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09节

      天下人知道也要说。
    这件事在京城掀起不小的波澜。
    原本只是聂家检举一个恶贯满盈的犯官而已。
    没想到背后藏着这样的事。
    是一个孩子为爹娘报仇的事。
    这样的快意恩仇,主角还是纪状元,自然更加不同。
    当然了,他四年前一定要去应天府的原因也找到了。
    就是为了去应天府找害死爹娘的仇人。
    想到这,不少当爹的当娘的热泪盈眶。
    若有这样的孩子,此生还有什么遗憾。
    同时,也有人提起五王爷当年的决定。
    好个五王爷,本以为他足够荒唐了,没想到竟然无意间做了恶人的帮凶。
    京城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
    关于王长东的处决,也并不难猜,最差也是流放。
    流放到宁安州是不可能了。
    西南去不成,大西北或许可以,送过去让他全家吃沙子!
    聂世鸣在争取砍头。
    对方不过是个秀才,砍头并不算太难。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
    王长东确实要被砍头。
    下这个命令的,却是从行宫回来的皇帝。
    皇帝六月初三到京城,当天便询问了最近发生的事。
    其他的就罢了。
    为爹娘报仇这事,却让皇帝沉默许久,最后说一句:“若朕有事,也不知道哪个儿子能做到如此地步。”
    这倒不是咒自己死。
    单纯是说给太子,五王爷听的。
    就是在埋怨,自己的儿子不够好。
    两个儿子欲言又止。
    皇上直接道:“王长东,该杀。”
    “召纪元入宫。”
    王长东必死。
    纪元却要被召到宫中。
    第二件事,明明是一件荣耀至极的事。
    不少人却抖了抖。
    如今看来,这事也有丧命的可能。
    毕竟世人皆知,在皇上大病几场之后,性情大变。
    最近这两年,是愈发严重了。
    太子脸上浮现一丝担忧,很快隐去。
    五王爷却是高兴的。
    一个纪元而已,天天给他添堵。
    每次纪元做出点什么成就,便有无数人提起当年的事。
    说他多么多么有眼无珠,多么蠢,这才把纪元这种人才推得更远。
    所以看到纪元被召见,五王爷很是高兴。
    以前的父皇就罢了。
    最近几年的父皇,说话稍微有些不对劲,不死都要脱层皮。
    这几年里,五王爷别的没学到,察言观色的本事,倒是十成十了。
    纪元听到消息的时候,却并不意外。
    反而蔡丰岚跟聂世鸣先跳脚。
    “这怎么行。”
    “进宫就完了!”
    “不行,绝对不能去。”
    蔡丰岚在京城一年多,很了解情况。
    聂世鸣背靠聂家,自然也清楚。
    去年,户部有个官员,只是面对皇上时走神了,第二日便被流放。
    还有个年轻人,殿试时,以为皇上喜欢青年才俊,便故作姿态,表现自己是神童一般。
    虽说到了殿试,一般不会落榜。
    而那个年轻人也是成了个别案例。
    更有甚者,都不知道哪个人惹到皇上,之后就再也寻不到了,成为一桩悬案。
    纪元听着,无奈道:“怎么越说越玄幻。”
    话是这样,纪元却是信了七八分。
    有程家的事情在前,很难不去多想。
    特别是程大人口中的秘佛殿,又是什么地方。
    行宫里面,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些问题暂时都没有答案。
    纪元也是为了安慰两个人,让他们安心即可,自己则换了身衣服,便直接等着传旨太监过来。
    不多时,宫里果然来人。
    看到纪大人准备好了,太监笑眯眯道:“纪大人,请吧。”
    这太监还在看纪元好友们的表情。
    一个聂世鸣,一个蔡丰岚,见他们表情正常,满意点头。
    当然了,就算表情正常,也要告诉皇上。
    纪元被请到勤政殿,只觉得殿内有股异香,让人精神一振。
    果然,所有寻求长生的皇帝,最终也是殊途同归。
    什么丹药,什么异香,都是为了提神。
    这些东西,可以让人暂时精神一振,但时间长了,身体只会更加亏空,需要更多丹药。
    这也不是纪元聪明。
    更不是古代人蠢笨。
    这些玩意,是现代人总结的经验教训罢了。
    纪元认真行礼,老皇帝却并未让他起,只是定定地看着他,开口道:“纪大人,你可知错?!”
    错?
    纪元答:“回陛下,微臣不知。”
    “暗中勾结,结党营私,只为报私仇,还说没错?”老皇帝的声音,有种强撑起来的沙哑,但过了阵,似乎又恢复平常。
    纪元又答:“微臣虽有私仇,却并未暗中勾结。”
    “微臣有私仇,也并未行私刑,天齐国律法严明,会给臣子一个公平的答案。”
    “再说,为了爹娘,纪元甘愿如此。”
    旁边的几个太监手心冒汗。
    纪元的话太多,太密了。
    如今的皇上不会喜欢的。
    他怎么敢的。
    可最后一句,两个太监直接松口气。
    为了爹娘。
    为了自己的父亲。
    果然,老皇帝道:“起来吧。”
    “看在你至纯至孝的份上,也就算了。”
    其实这解答了皇上另一个疑问。
    以纪元做出橡胶,培育新稻种的功劳,皇帝早就该召见问话。
    可他迟迟没有做。
    因为皇帝发现,橡胶之事,纪元跟李首辅有勾结。
    橡胶,远比普通人想象的要重要。
    甚至格外重要。
    纪元把这东西给了李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