人左右。
    每个堂的教官精力有限。
    管理三十人,四十五人,跟六十五个人比,差别非常大。
    更别说第九第十堂,人数可能动辄上百。
    毕竟花钱进去的,基本都会塞到最后一个堂。
    当初岳昌想要换个地方读书,也只是从第十到第九而已。
    高老四道:“不止这样,咱们前三堂的纸笔都是随用随取,根本用不着自己买,你往前看。”
    岂止啊,甚至还有温水瓶在旁边,专门的仆从给他们杯子里添水。
    夏天甚至能享用到冰块,全都是府城各大行会,特别是书籍行会提供。
    只要这里的学生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以后买书买东西,多去去就好。
    潜力股,谁不想买一买?
    第一堂的学生,那可都是上好的“田庄”。
    第二堂第三堂的规格稍稍逊色,但也比后面的要好很多。
    至于夫子?
    等到乡试那年,四书五经的夫子都是进士。
    没错,全部都是。
    纪元越听越震惊。
    这才感受到府学的实力有多强。
    这种强虽然只针对前三堂,却也是其他地方根本做不到的。
    厉害的都有些夸张了?
    他们学生的身份契凭也都换了。
    等纪元再去藏书阁借书,里面的夫子道:“楼上还有一层,前三堂的学生可以去看,里面的书都是难得的典籍,如果借的话,要跟我说一声。”
    至于一层的典籍,虽然还是收费,但时间是不限制了。
    借一本一文钱,至少可以借三个月。
    三个月后没还?
    那也没事,只要夫子来问的时候,说明情况即可。
    如果说在第十堂学习,感受不到夫子们更加厉害。
    只是觉得辅科的学习非常好,可以让他们有不同的体验,穷苦人家也能学习君子六艺。
    而在第一堂,跟之前的府学完全是两个模样。
    甚至不像在同一所学校。
    纪元他们吃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说今日的变化。
    第二堂虽然不如第一堂那样夸张,可夫子们的知识渊博程度,是远超大家想象的。
    “这才是府学吗?”
    不同的人在府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或者说,这就是对府学有用学生待遇。
    纪元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举业最重。
    他们这些好苗子,好田庄。
    是府学的重要资产,肯定要小心保护。
    这样的举业环境,确实很好了。
    好到纪元,李锦,蔡丰岚,白和尚都有些傻眼。
    之前还觉得,这府学就那样。
    现在?
    现在完全不说了。
    只是同一个学校,其他学生就不一样了。
    第五,第六堂,似乎都还行。
    后面的基本放养了,除非他们在岁考的时候进步神速,被夫子们一眼看中。
    李锦道:“所以说,读书的捷径,就是好好学。”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他们中间最聪明的纪元,也是手不释卷的,几乎没有一日贪懒。
    李锦心里再次庆幸,如果不是学着纪元读书,自己说不定也会被带着贪玩。
    上次去了一趟北市的酒楼,他心里就痒痒。
    换作只有自己,他肯定去玩了。
    俗话怎么说来着,学好一辈子,学坏一出溜。
    相比之下,还是好好学吧!
    不能前功尽弃!
    这次开学之后,学习任务果然重了许多。
    原本一天五节课,前三节都是主科,后两节学辅科。
    现在的第四节课,则也跟主科有关,或者说文章有关。
    夫子们着手从文章起始分析。
    纪元听着,似乎更往八股文进了一步,还未有那般死板,可大概的格式,却像是有了雏形。
    这类夫子,被称为文辞夫子,讲的都是让文章如何写好,让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明确等等。
    文辞课上完,一堂教官看看纪元,见他抱着书本就跟高秀才往数科跑,微微摇头,再跑几次,这两个人就知道,最后这节课,还不如在一堂自己温书,既能做今日的课业,也能稍稍喘口气。
    像他们这样,迟早自己都觉得累。
    更别说累死人的射科,难道纪元还真有力气去练?
    纪元确实有。
    就像武营说过的,纪元的体力比一般书生好多了。
    这自然是长期锻炼的缘故。
    他今年不过十岁,看起来就跟十二三岁的少年一般身量,除了有些瘦之外,身体还是很强壮的。
    如今的瘦也不是营养不良,多是在长身体的缘故。
    数科上完,又多了门数科的课业,纪元去找李锦他们,用过晚饭,继续回栖岩寺读书。
    一直到二月二十休息,纪元的时间表安排得虽然满,却是从未迟到的。
    观察他的一堂教官,都觉得纪元这样的时间计算有些可怕了。
    好不容易休息一日,纪元还要去东市第一街一趟。
    他手里还拿着周家送来的《梦蝶令》第一册,印好的第一册。
    周家送书的时候,还不止拿了一本,武营,李锦他们都翻看过。
    课余之间看个小故事,都能让人如痴如醉。
    好看啊!
    配图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武营甚至说好,上市之后他要买一本,纪元道:“买什么,这一本给你了。”
    武营嘿嘿一笑,还说蹴鞠队的兄弟们肯定都会买的。
    他们不光看小黄,书啊,就是喜欢看话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