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85
水灾冲毁了城外大部分的农田,庄稼秧苗都被冲走,农田的边界标识也没了,如今只剩一望无际的空旷田野。
公孙策不会骑马,因此与包拯同坐一车,展昭等人在车旁骑马护卫。
包拯掀开车帘,叹息道:“看看这些农田,农人一年的辛苦全被大水冲走了。”
公孙策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微微冷笑:“大水冲走的可不只是一年的辛苦。”
包拯疑惑:“此话怎讲?”
公孙策伸出手指着那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土地是有主的,你家的地和我家的地如果挨在了一起,就势必要有一个界标来互相区别。界标以东是你的,以西是我的,再以田契证明。如今大水一来,界标统统冲毁,还要怎么区别你我呢?”
包拯道:“农田买卖,都要在官府存档。叫官府取出档册,一查便知。”
公孙策笑道:“大人的家中,不是普通农户吧?”
包拯道:“家父有几分薄田……”
公孙策道:“人家都称他包员外?”
包拯笑笑。
公孙策道:“料想大人也不识稼穑。农人贫苦,一旦有个婚丧嫁娶,花光了家底,以致要卖田维持生计的数不胜数。今日我卖你两亩地,明日我买他三分田,这种多如牛毛的细账,难道指望官府给你一一存档吗?官府所谓的存档,都只存大额的买卖或赏赐记录,譬如张员外买李员外家水田一百顷,官家赏赐王相公良田五十顷——这种账,官府是一定会记的。但是——”
他将车帘放下:“买卖得起这等大额田地的人家,都是本地的豪门望族,或者直接就是官府中人。他们哪里需要界标来标明产业呢?人家都知道这一片地是他的。真正需要官府为之标记产业的,正是那只有一两亩田地,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都仰赖于此的小农之家。如今界标被冲毁,一大片土地重归无主之态,有力争夺之人自然能多挣到良田,而那些宗族式微,无力抗争的人,他的产业又该谁来保护呢?”
包拯脸色愣愣地:“这……”
公孙策又道:“不仅是这一年的辛苦白费了,几世几代的积蓄都要白费了。”
他打量着包拯的脸色,叹了口气:“大人,进城吧。”
包拯默默无语,马车驶向了应天府的城门。
城门外,知府裴元领着一干州郡官员站在一名紫衣男子身后。
那男子三十开外年纪,身穿绛紫色蟒袍,头戴玉冠,身姿挺拔,眉宇之间蕴含着一股贵气,正是襄阳王赵爵。
他微微侧头,问身后的裴元:“那是包拯的车驾吗?”
裴元看着从远处驶来的马车,道:“那包拯素来简朴,想来就是他了。”
赵爵笑了一声:“孤久不在汴梁,难道如今东京城里风行这种小家子气了?”
裴元道:“皇帝是太后养大的,如太后一般,喜爱简朴。”
“果然,”赵爵眯了眯眼睛:“那个破.鞋养出来的狗崽子,就是喜欢这种抠抠搜搜的贫气。”
裴元将头深深地低下,装作没听见襄阳王辱骂太后的言语。
当今太后在入先帝王府之前确实曾经嫁过一任丈夫,但普天之下,除了这位千岁王爷,恐怕再没第二个人敢骂太后为破.鞋。
除了这位爷,恐怕也再没哪个男子对太后有如此切齿的痛恨了。
毕竟这位爷两次差点继位,两次都被太后给搅黄了。
第一次是刘娥生了个儿子出来,叫赵爵兄终弟及的幻想破灭。
赵爵在应天府盼了七年,终于把刘娥生的太子盼死了,结果刘娥又收养了八贤王的儿子,还封为太子,赵爵这下彻底没戏唱了。
包拯的马车行驶到城门前停下。赶车的包兴冲着车里喊:“大人,外面好多穿官服的人!”
包拯忙道:“是州郡的官员吧。”
他是奉旨查案的钦差,州郡官员在城门口迎接他也在情理之中。
展昭策马靠近了车厢:“前边还有一个穿蟒袍的。”
蟒袍?
包拯道:“莫非是哪位王爷也来迎我了?”
公孙策笑道:“襄阳王打算先发制人。”
此时,一声尖利的高喊传来:“襄阳王爷请钦差包拯下车一见!”