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0节

      纪元写完,心道,出题人要是能看出来,那他也算没白写,但会试肯定完蛋了。
    如果没看出来,反而赞扬他,那他的讽刺岂不是给瞎子看。
    好难,一时之间,不知道希不希望对方看到。
    算了,该看还是看吧。
    他少见加了情绪做文章,对方没看出来,他觉得很可惜啊!
    至于会试?
    纪元心道,他接下来的考试,估计要放飞一下了。
    怎么放飞?
    还是先看看第二题的题目吧。
    第94章
    第94章
    第二题, 出自孟子。
    文王视民如伤。
    周文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伤患一样耐心细致。
    这章的上下文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孟子举了很多例子。
    要学禹, 汤, 文王, 武王等等。
    总之是说, 为君之道,应该学之前的国君。
    为什么一定要学之前的人?
    纪元直接答:“心存乎民与道足以。”
    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跟道义,那就够了!
    “观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爱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1
    看着田地道路修缮整齐, 以后以此为定例就很好啊。
    安抚百姓并不懈怠,这不就是圣道在身上了吗。
    后面也讲,既要学文王,也要学先贤, 之后又说只要善待百姓, 对百姓之心不变, 那就可以比肩文王。
    如果是“信而好古”的酸儒看到纪元这篇文章,基本可以直接对骂了。
    第三题,也就是《四书》的最后一题,出自《论语》。
    题目为:“事君能致。”
    此题不在纪元的押题之中,但也是这题让他对头一题有了想翻白眼的冲动。
    事君能致,之前也说过, 孔子信奉的道理。
    大意是, 为了侍奉君主,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纪元通看了所有题目, 才对头一题有了无语的情绪。
    反正前两题都那么答了,第三题不放飞自己,都亏了。
    当然了,直白的骂战肯定不合适。
    纪元虽然全家只有自己,但还不想直接投胎。
    所以头一句为:“人臣以身而效之君,可以观尽伦也。”2
    就是说,臣子能为皇上去死,是尽了人伦之道。
    后世人一讲人伦,以为是亲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君臣,也是人伦之一。
    此句是孔子的门徒之一子夏说的。
    纪元顺着夸赞子夏,但笔锋再一转,变为:“一身之进退不恤也,而有益于君者,既奉身以赴之焉。”3
    臣子不管自己的升迁,也要关心国家的安危,就算死了也可以。
    后面又说,作为臣子跟国君讨论国事,那也是自己的职责,为此死了也无憾。
    由原本的忠君,改为了忠国。
    有错吗?
    自然没错。
    不过跟出题者想听的马屁,差了十万八千里。
    纪元的四书三题写完,这才感觉到腹中饥饿。
    再看桌子前面,中午发的饼子跟肉酱好好地放着。
    他从辰时开始写文章。
    竟然一直写到下午?
    差不多是早上八九点开始写,一直到下午两三点,等四书题目写完了,才停笔?
    纪元咬了个饼,没有碰旁边的肉酱,省得吃坏肚子。
    纪元一边吃东西,另一个手翻了五经题目。
    五经题目总算正常了。
    看来只有四书题目有些怪。
    纪元吃完东西,又看了一遍方才的文章。
    可以,没有太大问题。
    其实有些文章,越学下去,才会越生气。
    就像一篇文章在骂人,可用的是你看不懂的语言来骂,那你会生气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因为看不懂啊。
    但如果看懂了,难免会有些不爽。
    好在纪元虽然写了心中所想,但也不是很出格,顶多没有按照出题人的想法来答而已。
    再者,他也没有偏题,答的还是在框架内。
    至于出题人会不会介意,纪元手顿了顿。
    算了,闭眼交卷。
    他都写完了,总不能再撕了吧。
    纪元慢条斯理吃完饼,又去吃自己带来的肉干跟果子。
    旁边的侍卫都觉得这学生有意思。
    先是闷头写,写完又开始慢悠悠吃东西。
    接着,接着睡了?!
    纪元午休了会,起来锻炼身体,再吃了些东西,继续睡觉。
    真情实感写文章,是有些累的。
    还好,会试第二日,依旧精神饱满。
    纪元甚至甩甩脑袋,把昨天的“不理智”给抛到一边。
    今日写《五经》题目,五经里面五选一或者五选二,不管哪个题目都很正常。
    纪元再次松口气。
    面对这种“正常”题目,他也可以正常起来了。
    第一场考试共计三天时间。
    五经一共四道题,可以分两天写,一个是可以琢磨文章,二是也让时间过得快些。
    说到琢磨文章,纪元又想到后世的八股文。
    要说八股文确实有可取之处。
    不过幸好现在的天齐国还不强求,否则他昨日的文章都要作废无用。
    两天时间,写四篇八百字到一千字的文章,纪元感觉自己时间充裕。
    而他又是个每逢大考,越写越精神的人。
    想着时间反正充足,五经的文章,不如好好打磨出来。
    也能弥补之前的放飞。
    纪元提笔之前,先划好格式。
    虽说不严格按照八股文来写,但先把破题,承题的部分给确定了。
    八股文之所以能流传开,自然有原因。
    其中严格的结构形式,加上规定好的思路,虽说是个框架,但能把框架写出来的人,绝对是个天才。
    纪元仿照这样的思路,自己的思路一以贯之,再打磨简练准备鲜明的语言。
    这样一步步下来。
    此篇文章先不说内容,只看文辞就高出别人一筹。
    纪元在童试的时候,郭训导就提过八股文,当时也是有些苗头,如今三四年过去,市面上这种文章逐渐多起来。
    可要说写得妙,还要看纪元这一手。
    两天的时间,打磨四篇文章,对纪元来说并不困难,甚至有些乐在其中的感觉。
    这几天里,吃饭喝水有人管,他只要沉浸在文章里即可。
    会试第一场,三天时间飞快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